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明生
雷公藤多甙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觀察
邱明生
目的探討雷公藤多甙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療效。方法46例糖尿病腎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23例)和對照組(23例):對照組在控制血糖的基礎上給予黃芪注射液、低分子肝素, 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雷公藤多甙片(20 mg, 3次/d), 療程2周。對比兩組療效及不良反應。結果兩組治療后尿蛋白明顯減少, 血漿白蛋白明顯升高, 且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治療后療效相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雷公藤多甙聯合低分子肝素在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蛋白尿期安全有效, 值得臨床推廣。
雷公藤多甙;低分子肝素;黃芪注射液;糖尿病腎病;蛋白尿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蛋白尿是糖尿病腎病預后不良的重要標志, 為探討聯合治療對糖尿病腎病的療效, 本院應用雷公藤多甙聯合低分子肝素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46例病例均為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 腎功能均正常, 將其隨機分為兩組, 治療組23例, 男13例, 女10例, 年齡24~70歲, 平均年齡46歲;對照組23例,男12例, 女11例, 年齡26~68歲, 平均年齡47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糖化血紅蛋白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并符合糖尿病腎病診斷標準, 24 h尿白蛋白>500 mg/d。
1.3治療方法 常規給予低蛋白飲食, 胰島素控制血糖, 對照組給予黃芪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并加普通胰島素4 U靜脈滴注, 1次/d。低分子肝素鈣, 5000 U/次, 1次/d, 皮下注射, 療程2 周。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雷公藤多甙片(20 mg, 3次/d), 療程2周。
1.4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分別測定24 h尿蛋白定量、血漿白蛋白等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2周后療效比較 24 h尿蛋白均顯著下降(P<0.05), 血漿白蛋白均顯著上升(P<0.05), 兩組間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兩組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漿白蛋白比較

表1兩組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漿白蛋白比較
注:兩組間治療后比較, P<0.05
治療后24 h尿蛋白定量(g/24 h)血漿白蛋白(g/L)24 h尿蛋白定量(g/24 h)血漿白蛋白(g/L)治療組234.30±2.2725.44±5.431.66±0.7934.24±3.07對照組234.28±2.2126.30±6.282.34±0.8128.30±3.17組別例數治療前
2.2不良反應 治療組有4例出現注射部位淤斑, 未作特殊處理, 兩組均未發現肝腎功能異常、血白細胞降低、胃腸道反應等。
糖尿病腎病又稱糖尿病性腎小球硬化癥。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病率為20%~40%[1]。發病機制復雜, 其中蛋白尿是糖尿病腎病預后不良的重要標志。由于糖代謝異常, 腎小球基底膜結構及功能完整性受損, 電荷屏障破壞, 大量蛋白尿漏出, 出現低蛋白血癥, 常伴有高凝、高纖維蛋白原和高血液粘度。低分子肝素帶負電荷, 可以恢復腎小球基底膜的電荷屏障, 改善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 以減少蛋白尿;通過抗凝作用, 改善糖尿病患者血液流變性, 改善腎臟微循環,降低蛋白尿, 延緩腎小球硬化的進展[2];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裂解后生成的片段, 分子量小, 血小板減少的發生率低,出血危險性?。?]。黃芪具有擴張血管、增加腎血流量, 改善腎血流動力學;降低血黏度、紅細胞聚集, 改善微循環;減輕糖尿病腎病的尿蛋白、改善血清總蛋白和腎功能等作用[4]。從糖尿病患者的腎組織活檢可發現在腎小球和腎小管間質中存在炎癥狀態和單核細胞浸潤[5], 炎癥因子在糖尿病腎病的發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雷公藤多甙作為一種免疫抑制劑,具有多重免疫抑制作用, 對急性滲出性和慢性增殖性炎癥均有抑制作用;雷公藤還可通過保護或修復腎小球濾過膜蛋白從而維持腎小球濾過膜陰電荷屏障的完整性[6]。雷公藤通過以上作用減輕了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腎組織炎癥狀態, 并使尿蛋白明顯減少。本研究結果表明, 應用黃芪注射液和雷公藤多甙對糖尿病腎病具有一定治療作用, 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后對降低尿蛋白、提高血漿白蛋白, 效果更為明顯, 并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許曼音.糖尿病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0:422.
[2] 劉元濤, 袁中元, 朱良湘, 等.低分子肝素對糖尿病大鼠腎臟的影響.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1998, 14(4):257-259.
[3] 房溶娟, 何益平, 朱敏, 等.低分子量肝素的臨床作用.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1999, 19(9):564.
[4] 王光浩, 張敬芳, 楊雪琴.黃芪注射液治療糖尿病腎病的實驗研究.微循環學雜志, 2007, 17(1):20-21.
[5] 廖二元, 莫朝暉.內分泌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 1450-1451.
[6] 王海燕, 李驚子, 朱世樂, 等.雷公藤及黃芪、當歸對微小病變腎病鼠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的影響.中華醫學雜志, 1988, 68(9):513.
2014-07-17]
463000 駐馬店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