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瓊
(西南大學 紡織服裝學院, 重慶 400715)
設計與產品
手工棒針適形紋樣在真絲線衫設計中的應用
田 瓊
(西南大學 紡織服裝學院, 重慶 400715)
分析了真絲線衫良好的服用性能,針對當前真絲線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研究認為真絲線衫急需提高工藝和立意新穎的設計構思達到提升其品質的目的。闡述了手工棒針適形紋樣的藝術性和技術性,并將手工與棒針適形紋樣創新性地應用于真絲線衫的設計中。通過設計實踐,提出手工棒針適形紋樣與人體部位結合,以及多種拼接設計真絲線衫的思路。實踐表明,手工棒針適形紋樣與真絲線衫巧妙結合能形成獨特高端的工藝感和藝術效果,拓展了真絲線衫的設計空間,滿足了真絲針織服裝多元化發展的需求。
真絲線衫; 手工棒針編織; 適形紋樣; 藝術性; 設計
手工編織和絲綢同是中國的瑰寶。手工編織是形成針織物的一門古老的民間技藝,1982年在中國江陵馬山戰國墓出土的絲織品中,有帶狀單面緯編雙色提花絲針織物,有學者認為它是人類迄今發現最早的手工編織針織品。中國針織技術歷史悠久、技藝高超,可編織出現代針織機器上仍無法織出的極為復雜的針織品[1]。絲綢服裝是中國最具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的服裝,有出色的服用性能。真絲線衫的出現增添了真絲服裝的品種,但令人遺憾的是其設計卻缺乏創新性。大工業機械生產克隆出無數相同產品的今天,創意性手工編織真絲線衫值得設計師探索和嘗試。
真絲線衫是以純真絲或復合絲為原料紡織成較粗的紗線,通過編織形成的真絲針織服裝,與毛衫、棉線衫等構建了豐富多樣的針織衫系列產品。
中國自古就有“絲綢王國”之稱,真絲針織服裝是真絲服裝中的年輕成員,在崇尚健康、休閑和個性的著裝潮流下,一經問世便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為服裝注入了新鮮的活力。隨著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不斷應用和開發,真絲針織已形成了經編綢、緯編綢、無縫內衣、橫機衫等系列產品,原料從廠絲發展到桑(柞)蠶的絹絲、包芯絲、復合絲,面料從練白到染色、印花和色織,織物結構從平針到羅紋、雙面、交織、提花等完整的生產體系[2]。研發和技術的提升,使真絲針織服裝除了傳統內衣品種外,外穿的各種時裝、套裝等也應運而生,朝著時裝化、多樣化、個性化方向發展。在振興絲綢產業的大旗下,真絲線衫順應了真絲針織服裝內外兼顧的市場發展需求,具有廣闊的前景。
有“纖維皇后”之美譽的桑蠶絲是由18種氨基酸組成的天然蛋白質纖維,作為真絲線衫原料的它具有吸濕性好,春夏季穿著涼爽,其保溫性好,也適宜制作秋冬季服裝[3]。真絲線衫的紗線亦可粗亦可細,加之組織結構的稀疏緊密可適應不同的季節穿用,造就了真絲線衫突出的實用性;除此之外,真絲線衫的編織方式能使服裝彈性好、延伸性佳,寬松的式樣穿著舒適飄逸,貼身的式樣穿著柔軟修長,能較好地展示人體美;其華麗優雅的色調和滑爽抗皺的材質,令真絲線衫的組織結構別具一格,可呈現出凹凸、條紋、平整、鏤空、層疊等亮麗多彩的外觀效果,形成了真絲線衫高雅唯美的風格。
然而,真絲線衫良好的服用性能和多設計視點的產品優勢卻沒能形成強有力的市場競爭,究其原因來自于多方面,如產品受到生產設備的限制而缺乏變化、價位高、服裝保型性欠佳,以及真絲面料洗滌保養較難等問題,其中最為關鍵的原因是較高的服裝價格與設計流于大眾化形成反差失去消費吸引力。現代服裝的競爭不僅是生產成本的競爭,更是設計創新和產品質量的競爭[4]。由于原料成本高導致真絲線衫的市場定價也較高,目前真絲線衫的設計表現平庸,受工藝制約廓形以直身型居多,裝飾元素單調,紋樣變化小,整體設計缺乏獨創性,個性不足,影響和制約了其良好的發展。若要改變這些現象,筆者認為一是需要從工藝上提高產品的質量,二是急需立意新穎的設計構思來提升真絲線衫的藝術性。
日本民藝學家柳宗悅說:手與機器的根本區別在于,手總是與心相連的,而機器則是無心的[5]。手工棒針編織是以竹棒和金屬棒為工具,以粗紗線為原料形成線圈的一種編織技藝。手工棒針編織流行于18、19世紀的歐洲, 20世紀初期,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手工棒針編織開始傳入中國,曾在過往的幾十年中普及開來,是婦女們閑暇時最常見的手工活動和中國家庭最主要的編織形式,在較長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今天,許多手工面臨失傳的危機,一些民間藝人和藝術家們呼喚手工的回歸,崇尚自然風潮和體驗手工的情感,以及勞動的快樂正形成一種全新的生活態度。
