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印鐲
創傷患者院內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
咸印鐲
目的 探討創傷患者發生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 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方法 選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期間收治的創傷患者189例, 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 探討患者發生院內感染的高危因素, 并提出相應的護理策略。結果 住院期間發生意識障礙及休克的患者以及本身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其院內感染發生率明顯高于無意識障礙和休克的患者;隨著住院時間以及留置尿管時間的延長, 患者發生院內感染的危險性增加。上述因素院內感染發生率明顯較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伴有意識障礙和休克的患者給予更多監護, 對于導尿裝置和傷口應給予更加細致的護理, 此外通過全面人性化的護理, 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減少患者住院時間均有利于減少創傷患者發生院內感染。
創傷;院內感染;原因;對策;護理
顱腦損傷、骨折以及復合傷等均可導致較為嚴重的創傷,部分患者病情危重, 需要長時間住院, 在這期間部分患者可發生院內感染, 影響患者的康復, 不僅增加了治療的費用,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本研究回顧分析了83例發生院內感染的創傷患者的臨床資料, 對其危險因素進行分析, 并提出了相應的護理對策, 現報告如下。
1.1臨床資料 2011年1月~2013年8月期間本院收治創傷患者189例, 男161例, 女28例;年齡21~63歲, 平均(42.74±6.82)歲;重型顱腦損傷114例, 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27例, 全身多發性骨折并氣胸28例, 全身爆炸傷16例,其他損傷4例;住院時間5~83 d, 平均(56.23±15.47)d。
1.2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 通過比較患者的意識狀況、住院時間以及留置尿管等因素, 對患者發生院內感染的高危因素進行總結, 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且以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住院期間發生意識障礙及休克的患者以及本身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其院內感染發生率明顯高于無意識障礙和休克的患者;隨著住院時間以及留置尿管時間的延長, 患者發生院內感染的危險性增加。上述因素院內感染發生率明顯較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院內感染患者高危因素分析
3.1意識障礙 存在意識障礙的患者多會出現咳嗽反射減弱甚至消失, 位于下呼吸道的分泌物不能有效的排出, 從而容易并發墜積性肺炎;部分患者會由于呼吸道梗阻做氣管切開治療, 未經濕化和過濾的空氣直接進入肺部, 對呼吸道造成刺激;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吸痰的過程中對氣道形成異物刺激, 對呼吸道黏膜屏障是一種破壞。上述因素均可導致患者發生呼吸系統的感染。因此護理人員在進行各項操作時應嚴格無菌原則進行操作, 每次吸痰均更換吸痰管;經過口鼻腔進行吸痰的吸痰管, 不可以再使用對氣管切口處進行吸痰;進行吸痰時動作應輕柔, 每次吸痰時間不宜過長, 以15 s以內為宜;定時對氣管切開處進行換藥, 氧氣吸入時以3~4 L/h流量為宜, 并以250 ml NaCl溶液+10 mg地塞米松+8萬單位慶大霉素配制液體利用微泵進行持續氣道濕化?;颊哂刑狄簳r及時進行吸痰操作, 以免發生濕肺。病房定時開窗通風, 保持良好的室內空氣, 每天2次進行紫外線消毒, 每次30 min?;颊叽嬖谝庾R障礙, 活動也多會受到限制, 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皮膚情況進行積極護理, 指導患者家屬為患者使用熱毛巾擦身和局部按摩方法, 教會患者家屬如何為患者進行翻身、拍背,主動為患者整理床鋪, 保持床鋪的干燥、平整。
3.2休克 創傷較大的患者多可由于失血或疼痛等原因而發生休克。休克患者的腸壁其機械屏障的作用可被破壞, 加上免疫系統受到損傷, 功能發生紊亂, 外源性細菌容易黏附其上, 引起感染。因此對于休克患者應遵照醫囑進行積極補液, 擴充血容量, 協助醫生進行清創、止血, 并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 疼痛劇烈的患者給予適當鎮痛藥物,對于尚有意識的患者給予其心理支持。
3.3基礎疾病 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糖分會對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吞噬功能造成影響, 減弱機體的抵抗力[1]。因此患者入院病情穩定后應及時對患者機體狀況進行了解, 對于合并基礎疾病的患者應在治療創傷的同時積極治療基礎疾病。
3.4住院時間 住院時間越長, 患者發生院內感染的幾率就越高。護理人員首先要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溫馨的住院環境, 保持病房干凈、整潔, 定時進行開窗通風和紫外線消毒,每天使用含氯消毒液擦地并擦拭床頭柜、床檔等設施和物品表面。制定嚴格的配合和探視制度, 限制探視時間和探視人員,一方面有利于患者良好的休息, 增強體質, 另一方面避免了外來人員攜帶病原菌的幾率。給予患者人性化的關懷, 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 幫助患者樹立康復的信心, 并促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療和護理, 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出院。
3.5留置尿管 長期留置導尿, 可造成細菌逆行性感染。因此對于留置導尿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對導尿管進行良好的護理。操作時嚴格無菌原則, 每天更換尿袋, 并每天2次對尿道口進行消毒, 對膀胱進行沖洗。每7~10 d更換一次尿管。定時開放尿管, 盡快恢復膀胱的排尿功能, 盡早拔除尿管。
3.6傷口護理 密切觀察患者傷口狀況, 保持局部干燥、清潔。每天使用碘伏棉簽將分泌物及時清除。提倡局部用藥, 避免抗生素濫用導致機體正常菌群受到破壞, 而繼發醫院感染[2]。
創傷患者受到免疫力下降以及應激刺激等因素的影響,與其他患者相比更容易發生醫院內感染[3,4], 從而影響到患者康復, 甚至會導致醫療糾紛的發生。創傷患者發生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很多, 本研究中認為患者的意識狀態、是否伴有休克、住院時間和留置導尿的時間長短均與院內感染發生率密切相關。因此我們要求對于伴有意識障礙和休克的患者給予更多監護;完善患者的相關檢查, 對于合并基礎疾病的患者應對基礎疾病進行積極治療;對于導尿裝置和傷口應給予更加細致的護理, 此外通過全面人性化的護理, 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減少患者住院時間均有利于減少創傷患者發生院內感染。
[1] 林紅.腎功能不全患者醫院感染分析及護理對策.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 2006,4(1):79-80.
[2] 徐紅云, 薛云松, 劉春林, 等.創傷患者傷口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03,15(5):300-301.
[3] 林小聰, 詹永中, 謝揚.重型顱腦外傷患者肺部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和監控研究.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5,15(7):756.
[4] 練金鳳.顱腦外科病人醫院感染調查.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 2006,12(23):3149-3150.
221400 江蘇省新沂市人民醫院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