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民
恩替卡韋單用或聯合干擾素α治療高病毒載量慢性乙型肝炎的療效比較
孫建民
目的比較恩替卡韋單用或聯合干擾素α治療高病毒載量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CHB患者隨機分為單藥組和聯合組, 單藥組(32例)服用恩替卡韋(0.5 mg/d), 聯合組(32例)在此基礎上加用干擾素α-1b(60 μg/d)。觀察治療24、48周時兩組的療效及安全性。結果治療24周時兩組HBV DNA轉陰、ALT復常、HBeAg轉陰及血清學轉換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1.87、1.16、0.41、0.18, P>0.05);48周時兩組HBV DNA轉陰、ALT復常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0.52、0.99, P>0.05), 聯合組HBeAg轉陰及血清學轉換率均顯著高于單藥組(χ2=5.06、4.95, P<0.05)。兩組均無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結論兩組病毒學、生化學應答一致, 聯合組HBeAg轉陰及血清學轉換率顯著高于單藥組, 安全性均良好。
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韋;干擾素α;高病毒載量
高病毒載量(HBV DNA≥107拷貝/ml)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療中容易出現應答不佳或耐藥, 目前傳統的應對策略是初始聯合兩種無交叉耐藥或選擇高耐藥基因屏障的核苷(酸)類藥物治療[1], 但難以達到滿意終點[2]。作者對恩替卡韋(ETV)單用或聯合干擾素α治療高病毒載量CHB的48周療效進行比較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CHB患者,診斷符合2010年我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診斷標準[3]。同時符合以下標準:①核苷(酸)類藥物初治, 年齡18~65歲, HBeAg(+), HBV DNA≥107拷貝/ml, ALT在2~5倍正常值上限之間。②排除其他肝炎病毒、CMV、EBV重疊感染, 肝癌、酒精性或自身免疫性肝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存在嚴重心、腎疾病, 半年內應用過干擾素者。64例CHB患者隨機分為聯合組(32例)和單藥組(32例)。 兩組年齡、性別、ALT、TBil、ALB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兩組基線指標比較

表1兩組基線指標比較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例數年齡(歲)男:女ALT(U/L)TBil(μmol/L)ALB(g/L)聯合組3237.1±10.420:12141.84±48.3623.79±6.1437.13±1.68單藥組3236.3±11.222:10137.53±42.2724.01±5.2336.96±1.54 t/χ20.300.280.380.150.42 P>0.05>0.05>0.05>0.05>0.05
1.2治療方法 單藥組服用ETV(博路定, 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0.5 mg/d, 聯合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干擾素α-1b(賽若金, 深圳科興公司)60 μg/q.o.d., 肌內注射。療程均48周。兩組可根據病情給予保肝、支持等治療, 但不用聯苯雙酯、雙環醇、甘草酸類等降酶藥物。
1.3觀察指標與檢測方法 觀察24、48周時HBV DNA轉陰、ALT復常、HBeAg轉陰和血清轉換率等。HBV DNA采用Light Cycler熒光定量PCR分析儀、肝功能采用日立71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均為德國凱杰深圳公司試劑), HBVM采用MODULAREl70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及配套試劑檢測。
1.4療效評判標準 血清HBV DNA<103拷貝/ml為陰性,耐藥指繼續抗病毒治療中檢測到HBV DNA反彈者的相關耐藥位點。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治療24周時兩組療效比較 聯合組HBV DNA轉陰25例(78.13%)、ALT復常24例(75.00%)、HBeAg轉陰7例(21.88%)、HBeAg血清學轉換4例(12.50%);單藥組分別為20例(62.50%)、20例(62.50%)、5例(15.63%)、2例(6.25%),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1.87、1.16、0.41、0.18, P>0.05)。
2.2治療48周時兩組療效比較 聯合組HBV DNA轉陰29例(90.63%)、ALT復常28例(87.50%);單藥組分別為26例(81.25%)、25例(78.13%),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0.52、0.99, P>0.05)。聯合組HBeAg轉陰20例(62.50%)、HBeAg血清學轉換13例(40.63%), 對照組分別為11例(34.38%)、5例(15.63%),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5.06、4.95, P<0.05)。
2.3兩組耐藥及不良反應觀察 聯合組無耐藥發生, 單藥組治療48周時發生1例(3.13%)耐藥, 變異位點為rtLl80M+ T184L+M204V。治療中聯合組大多出現流感樣癥狀、白細胞數下降, 并出現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升高2例(6.25%);單藥組未見類似不良反應。治療中兩組均無嚴重不良事件發生。
高病毒載量和HBeAg陽性是肝硬化及原發性肝癌發生的顯著危險因素, 因此有效的抗HBV治療及促進HBeAg血清轉換是延緩CHB進展的關鍵。由于高載量HBV DNA準種復雜度高, 容易發生應答不佳、耐藥及復發, 使治療難度加大。ETV抗HBV作用強, 耐藥率低, 但3年累計HBeAg血清轉換率不足40%[4], 難以實現停藥。干擾素α有免疫調節和誘生抗病毒蛋白的作用, 有較高的HBeAg血清轉換及較持久的病毒學應答。ETV與干擾素抗病毒機制不同[5], 二者聯合抗HBV治療具有互補性。目前關于ETV單用或聯合干擾素α治療高病毒載量CHB對比研究少見。
本資料顯示:治療24、48周時兩組HBV DNA轉陰、ALT復常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提示兩組病毒學、生化學應答一致, 聯合治療與ETV單藥相比并不會顯著提高近期抗病毒療效和促進生化指標改善, 這與其他學者報道差異較大[6,7];兩組HBeAg轉陰及血清學轉換率隨療程延長而逐漸增加, 至48周時聯合組顯著高于單藥組(P<0.05), 提示聯合治療能促使更多患者達到滿意終點而實現停藥[2]。一般認為,實現HBeAg血清學轉換者復發率低, 但如何提高有限療程內HBeAg血清學轉換率是臨床實踐中的難題, 本研究中聯合組48周HBeAg血清學轉換率(40.63%)高于文獻報道的IFNα單藥同期約30%的轉換率[2], 說明聯合治療方案值得臨床應用。已有學者報道[8], 核苷類藥物序貫IFNα治療可提高HBsAg血清學陰轉率。對于高病毒載量CHB患者采用類似序貫療法是否可以達到既不影響療效, 又能提高患者耐受性、依從性, 尚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1] 任紅.乙型肝炎病毒耐藥管理的新觀念.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8, 16(5):329-334.
[2] 毛青.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療的現狀與思考.實用肝臟病雜志, 2013, 16(4):289-292.
[3]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感染病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華肝臟病雜志, 2011, 19(1):13-24.
[4] Liaw YF, Kao JH, Piratvisuth T, et al.Asian-pacific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a 2012update.Hepatol Int, 2012, 6(3):531-561.
[5] 張文宏.慢性乙型肝炎經治患者再治療的策略探討.實用肝臟病雜志, 2013, 16(4):296-298.
[6] 曾文, 袁靜, 劉映霞, 等.聚乙二醇干擾素α1pha-2a聯合恩替卡韋治療高病毒載量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研究.中華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 2013, 27(2):115-118.
[7] 李勇.干擾素α-2b與恩替卡韋聯合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療效觀察.中國實用醫藥, 2011, 6(35):136-138.
[8] Zhang XQ, Zhang HY, You JP, et al.Efficacy of pegylated interferon alpha2a in patients without HBeAg loss after the withdrawalof longterm lamivudine therapy.Virol J, 2013, 10(1):21.
2014-08-22]
454172 焦作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