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欽
生活質量評估在心律失常治療中的作用探究
葉欽
目的分析研究生活質量評估在心律失常治療中的作用。方法10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對照組予以常規治療以及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治療前后均進行生活質量評估, 依據評估結果選擇治療方法。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患者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生活質量評估應用到臨床治療當中, 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疾病治療的效果, 同時也可以為醫生選擇心律失常治療方式時提供必要依據, 因此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生活質量評估;心率失常;臨床作用
生活質量(quality of life, QOL)也被稱為生存質量, 20世紀30年代起源于美國, 當時是作為一種社會學指標, 后來逐漸與醫學實踐結合成為了一種與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評價機制。生活質量評估機制應用于心律失常患者的評價當中, 其目的是為了促進患者康復, 評價治療效果等[1]。現如今, 生活質量已經成為評價治療方案優劣、分析效益成本的重要指標。作者將就生活質量評估在心律失常治療中的作用作如下報告。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診的10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其中男67例, 女33例;患者年齡50~80歲, 平均年齡(73.4±2.1)歲;所有患者均符合心律失常的診斷標準;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固組間比較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目的, 自愿參與本次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①對照組進行常規治療以及常規護理。②觀察組在治療前后均進行生活質量評估, 且要依據評估結果選擇治療方法。
1.3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心律失常癥狀完全消失, 且不在復發;有效:心律失常偶有發作;無效:心律失常癥狀無改變或嚴重。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 顯效+有效=總有效率。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3.1生活質量評估在心律失常治療中的作用 在緩慢性心律失常當中, PASE、DANPACE等研究發現起搏器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和心室起搏相比, 與雙腔起搏相關的生活質量評估對患有竇房結功能不良的患者具有更為良好的作用[2]。很多與起搏器植入相關患者的生活質量評估結果皆表現出在疾病診療結果上的適用性[3]。梁錦軍等[1]通過生活質量表對植入心臟起搏器患者的各項評估結果中也表現出:患者的心理健康要低于正常人的健康水平。同時在其研究結果中發現:經濟條件、身體狀況以及起搏方式是其主要的心理影響因素。
在對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質量評估上, Costa等[2]的研究結果當中也發現, 對患者鈣離子拮抗劑可以提高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質量, 另外梁錦軍等[3]的研究結果也發現射頻消融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惡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及猝死的預防方面, Thmas等[4]的研究結果發現, 埋藏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雖然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 但是ICD植入患者的生活質量評估報告結果偏低。另外大量的研究報告顯示, 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在經過相關治療之后, 其具有和同齡人相似的生活質量得分,而對院外心臟復蘇幸存患者進行生活調查結果也表明, 生活質量調查表適用于心臟猝死人群[5]。
從上述的研究案例當中, 可以清楚看到, 生活質量評估可以應用與不同類型、不同病情的心臟病療效評價當中, 其不但可以較為直觀的反應出患者經治療后的生活質量, 同時也可以清楚的對各種治療方法、各種藥物治療效果做出客觀評價。生活質量評估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傳統藥物療效評價指標的局限性, 同時也提高了各類療效指標的客觀性。因此,生活質量評估是評價心律失常患者治療效果十分重要的指標之一。
3.2生活質量評估在心律失常治療應用中的重要性 現如今用于治療心律失常的方式有藥物治療、電學治療、手術治療等。藥物治療是治療心律失常的主要方式, 因為心律失常具有很高的復雜性, 但藥物作用的途徑以及治療特點也有很大不同, 如何根據患者的發病特點, 為其選擇一個最為適合的治療方式以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是每位醫護人員都在努力研究的重要課題[3]。由于心律失常的發病機制十分復雜且變化多樣, 有許多的影響因素仍沒有得到明確的解釋, 因此在臨床用藥或者是選擇治療方法多數大夫都會選擇小劑量的保守治療方式。但是這種方式常常療效緩慢, 甚至有時會不起作用, 但是如果將生活質量評估引入, 則可以客觀且直觀的反應出各類醫療方法的有效率, 同時也可以全面評價患者的身體狀況, 進而為醫生選擇治療方式時提供必要依據[6], 該結論與本次研究結論相符。
綜上所述, 隨著醫學以及科學的不斷發展以及生活質量評估技術的不斷進步, 生活質量評估在醫學上的應用范圍會愈加廣泛。對于心律失常患者來說, 將生活質量評估應用到臨床治療當中, 不但可以提高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提高疾病治療的效果, 同時也可以為醫生選擇心律失常治療方式時提供必要依據, 因此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資料
[1] 梁錦軍, 黃鶴.生活質量評估在心律失常治療中的作用.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 2012, 16(1):69-70.
[2] Costa R, Silva KR, Mendonca RC, et al.Incidence of shock and quality of life in young patients with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Arq Bras Cardiol, 2007(88):258-264.
[3] 梁錦軍, 黃從新, 楊波.射頻消融對室性早搏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 2006(20):141-143.
[4] Thmas SA, Friedmann E, Kao CW, et al.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s.Am J Crit Care, 2006(15):389-398.
[5] Goldberg AS, Bathina MN, Mickelsen S, et al.Long-term outcomes on quality-of-life and health care costs in patients with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versus medical therapy ).Am J Cardiol, 2002(89):1120-1123.
[6] 方積乾.生存質量測定方法及應用.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 2000:12-17.
2014-08-27]
516400 廣東省海豐縣彭湃紀念醫院內科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