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
碧蘭麻與利多卡因在拔牙術中麻醉效果的自身對照研究
高云
目的比較兩種口腔局部注射麻醉劑在局部麻醉拔牙術中的效果。方法選擇雙側牙位和牙萌出狀況一致需要拔出的第三恒磨牙64例, 兩側分別應用碧蘭麻和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 患者自身和醫生分別對術中麻醉效果進行評價。結果患者自身評價碧蘭麻側的VAS值為(1.14±0.31)cm,利多卡因側為(4.4±0.84)cm,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醫生評價優秀和良好所占的比例, 碧蘭麻側分別為32%和58%, 利多卡因側分別為25%和5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碧蘭麻和利多卡因在局部麻醉拔牙術中應用的效果有顯著差異。碧蘭麻優于利多卡因, 值得在臨床應用中推廣。
拔牙術;浸潤麻醉;阻滯麻醉;自身對照研究
近代口腔醫學的發展與口腔麻醉注射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碧蘭麻是由法國賽特力-碧蘭公司研制生產的新型麻醉劑, 近年引進我國, 具有高效、低毒、無過敏等特點, 其優越的麻醉性能越來越受到臨床醫生的推崇, 作者將碧蘭麻,利多卡因兩種麻醉劑應用于上下頜第三恒磨牙的局部麻醉,通過自身對照, 以期比較二者的麻醉效能。
1.1一般資料 2011年6月~2014年2月在本院口腔科門診就診需要拔牙的患者, 納入標準:①無全身系統性疾病;②同一患者需要拔出的第三恒磨牙位和牙萌出狀況基本左右一致;③征得患者同意, 同期拔除雙側牙。
1.2局部麻醉劑 碧蘭麻, 為復方鹽酸阿替卡因注射液(Compound, articane hgdrochloride injection)的商品名, 法國賽特力-碧蘭(Satelec Pierre Rolland)公司產品, 卡局芯包裝,每支1.7 ml, 含4%阿替卡因和1/100.000腎上腺素;鹽酸利多卡因(Lidocain Hgdrochloride Injection)為山東華魯制藥有限公司產品, 每支5 ml含2%鹽酸利多卡因(0.1 g)。
1.3方法 每位患者用拋硬幣法決定左側使用碧蘭麻或利多卡因, 則右側使用另一種麻醉劑, 患者常規消毒后, 碧蘭麻采用與其配套的專用卡局芯及注射器, 在拔出牙根尖部黏膜轉折處為進針點, 頰側注射0.8~1.0 ml, 腭(舌)側0.5 ml,利多卡因采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注射2%利多卡因, 上頜行上頜結節阻滯麻醉, 劑量1.5~2 ml, 腭后神經阻滯麻醉劑量0.5 ml。下頜行下齒槽神經, 舌神經, 頰神經阻滯麻醉, 劑量2~3 ml,先行左側麻醉, 后行右側麻醉, 拔出時亦先拔左側, 所有操作均由作者一人完成。
1.4觀察指標 ①患者自身對術中效果的評價:采用視覺模擬比例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評價, 即在長度為10 cm并于每1cm處有標記的直線上, 0代表完全無痛, 10代表劇痛, 見圖1。② 醫生對術中麻醉效果的評價, 參考牙科畏懼癥標準, 分為4個等級, 優秀:拔牙術中患者述完全無不適感。良好:患者述有輕微酸, 緊感。一般:拔牙術中患者有明顯的酸, 緊感或輕微疼痛。差:患者述疼痛難忍,無法實施拔牙術。③記錄可能的麻醉相關并發癥。

圖1 患者術中效果評價圖
1.5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一般情況 共有64例患者納入本研究, 男28例, 女36例, 年齡20~59歲, 平均年齡(34.5±5.1)歲, 其中拔除上頜第三磨牙各41顆, 下頜第三磨牙各23顆。