紋樣分為單獨紋樣、適形紋樣和連續紋樣。單獨紋樣和連續紋樣在各類針織衫設計中運用普遍,而適形紋樣的運用較少,并且還多以鉤針編織的方式出現。根據實踐證明,手工棒針編織適形紋樣雖然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具備嫻熟的編織技法,但可以獲得不同于其他紋樣獨特多變的視覺效果。
2.1 手工棒針適形紋樣的藝術性
服裝與人之間的溝通是通過服裝的圖案及形態來傳達的。人們在設計圖案的同時,也賦予了它一定的形態,而形態可以表現出一定的性格,就如同它從此有了生命力[6]。適形紋樣是將形態限制在一定形狀(如方形、圓形、三角形、菱形等)的空間內,整體形象呈某種特定輪廓的裝飾紋樣。通過對紋樣的高度慨括和巧妙處理,其造型飽滿,內容豐富,骨式多樣,常獨立運用于造型相應的工藝美術裝飾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手工棒針編織適形紋樣具有肌理凸出,紋理清晰,圖案多樣的風貌。與常用手工鉤針編織適形紋樣相比,鉤針具有編織方式靈活的優勢,但針法僅僅只有幾種,而棒針的針法卻有29種之多,這些針法廣泛應用于適形紋樣的編織中形成千變萬化的花樣,因此在肌理形成和構成關系上有更大的表現空間和藝術感染性。其紋樣可以形成虛與實、疏與密、露與透的關系;可以具有平整、凹凸、閃眼、鏤空、松軟、結實、粗糙、細膩等肌理感;還可通過偏移、交叉、重疊等手法在節奏與韻律、對稱與均衡、對比與調和等形式下,產生出無窮無盡的紋樣美;同時適形紋樣具有突出格律變化的美感,條格式、輻射式、回旋式和多層式的適形紋樣構架清晰,區域明確,有較強的裝飾性(圖1)。

圖1 各種骨式的手工棒針適形紋樣Fig.1 Various bone-style hand knitting conformal patterns
2.2 手工棒針適形紋樣的技術性
現代手工是藝術和技術的結合,精湛的技術是支撐設計構思實物化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彰顯物品不同尋常的途徑,如大量手工制作的勞斯萊斯轎車、意大利手工頂級小牛皮鞋等。
手工棒針編織適形紋樣的技術性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紗線粗細與棒針粗細的匹配度把握;二是棒針編織適形紋樣的方法和技巧。用于手工編織的棒針有粗細之分,號數分別從6~18號,即由粗到細。真絲線衫的紗線一般多采用絹絲或復合絲進行編織,適合編織的絲線粗細多在333.3 tex×2~50.0 tex×2(3 Nm/2~20 Nm/2),也可根據編織需要選擇多根絲線一起織出特粗的效果。通常情況下,線的粗細與棒針的號數成正比,編織出的紋樣松緊適度,但有時為了獲取特殊的外觀,也可故意拉開差距,形成稀疏松軟或緊密結實的編織風貌。另外,編織的方法有平編和輪編兩種:平編是用2根棒針往復編織,形成片狀織物,一般用于編織衣片,爾后縫合成衣;輪編是用4根或更多的棒針及環形針循環編織,形成筒狀織物。手工棒針編織適形紋樣采用平片編織可以織出縱向或橫向紋樣,采用輪編通過加針或減針的循環編織能形成片狀紋樣而非筒狀的織物,這正是編織放射形適形紋樣的重要織法。平片編織在技術處理上要掌握好正反面針變化對紋樣的影響;由內向外或由外向內漸大漸小的變化需要把握好加針、收針的量;在紋樣需要通過拼接完成的情況下,邊緣的縫合要合理巧妙(圖2) ;編織多邊形適形紋樣(如五邊形、六邊形),往往需要比邊形數多一的棒針根數編織來突出和強化紋樣的骨架感。

圖2 棒針適形紋樣的拼接工藝Fig.2 Splicing process of hand knitting conformal patterns
推陳出新是時尚前進的動力,另辟蹊徑的設計往往獲得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針對真絲線衫的設計視點和發展趨勢,研究結合手工精美的編織和運用適形紋樣對真絲線衫展開設計。
3.1 適形紋樣結合人體部位的設計
人體的體型特征是服裝設計的依據,服裝亦要修飾人體美。當用凝練的目光去審視人體時,不難發現,人體可以由幾何體來慨括。三角形、正方形、圓形、扇形等適形紋樣能與人體部位較好的契合,恰到好處地修飾人體。如圓適形紋樣適合修飾人體的胸部和臀部;三角形適形紋樣適合修飾人體的肩部等。真絲線衫質地松軟,在無法改變其材質和裁剪結構的時候,巧妙運用適形紋樣設計顯然超越紋樣本身美的價值。圖3的服裝具有濃郁的中式風格,設計將圓適形紋樣放置在腰側,從前后看分別是扇形紋樣,紋樣由中心向外輻射,起到視覺感官收小腰部的作用,凸出了女性優美的曲線造型,變形旗袍領和適形紋樣中的蓮花造型相呼應渲染出東方韻味,側身看腰部的圓適形紋樣飽滿溫潤,彌補修飾了東方人較為扁平的體型,不對稱的衣擺設計使真絲線衫更具個性和時尚感。

