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喆
硬膜外復合全身麻醉對老年開胸手術患者的應激反應影響
許喆
目的探討硬膜外復合全身麻醉對老年開胸手術患者的應激反應影響。方法擇期食管癌手術老年患者80例,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實施全憑靜脈麻醉, 觀察組實施硬膜外復合全身麻醉。觀察兩組麻醉過程中的應激反應情況。結果觀察組術后30 min的心率和呼吸頻率與對照組術后30 min進行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30 min的血糖、皮質醇、腎上腺素水平與對照組術后30 min進行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硬膜外復合全身麻醉能夠降低老年開胸手術患者手術過程中的應激反應, 效果顯著。
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老年;開胸手術;應激反應
食管癌開胸手術治療在老年群體患者所占比例較高。研究表明, 常規的全身麻醉下實施食管癌手術后患者蘇醒期容易出現煩躁、譫妄等并發癥, 影響到患者術后蘇醒。本文選擇在本院實施開胸手術治療老年患者, 觀察硬膜外麻醉復合全身麻醉在此類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2年2月~2014年1月在本院擇期實施開胸手術的80例ASAⅠ~Ⅱ級的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40例。觀察組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齡60~74歲, 平均年齡(66.1±5.5)歲;本組患者在本院實施中下段食管癌切除術。對照組患者中男21例, 女19例, 年齡60~75歲, 平均年齡(65.8±4.9)歲;本組患者在本院實施中下段食管癌切除術。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手術等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本院麻醉機下實施吸入麻醉, 采用靶控輸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微量泵)。兩組患者均在麻醉誘導后實施插入左側雙腔氣管導管, 并實施定位。對照組實施全憑靜脈麻醉, 全程給予丙泊酚靶控輸注維持麻醉。觀察組實施硬膜外麻醉復合全身麻醉, 硬膜外穿刺時穿刺點在胸8和胸9之間, 穿刺成功后置管, 先給予2%利多卡因3 ml測試, 無進入蛛網膜下腔征象后實施全身麻醉誘導, 術中硬膜外麻醉采用羅哌卡因阻滯(濃度為1.0%, 劑量為0.12 ml/kg), 復合丙泊酚(1.5~2.0 μg/ml)維持。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均給予瑞芬太尼鎮痛(靶控輸注維持)。手術結束前10 min給予芬太尼(劑量為2 μg/kg), 通用麻醉維持相關藥物, 術后給予芬太尼(10 μg/ml)靜脈自控下鎮痛。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前、術后30 min和術后6 h的心率和呼吸改變情況;采集靜脈血測得兩組患者術前、術后30 min和術后6 h的血糖、皮質醇、腎上腺素水平。
1.4統計學方法 在統計學軟件SPSS17.0下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麻醉過程中的心率、呼吸改變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前心率和呼吸頻率與對照組術前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30 min的心率和呼吸頻率與對照組術后30 min進行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麻醉過程中的血糖、皮質醇、腎上腺素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前血糖、皮質醇、腎上腺素水平與對照組術前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30 min的血糖、皮質醇、腎上腺素水平與對照組術后30 min進行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兩組患者麻醉過程中的心率及呼吸改變情況比較

表1兩組患者麻醉過程中的心率及呼吸改變情況比較
注:兩組比較,aP<0.05
組別例數心率(次/min)呼吸(次/min)術前術后30 min術后6 h術前術后30 min術后6 h對照組4078±6103±11 81±1022±628±427±5觀察組4079±9 81±8a80±821±5 23±5a28±4
表2兩組患者麻醉過程中的血糖、皮質醇、腎上腺素水平比較

表2兩組患者麻醉過程中的血糖、皮質醇、腎上腺素水平比較
注:兩組比較,aP<0.05
組別例數血糖(mmol/L)皮質醇(103×mmol/L)腎上腺素(μg/L)術前術后30 min術后6 h術前術后30 min術后6 h術前術后30 min術后6 h對照組404.21±0.697.82±0.977.71±0.570.59±0.230.88±0.410.81±0.27 35±1067±954±7觀察組404.23±0.62 5.61±0.74a5.86±0.710.60±0.34 0.63±0.37a0.74±0.4536±8 58±8a49±9
開胸手術時全憑靜脈麻醉應用較多, 此類患者在麻醉蘇醒期可出現煩躁、譫妄等反應, 同時還可出現心動過速、血壓升高等, 這些在老年開胸手術患者中較為常見, 對患者、醫護人員來說均存在較大風險, 所以實施合理麻醉方式減少手術中及蘇醒期的應激反應有助于手術治療效果。根據開胸術的手術過程, 此過程中需要較大切口完成, 同時要切斷肋骨, 可損及到胸膜等, 這些均可作為傷害刺激源[1], 通過傳導通路傳到胸段脊髓的初級中樞, 而對胸膜及肺部等刺激通過迷走神經傳入到大腦中樞, 這些是導致患者術后早期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重要因素。在胸段實施硬膜外阻滯麻醉可以抑制脊髓水平的傷害刺激的反射弧形成, 從而起到減少刺激源相關傷害刺激向脊髓中樞的傳入[2,3]。本文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術中30 min的心率、呼吸頻率、血糖、皮質醇、腎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同期的對照組, 說明硬膜外復合全身麻醉能夠降低老年開胸手術患者手術過程中的應激反應, 效果顯著。
[1] 魯衛華, 金孝岠, 徐暉, 等.硬膜外復合全身麻醉下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釋對手術病人腦代謝的影響.中華麻醉學雜志, 2006, 26(1):432-433.
[2] 喻亞萍, 易正連.腰硬聯合麻醉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病人應激反應的影響.實用預防醫學, 2008, 15(1):201-204.
[3] 楊明德, 于燕.不同麻醉方式對30例直腸癌手術患者體內應激反應因子的影響.中國醫療前沿, 2010, 5(13):42-43.
2014-08-28]
100853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