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勛 吳鏑
參附注射液治療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效果研究分析
張建勛 吳鏑
目的探討參附注射液治療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方法80例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0例, 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參附注射液配合常規療法進行治療。結果觀察組顯效22例, 有效15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92.5%;對照組顯效16例,有效13例, 無效11例, 總有效率72.5%。組間總有效率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滿意度較高。結論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心力衰竭;參附注射液;射血分數
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功能性疾病導致心室射血能力受損而引起的一種綜合征。中醫認為, 心臟疾病持續時間較長,但發病突然, 需引起重視, 單純的西醫給藥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心臟問題, 還應配合中藥治療, 方可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參附注射液源于中醫古方參附湯, 是人參、附子兩味中藥提取出來的精華, 具有溫心陽、益氣固脫、回陽救逆之功效,是治療心臟疾病的首選藥物, 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0例, 觀察組中男22例, 女18例, 平均年齡(60±6)歲, 病程最短1個月, 最長達19年, 其中合并高血壓病 12例、冠心病8例、心房纖顫4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 17例, 平均年齡( 61±6)歲, 病程最短6個月, 最長達14年, 其中合并高血壓病 13 例、冠心病9例、心房纖顫 1例,兩組在年齡和病程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西藥常規治療;觀察組在西藥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參附注射液, 觀察治療前后中醫辨證積分、心功能分級、明尼蘇達評分、左室射血分數的變化, 兩組患者在用藥前2 d停用一切藥物, 對照組及觀察組均給予一般處理及心力衰竭標準化治療。一般處理包括:休息、給氧、限水、控制血壓升高以及積極控制感染、酸堿失衡、治療水電解質及其他并發癥。心力衰竭標準化治療:根據2007年中國慢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進行治療, 給予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利尿劑、地高辛、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利尿劑:螺內酯+呋塞米, 根據液體在患者體內滯留情況隨時調整劑量。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時, 根據患者病情逐漸增加, 直至達到目標劑量為止, 不能耐受該藥副作用的患者改用其他類藥物。β受體阻滯劑:酒石酸美托洛爾,在利尿劑的基礎上, 如無過敏癥狀加用β受體阻滯劑, 從低劑量開始并逐漸遞增至目標劑量。地高辛:服用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治療后, 心力衰竭癥狀仍無緩解的患者, 在無禁忌證前提下加地高辛0.123 mg/d。觀察組在西藥常規治療基礎上, 加用參附注射液, 1次/d, 每次注射40 ml參附液,再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
1.3療效判定標準 療效評價標準參照國家衛生部(現衛計委)2002年制訂發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顯效:主次癥狀基本或完全消失, 證候積分為0或減少≥7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 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有好轉, 證候積分<30%或治療后積分超過治療前積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顯效22例, 有效15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92.5%;對照組顯效16例, 有效13例, 無效11例, 總有效率72.5%。組間總有效率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 %]
心率增快時, 舒張期縮短明顯, 有效舒張期也隨之縮短,為β受體阻滯劑治療舒張性心力衰竭提供了一定依據。心包是心臟的外膜, 心包內壓能影響心室舒張功能。另外, 腎臟功能異常導致的水鈉潴留, 以及動脈硬化導致血管順應性下降, 也是引起舒張功能不全的重要因素。研究結果表明,強心、利尿成為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原則, 再利用血管擴張劑的作用治療心臟疾病, 都是針對于血流動力學[1]。有相關報道指出, 治療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的最佳治療方法則為西醫治療基礎上, 注射參附注射液, 該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出現的各類并發癥, 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需進行嚴格監護, 保持患者心情平穩, 對患者減少刺激。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心臟病患者不應過度勞累, 尤其是夜間工作,長期熬夜將會導致心肌缺血, 引發心臟驟停等危險癥狀。
[1] 張運.舒張性心力衰竭的研究進展.心肺血管病雜志, 2014, 23(4):51-57.
2014-06-20]
130021 吉林省人民醫院(張建勛);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吳鏑)
吳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