圖3 與人體部位結合的設計Fig.3 Design combined with human body
3.2 拼接設計
拼接設計是現代服裝重要的設計手法,是各種造型元素的美麗邂逅。編織服裝的特殊性表現為直接由紗線轉化成服裝,具有較好的彈性和適形性,其結構線極少,這為適形紋樣的拼接具備了可行性。
3.2.1 適形紋樣間的拼接設計
將多塊適形紋樣進行拼接,形成更大塊面的同時重復的圖案亦能產生節奏美感;部分紋樣還會因為線和面的交集構成新的變化紋樣。拼接形成整齊劃一的規則面可以起到統一強化圖案的作用;拼接成不規則面則能產生意外的形式感和運動感。圖4的設計是將若干方形適形紋樣拼接成帶有放射性且立體感很強的時尚真絲線衫。設計突出紋樣在服裝中的裝飾性,以方適形紋樣為單位,上下左右連續形成服裝規則的主體塊面,方適形紋樣四邊相等,骨骼為90°對稱形式且紋樣由中心向外擴散,拼接由于中心骨骼明顯而形成新的菱形紋式樣。凹凸與平整,順直與彎曲表現出十足的肌理效果,針法的多種變化,營造出不同于其他真絲服裝獨特而自然的厚重風格,手工拼接縫合,展示出高超的技藝和精致的工藝。

圖4 適形紋樣間的拼接設計Fig.4 Splicing design among conformal patterns
拼接的特別之處是當適形紋樣的外形與服裝的結構有少許差異的時候,可以通過穿著來改變一定的形態去適應人體的結構,這是因為手工棒針適形紋樣所具有的彈性和適形性而獲得。拼接后新的形態將是設計需要提前考慮的,手工拼接的手法要因形而異,講究統一的視覺效果,紋樣邊緣的伸縮性要求縫合時控制好松緊度。
3.2.2 與其他組織紋樣的拼接設計
適形紋樣與其他組織拼接時,首先要考慮紋樣的特點。如果是單獨適形紋樣,其紋樣表達出一定的主題和藝術性,在設計中要突出紋樣作為設計眼存在,其他組織起到烘托主體的作用。紋樣醒目,其他組織相對簡單;紋樣肌理明顯,其他組織則平整光潔。圖5是用心形適形紋樣與緯平紋組織進行的拼接設計,設計中的心形適形紋樣色彩鮮艷,圈圈花式紗線編織出有顆粒感的蓬松肌理效果,在服裝中醒目而跳躍,突出年輕風貌的紋樣特色,衣身采用正平針編織出大面積簡單光潔的組織紋樣,通過色彩和紋樣襯托出以單獨適形紋樣為設計點的現代簡約風格。其次,要思考紋樣在服裝中的位置和色彩的輕重關系,通過其他組織厚薄和疏密等量感元素共同形成心理平衡舒適的整體造型。如果是多個簡潔明快的適形紋樣拼接后與其他組織結合,可以設計為適形紋樣與其他組織形成漸變的圖案造型,拼接形成的結構線和裝飾線要以滿足服裝造型和實際需要而出現。

圖5 與其他組織紋樣的拼接設計Fig.5 Splicing design with other knitted patterns
3.2.3 與其他材料的拼接設計
不同韻味的手工棒針適形紋樣與皮革、羽毛、呢等面料搭配拼接,在強烈的反差中賦予服裝混搭的時尚效果,極大地拓展了真絲線衫的表現張力。在領口、門襟等極易變形的部位拼接質地緊密的其他材料,不但能豐富造型語言還能起到固形的作用。圖6的設計將手工棒針適形紋樣與絲絨面料進行拼接,領袖拼接絲絨面料有效避免了服裝的變形,簡潔的造型以突出適形紋樣的美感,六邊形的放射紋樣舒展而靈動,鏤空處露出內層裙裝不同的材質,寬松的真絲線衫和緊身的絲絨面料搭配出服裝的對比和包容性,整體設計時尚而優雅。

圖6 與其他材料的拼接設計Fig.6 Splicing design with other materials
運用多種針法和多根棒針編織出的適形紋樣具有圖案豐富,肌理凸出,格律多變的藝術魅力;靈巧精細的手工能展示現代服裝的品質和情感。中國是絲綢大國,大力發展和豐富真絲產品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真絲線衫以其超強的實用性和獨特的紋理風格,在真絲針織產品中獨樹一幟。針對真絲線衫的市場定位和設計盲區,創新性地將手工棒針適形紋樣運用于真絲線衫設計中,研究出適形紋樣與人體部位結合及多種拼接設計的方法與技巧,認為手工棒針適形紋樣應用于真絲線衫設計能有效提高其品質和豐富設計效果,為真絲線衫設計提供開闊的設計思路。
[1]宋曉霞.針織服裝設計[M].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2006:3-5. SONG Xiaoxia. Knitting Fashion Design[M]. Beijing: Textile Industry Press,2006:3-5.
[2]葉海蓮,卞幸兒.真絲針織服裝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J].絲綢,2007(12):6-8. YE Hailian, BIAN Xinger.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ilk knitting fabric[J]. Journal of Silk,2007(12):6-8.
