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臨床護理研究
劉紅
目的探討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臨床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116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58例。實驗組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 比較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效果和護理滿意度。結果實驗組患者血壓控制總有效率91.38%和護理總滿意度96.55%均顯著高于對照組70.69%、82.7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性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壓控制效果, 患者護理滿意度也較高, 值得推廣。
高血壓;冠心病;手術室
高血壓與冠心病均為常見心腦血管疾病, 多發于老年人群,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及護理干預措施是降低患者多種并發癥發生率、提高生存質量的關鍵。本院對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 在提高患者對血壓的控制以及護理滿意度上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116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2007年冠心病診治指南》[1]和《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2]中高血壓和冠心病相關診斷標準。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116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58例, 實驗組男38例, 女20例, 患者年齡45~76歲, 平均年齡(57.69±8.35)歲;對照組男39例, 女19例, 患者年齡46~77歲,平均年齡(58.66±8.47)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 包括健康教育、飲食控制、疾病對癥護理和用藥護理。實驗組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 包括健康教育、飲食控制、疾病對癥護理、用藥護理、心理護理以及運動護理。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效果和護理滿意度。血壓控制效果評價標準:顯效:舒張壓下降至10 mm Hg (1 mm Hg=0.133 kPa)以上;有效:舒張壓降至10~19 mm Hg之間;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滿意度分為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較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血壓控制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2.2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患者滿意率和總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目前, 我國高血壓、冠心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 尤其是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 老年人群患此類慢性心腦血管病的風險越來越高, 嚴重影響其健康和生活質量。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臨床治療以藥物保守治療為主, 需長期堅持服藥, 但多數老年患者由于對疾病知識掌握程度較低, 對藥物治療以及自我護理管理也不夠重視, 因此病情控制效果不甚理想。本院針對上述情況擬定了一套綜合護理干預措施,通過健康教育, 向患者普及高血壓、冠心病相關病理知識、治療方法、治療效果、遵醫囑用藥重要性、家庭護理技巧以及個人護理管理重要性等[3], 通過聊天、面述、看錄像等多種方式進行普及, 提高患者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度;通過飲食護理, 合理控制患者日常飲食, 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預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通過心理護理, 疏導患者不良情緒和心理壓力, 幫助患者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長期治療, 提高患者的遵醫囑情況[4];通過運動護理, 指導患者合理運動, 幫助患者建立系統的運動方案, 一方面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 另一方面提高血壓、血糖、血脂的控制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 通過采取針對性綜合護理干預, 患者血壓控制效果和滿意度均顯著提升。
總之, 采取針對性綜合護理干預臨床效果滿意, 值得推廣。
[1] 鄭剛.指導臨床實踐的新指南--2007年冠心病診治指南.華夏醫學, 2008, 21(3):575-578.
[2]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中華高血壓雜志, 2011, 19(8):701-743.
[3] 夏彩霞, 張燕, 楊雨蘭.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臨床護理體會.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3, 21(5):175-176.
[4] 陳月春, 陳曉燕.68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25):524-525.
2014-05-28]
610041 四川省軍區國防醫院住院部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