2.2患者自身及醫師對麻醉效果的評價 碧蘭麻的麻醉效果明顯優于利多卡因, 其主觀疼痛指標相差4.2 cm(VAS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醫生客觀評價, 優秀和良好所占的比例:碧蘭麻側分別為32%和58%, 利多卡因側分別為16%和3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結果見表1。
表1 64例患者自身及醫師對術中麻醉效果的評價

表1 64例患者自身及醫師對術中麻醉效果的評價
注:與利多卡因比較,aP<0.01
項目主觀評價客觀評價(VAS)法P優秀良好一般差P碧蘭麻 1.13±0.31a<0.01 21(32)a37(58)a3(5)3(5)<0.01利多卡因4.43±0.8410(16)24(38)20(31)10(15)
2.3不良反應及并發癥 碧蘭麻側有1例注射后出現頭暈,心悸, 四肢無力, 持續3 min后消失, 并順利拔除患牙。利多卡因側出現并發癥3例, 1例翼頜凹血腫, 1例翼下頜間隙感染, 1例舌尖疼痛, 均無過敏反應。
碧蘭麻是一種新型酰胺類口腔專用局麻藥, 近年引進我國, 其藥物成分為4%阿替卡因加1/100, 000腎上腺素, 具有毒性低、浸潤力強、藥效高、麻醉時間適宜、無過敏等特性,臨床應用時其用量較利多卡因少許多, 僅采用黏膜局部浸潤麻醉, 即可達到鎮痛要求, 深受口腔科醫生的推崇[1,2]。
本組研究采用患者自身對照方法, 選取左右對稱且萌出狀況一致需要拔出的第三恒磨牙, 這樣更能客觀得反映兩種麻藥的麻醉效果, 就VAS值結果看, 碧蘭麻側和利多卡因側分別為(1.14±0.31)cm和(4.43±0.84)cm, 相差4.20 cm, 碧蘭麻側的麻醉效果明顯優于利多卡因側, 3例碧蘭麻側醫生評價麻醉為“差”者均為下頜磨牙, 其可能和下頜骨骨質致密,浸潤效果不好有關[3]。其中2例改用利多卡因阻滯麻醉后順利拔出, 1例經上述方法后仍劇痛而放棄拔除。5例利多卡因側醫生評價“差”者。其中4例加注碧蘭麻浸潤麻醉后,順利拔除, 有資料表明, 對麻醉效果差者追加另一種麻藥能提高麻醉效果[4]。
64例拔牙患者中, 碧蘭麻側1例出現頭暈、心悸、四肢無力, 3 min后消失, 其后另一側注射利多卡因未出現不良反應, 利多卡因側并發癥3例, 血腫、感染、舌尖疼痛各1例,碧蘭麻側并發癥明顯少于利多卡因側, 其與碧蘭麻使用的專用注射器為抗高壓卡局芯型有關, 可避免藥液與空氣接觸,減少被污染的可能, 同時采用的是局部浸潤, 不像阻滯麻醉需要穿過深層組織而帶來感染、血腫、神經損傷的可能。與注射器配套使用的無菌一次性針頭, 直徑僅0.3~0.5 mm, 明顯小于傳統的注射器針頭, 減少黏膜注射疼痛, 臨床上患者普遍反映注射時無疼痛感覺。
總之, 碧蘭麻作為一種新型的麻醉劑, 具有毒性低、起效快、持續時間適宜等特點, 在臨床上僅黏膜局部浸潤即可達到鎮痛效果。既簡化了操作又避免阻滯麻醉引起的相關并發癥, 患者還可以享受無痛治療, 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張鳳琴.碧蘭麻在后牙急性牙髓治療中的應用及麻醉效果觀察.北京醫學, 2012, 34(5):416-417.
[2] 豐培勛, 劉瑤, 王炎, 等.碧蘭麻用于口腔科種植的麻醉效果觀察.中國美容醫學, 2013, 22(23):2315-2316.
[3] 蘭俊, 金磊, 蘇塞.碧蘭麻用于牙髓治療的麻醉分析.醫學研究報告, 2014.27(1):67-69.
[4] 馬海林, 呂紅, 王智強.碧蘭麻與利多卡因在下頜阻生智齒拔除術的鎮痛效果比較, 山東醫藥, 2009, 49(31):100-101.
2014-06-23]
銅仁市科技計劃政校企合作項目[項目編號:銅市科研(2012)62號-16]
554300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