[3]劉文全,柳恩見.中國繭絲綢行業2012年運行分析與2013年展望[J].絲綢,2013,50(5):72-76. LIU Wenquan, LIU Enjian. Analysis on operation of Chinese cocoon silk industry in 2012 and prospect in 2013[J]. Journal of Silk,2013,50(5):72-76.
[4]夏巖.真絲針織服裝設計與縫制[J].絲綢,2013,50(12):52-55. XIA Yan. Design and sewing of silk knitting fabric[J]. Journal of Silk,2013,50(12):52-55.
[5]達米.繡莊演義[J].中華手工,2007(4):40-42. DA Mi. Embroidery kingdoms[J]. Chinese Handicraft,2007(4):40-42.
[6]程雅娟.幾何圖案對毛衫風格的影響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06:37-39. CHENG Yajuan. Study the Influence of Geometrical Pattern on Sweater’s Style[D]. Wuxi: Jiangnan University,2006:37-39.
Application of Hand Knitting Conformal Patterns in Silk Sweater Design
TIAN Qiong
(College of Textile and Gar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good wearability of silk sweater.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silk sweater i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silk sweater is badly in need of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ve design ideas to boost its quality. This paper describes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y of hand knitting conformal patterns and innovatively applies hand knitting conformal patterns in design of silk sweater. Through the design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combination of hand knitting conformal patterns and human body as well as design of silk sweater through multiple splicing. Practice shows the ingenious combination of hand knitting conformal patterns and silk sweater can form unique and high-end sense of technology and artistic effects, expand design space of silk sweater and meet the demand of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silk knitwear.
silk sweater; hand knitting; conformal pattern; artistry; design
10.3969/j.issn.1001-7003.2014.06.012
2013-12-10;
2014-03-07
西南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XDJK2011C078)
田瓊(1972-),女,講師,主要從事針織服裝和童裝設計研究。
TS941.772
B
1001-7003(2014)06-00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