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而萍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護理干預對策分析
黃而萍
目的研究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護理干預措施并總結其護理效果。方法9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5例,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全面的護理干預支持,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及護理后各項臨床指標情況, 并作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86.67%, 明顯高于對照組73.33%,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心電圖ST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都明顯少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提高臨床護理效果, 縮短心電圖ST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改善患者病情, 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護理干預對策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系統急性危重癥, 發病率極高。而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發病前沒有明顯胸痛或疼痛部位變異及其他突出的臨床癥狀等, 也不存在典型的心電圖變化[1,2]。因此,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很容易出現誤診、漏診等狀況, 且治療時極易引發并發癥[3]。臨床認為有效、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對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極為關鍵, 能夠有效提高患者治療有效率。本次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護理對比研究,取得滿意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9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中男47例, 女43例, 年齡35~82歲, 平均年齡(50.7±3.4)歲。其中首次發病的患者41例, 再次發病患者49例;合并高血壓患者23例, 糖尿病患者17例, 高血脂患者19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抗休克、抗栓、抗凝、抗心律失常及營養心肌等藥物治療, 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需要考慮給予尿激酶溶栓治療, 高血壓患者聯合應用降壓類藥物治療;對于傳導阻滯并發患者應用阿托品治療;心力衰竭患者應用液態多巴胺治療, 并給予血管擴張劑及利尿劑治療。
1.3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 主要包括營養健康及常規的檢測護理;而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 醫護人員應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 通過傾聽患者的內心的想法以便于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 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心理疏導, 講解關于自身疾病方面的注意要點及護理措施, 增強患者的信心, 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對于一些老年患者會出現嘔吐、惡心、腹痛等癥狀, 醫護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 提高警惕做好預防措施。若患者出現持續性劇烈疼痛, 醫護人員應考慮患者心肌缺氧嚴重, 應密切關注患者心電圖變化, 及時采取止痛措施。患者有時會因為排尿障礙而產生心率加快及抑郁等情緒, 醫護人員應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 指導患者排尿, 在必要時給予患者導尿處理。此外, 還要關注患者的心電圖、血壓及呼吸變化, 做好及時搶救措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療效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86.67% (39/45),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33%(33/45),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心電圖ST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都明顯少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表1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對比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
組別例數心電圖ST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對照組4517.3±1.423.5±3.2觀察組45 5.4±1.3a12.3±2.6a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狀動脈發生病變形成的冠狀動脈血供急劇下降或突然中斷, 導致相應心肌出現嚴重缺血, 從而引起部分心肌出現驟發性壞死[4]。目前, 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國發病率較高且呈逐年上升趨勢, 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病癥狀不典型, 難以診斷和治療, 易產生較多并發癥, 甚至出現心力衰竭[5]。
臨床認為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過程中應給予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 能夠有效促進患者的病情恢復[6]。在護理過程, 應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情緒及臨床癥狀的變化, 加強檢測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 當患者處于消極情緒時, 應予以及時的心理疏導, 確保患者保持放松、樂觀的狀態配合治療。在本次研究中給予觀察組患者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 與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進行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86.67%,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心電圖ST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都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可見采用全面護理干預的優越性。
綜上所述, 給予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療效確切, 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1] 楊麗霞.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護理措施.中外醫療, 2014, 3(33):169, 171.
[2] 郎春霞.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特點及護理體會.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3, 7(24):195-196.
[3] 李寧墜.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特點及護理要點.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29):181-182.
[4] 李爽, 韓慧茹, 劉國艷.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表現及護理.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15):227-228.
[5] 夏冬梅.癥狀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臨床特點及急救護理.天津護理, 2013, 2(21):133-134.
[6] 袁珂香.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護理對策.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15):188-189.
2014-08-20]
514200 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