張峰霖 李梅
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臨床對照分析
張峰霖 李梅
目的比較股骨近端髓內釘(PFN)與動力髖(DHS)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86例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根據手術方法分為PFN組與DHS組, 均為43例。結果PFN組治療的優良率為95.35%, 明顯優于DHS組的81.3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采用PFN治療, 能有效縮短手術時間, 減少術后出血量, 療效顯著, 值得推廣。
股骨轉子間骨折;股骨近端髓內釘;動力髖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骨科臨床常見的骨折之一, 常見于老年患者。臨床中對該骨折癥狀多采用手術治療, 主要包括髓外裝置固定、固定支架固定及髓內裝置固定等治療方法。為了分析PFN與 DHS治療的臨床效果, 本院對86例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于2013年1~12月收治的86例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 根據手術方法分為PFN組與DHS組, 均為43例。其中, PFN中男32例, 女11例, 年齡64~87歲, 平均年齡(75.4±6.8)歲。DHS組中男25例, 女18例, 年齡65~88歲, 平均年齡(76.7±6.1)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PFN組取仰臥位, 墊高患側臀部, 于股骨外側入路, 將骨折端顯露, 并于C臂機下復位滿意后做一5~10 cm長的大轉子縱切口, 手指觸摸, 以明確其頂點。于大轉子頂點前1/3與后2/3的交界處做進針點。擴髓鉆經孔順著髓腔擴髓, 并將合適的PFN 主釘置入, 再經C臂機透視鉆入股骨頸螺釘與髖螺釘導針, 直到股骨頭關節面下0.5~1.0 cm處。其中, 正位像上的股骨頸螺釘的導針處于股骨頸中下1/3處,側位像上的導針都處于股骨頸中央, 而髖螺釘的導針則處于股骨頸中線上。在對準位置后采用合適的螺釘鉆孔, 先將近側防旋螺釘擰入, 再鎖定遠端鎖釘。DHS組患者取仰臥位,在復位滿意后于股骨近段外側入路, 并經大轉子外側做縱行切口, 在定位后置入合適的拉力螺釘, 并擰入加壓螺釘。
1.3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標準對本研究結果進行評分。優:評分在90分以上;良:評分為76~89分;可:評分為60~75分;差:評分低于60分。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FN組治療的優良率為95.35%, 明顯優于DHS的81.3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優良率的對比[n (%), %]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髖部骨折, 多是由于跌倒時大轉子著地引起的。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質疏松, 容易導致粉碎性骨折。臨床中對股骨轉子間骨折多采用手術治療, DHS、PFN均是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常用內固定方法。
DHS的近端為松質骨螺紋, 而遠端有滑動槽, 可將股骨頭所要承受的壓力傳遞到股骨中上段的骨皮質中, 且其鋼板結構能使骨折剪力轉為軸向力, 符合生物力學的要求。而且DHS通過動力滑動加壓能使骨折端的接觸更加緊密, 能有效促進骨折的愈合。相對于PFN, DHS固定的手術時間比較長,且手術創傷較大, 對骨折的愈合有一定的影響。PFN為髓內固定, 髓內釘和骨之間的接觸面積更大, 其抗短縮與抗旋轉能力也更強。同時, PFN 近端的兩枚拉力螺釘能有效避免旋轉移位, 而遠端的鎖釘則能有效防止因粉碎性骨折引起的旋轉移位, 且髓內釘和髖內負重力線是相同的, 能有效增強粗隆間固定的穩固性, 符合生物力學的特點[1,2]。另外, PFN還能有效清除骨折端的血腫, 有利于促進新骨的生成, 且創口較小, 有利于促進患者術后的愈合。在本研究中, PFN組治療的優良率為95.35%, 明顯優于DHS組的81.39%。
總之, 對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采用PFN固定治療, 療效顯著, 有利于促進患者骨折的愈合。
[1] 張軍.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對比分析.吉林醫學, 2014, 35(11):2294.
[2] 賀文龍.DHS和ALP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臨床研究.中南大學, 2013.
2014-07-24]
264002 山東省煙臺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