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明琴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及心理護理干預
鴉明琴
目的調查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 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的應用價值。方法以本校2013級學生為調查對象,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上述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測評。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心理護理干預, 比較護理前后SCL-90各因子的變化情況。結果642份有效問卷中存在輕度心理問題的有38人, 存在中度心理問題的有34人, 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有28人, 共100人, 占15.58%。與心理護理前相比, 經心理護理干預后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在抑郁、焦慮、軀體化、恐怖、敵對、偏執和精神病傾向方面均有明顯改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高職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心理護理
經過20多年的發展, 我國高職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 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教育成果[1]。有研究發現[2], 抑郁或抑郁癥傾向是導致學生自殺的重要因素。除學習壓力外, 自卑情緒、生活能力差均有可能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高職學生是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 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其心理健康問題十分突出。及早了解其心理健康問題并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 對他們的健康成長與順利成才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以本校2013級學生為本次調查對象, 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的應用價值,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調查對象為本校(江蘇省揚州商務高等職業學校)2013級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1572份,收回有效問卷1535份, 本次研究從中隨機抽取642份有效問卷。
1.2調查方法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上述學生進行測評, 共包括抑郁、焦慮、強迫、軀體化、人際關系、恐怖、敵對、偏執和精神病傾向等9個維度, 共90個項目。具體評分標準如下:1分:自覺無癥狀;2分:自覺存在該癥狀但無明顯影響;3分:自覺存在該癥狀但有一定影響;4分:自覺常有該癥狀, 影響程度較大;5分:自覺該癥狀的頻度、強度及影響均十分嚴重。以總分和各因子分為主要統計指標。學生入學1周后, 有各系心理輔導老師發放調查問卷, 學生現場作答后送交學校衛生所。測評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心理護理方法進行干預, 3個月后再次采用SCL-90對其進行測評, 評價心理護理干預的有效性。
1.3心理護理方法 根據測評結果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護理干預, 對學生提供心理疏導, 努力提高其認知與應對能力。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對相應數據進行分析和統計。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642份有效問卷中存在輕度心理問題的有38人, 存在中度心理問題的有34人, 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有28人, 共100人, 占15.58%, 見表1。

表1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n, %)
2.2心理護理前后高職學生SCL-90各因子得分與大學生常模比較 經心理護理干預后學生在抑郁、焦慮、軀體化、恐怖、敵對、偏執和精神病傾向方面均有明顯改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除焦慮外, 其他因子與中國大學生常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心理護理前后高職學生SCL-90各因子得分分)

表2心理護理前后高職學生SCL-90各因子得分分)
注:與護理前相比,aP<0.05
時間敵對偏執精神病傾向人際關系強迫護理前1.57±0.811.58±0.191.52±0.481.76±0.721.65±0.78護理后 1.42±0.66a1.45±0.28a1.39±0.47a1.74±0.181.61±0.52時間 抑郁焦慮軀體化恐怖護理前1.96±0.462.14±0.621.55±0.241.43±0.22護理后 1.58±0.33a1.66±0.79a1.33±0.62a1.31±0.46a
近年來, 隨著社會競爭不斷加劇, 就業壓力也隨之增大,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 部分學生存在嚴重的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 有的學生甚至有自殺傾向, 目前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3]。本次研究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本院2013級學生進行了測評, 結果顯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占15.58%, 與有關研究結果基本一致[4]。
有研究發現[5], 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 對于學生的成長與成長具有積極意義。本次研究采用以下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進行了干預, 方法如下:①提供心理疏導。與心理支持相比, 心理疏導的針對性更強, 效果也更好。心理護理人員應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 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境況, 鼓勵他們適當進行心理宣泄, 努力使自己的情緒趨于穩定。應注意給予積極的語言刺激, 啟發他們傾訴自己內心的想法, 同時應認真傾聽高職學生提出的問題, 努力為他們答疑解惑。分析引發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 關心和尊重學生, 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信任感。與他們交流時應言語平和、誠懇, 態度親切, 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以指導和勸告為主要方式。要通過交流了解學生的特長及興趣愛好,積極給予肯定和鼓勵, 幫助其樹立信心。促使他們從消極情緒中走出來, 正確認識自己, 調整好心態, 努力化解其心理壓力, 進而向健康的心理狀態轉變。②提高學生的認知與應對能力。a.應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心情和行為會受到個人對各項事物看法的影響, 鼓勵學生客觀的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正確評價自己, 重新樹立對自己的信心。b.幫助他們認識和了解自己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找出自己的看法和態度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幫助其認清客觀現實。c.在護理干預人員的幫助下促使學生改變自己的想法, 轉變以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與態度。督促他們用新的觀念來看待事物,調整好自己的心理情緒, 建立新的積極的價值觀念, 從根本上改變其心理健康狀況。
經護理干預后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在抑郁、焦慮、軀體化、恐怖、敵對、偏執和精神病傾向方面均有明顯改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提示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高職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
[1] 楊金蓮.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分析與對策.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3(7):73-75, 79.
[2] 王鳳蘭.論職業生涯規劃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2, 32(6):29-30.
[3] 張旭, 楊志紅, 霍素鳳, 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研究.中國衛生統計, 2012, 29(3):378-379.
[4] 王元元, 孫國梅, 王萬榮.大學生課余生活習慣及心理健康狀況分析.中國學校衛生, 2012, 33(12):1432-1433, 1436.
[5] 夏建軍, 石國強, 畢樹廣.高職高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中國成人教育, 2012, (14):77-79.
2014-07-07]
225000 江蘇省揚州商務高等職業學校衛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