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朝陽+阿里木+張靜文+焦淑萍+克熱曼
摘要:對新疆焉耆盆地15個主要樹種的榆長斑蚜危害指數和相對抗性指數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5個樹種對榆長斑蚜的抗性,除倒榆表現為高感外,其他樹種均表現出很好的抗性。其中圓冠榆、復葉槭、新疆楊、銀×新、垂柳、饅頭柳、槐、水蠟相對抗性指數均為100,北京楊、胡楊、白蠟、白桑的相對抗性指數分別為90.18、92.80、90.41、91.78,均為高抗;大葉榆、白榆的相對抗性指數分別為84.29、79.17,均為中抗。
關鍵詞:焉耆盆地;榆長斑蚜;抗性
中圖分類號: S433.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2-0105-02
收稿日期:2013-05-17
基金項目:新疆克拉瑪依市林木有害生物普查項目(編號:SN2008002)。
作者簡介:岳朝陽(1965—),男,河南蘭考人,研究員,從事林業有害生物研究。E-mail:yzhy.ok@163.com。榆長斑蚜(Tinocallis saltans Nevsky)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北京、黑龍江、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新疆、上海、江蘇、浙江、貴州等地,在國外分布于蒙古、韓國、俄羅斯、瑞典等國家。榆長斑蚜在我國新疆各地均有分布,北疆危害較嚴重。榆長斑蚜危害后產生油狀分泌物,樹葉油光發亮,危害嚴重時樹葉卷曲[1-2]。本研究探討了新疆焉耆盆地不同造林樹種(品種)對榆長斑蚜的抗性,旨在為生產實踐提供依據。
1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主要位于新疆焉耆盆地綠洲平原區,包括山前沖洪積扇和細土平原,位于86°39′~88°20′E,41°23′~43°31′N。盆地東西方向長約160 km,南北方向寬60~ 90 km,綠洲區面積約5 600 km2。在行政區劃上,焉耆盆地包括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焉耆縣、和靜縣、和碩縣、博湖縣的平原部分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2師21~27團。該區域地面海拔一般為1 050~1 200 m,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總體呈現四周向盆地傾斜的地貌形態。盆地內流水地貌、風蝕地貌、湖泊地貌類型發育較好。焉耆盆地的氣候特征表現為熱量充足,日照長,溫差較大,平均降水量50.7~79.9 mm/年,相對濕度50%~60%,蒸發量為2 000.5~2 449.7 mm,屬于南疆、北疆過渡的大陸荒漠性氣候[3]。區內水土資源豐富,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主要農牧業基地。焉耆盆地東南部有目前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泊博斯騰湖,水域面積為1 210.5 km2,容積為90億m3,是焉耆盆地、新疆庫爾勒市和尉犁縣工農業生產及人們生活的主要水源[4-5]。
2材料與方法
2.1材料
焉耆盆地15個主要造林樹種(品種),分屬8個屬,分別為榆屬的大葉榆(Ulmus laevis)、倒榆(U. pumila L. cv. pendula Kirchner)、白榆(U. pumila L.)、圓冠榆(U. densa Litw.),槭屬的復葉槭(Acer negundo L.),楊屬的北京楊(Populus×beijingensis W. Y. Hsu)、新疆楊(P.bolleana Lauche)、胡楊(P. euphratica)、銀×新(P. alba L.×P.bolleana Lauche),柳屬的垂柳(Salix babylonica)、饅頭柳(S. matsudana cv. umbraculifera Rehd.),梣屬的白蠟(Fraxinus chinensis),桑屬的白桑(Morus alba),女貞屬的水蠟(Ligustrum sinense Lour.),槐屬的槐(Sophora japonica L.)。造林時間為2005—2008年。
2.2調查方法和分級標準
在焉耆盆地對不同樹種進行榆長斑蚜危害隨機抽樣調查,按照分級標準記載每株樹被害情況,共調查1500株。根據調查結果,計算出每個樹種的被害率和被害指數(表1)。
樹種被害指數=∑(危害級代表值×該危害級株數)×100/(調查總株數×最高危害級代表值)。
2.3抗性分級
為了更直觀地看出各樹種對榆長斑蚜的抗性,將榆長斑蚜的危害指數轉換成樹種的相對抗性指數。以被害最嚴重的倒榆作為對照,計算各樹種的相對抗性指數,按照相對抗性指數進行不同樹種對榆長斑蚜的抗性分析[6-8](表2)。
某樹種相對抗性指數=(倒榆被害指數-某樹種被害指數)×100/倒榆被害指數。
2.4數據分析與處理
調查數據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處理,采用新復極差檢驗法分別對不同雜交組合間、同一雜交組合內抗病性的差異顯著性進行檢驗。
3結果與分析
3.1不同樹種對榆長斑蚜的抗性
供試15個樹種對榆長斑蚜的抗性表現出顯著差異,倒榆表現為高感,大葉榆、白榆表現為中抗,其他12個樹種均表現為高抗,說明焉耆盆地大多數樹種對榆長斑蚜表現出足夠的抗性,如圓冠榆、復葉槭、新疆楊、垂柳、饅頭柳等相對抗性指數均達到100.00(表3)。
3.2不同屬間對榆長斑蚜的抗性差異
供試15個樹種分別屬于8個屬,其中榆屬與其他7個屬對榆長斑蚜的抗性差異極顯著,這7個屬相互間抗性差異不顯著,均表現為高抗。榆屬內倒榆與大葉榆、白榆與圓冠榆抗性差異極顯著,大葉榆、白榆、圓冠榆間抗性差異極顯著,大葉榆和白榆間差異不顯著(表5)。
4結論與討論
新疆焉耆盆地15個主要樹種對榆長斑蚜的抗性,除倒榆
參考文獻:
[1]喬格俠,張廣學. 中國長斑蚜屬研究及新種記述(同翅目:斑蚜科)[J]. 昆蟲學報,2000,43(增刊):164-171.
[2]李慧,許建. 烏魯木齊市園林樹種蚜蟲種類、發生特點及防治[J]. 新疆農業科學,1993(4):161-163.
[3]寇文,王水獻,錢翌. 焉耆盆地種植業生態經濟系統近10年動態發展態勢分析[J]. 新疆農業大學學報,2009,32(3):59-64.
[4]鄭奕,崔彩霞. 焉耆盆地生態需水量研究[J]. 水文,2009,29(3):69-71.
[5]谷然,魏翔鴻. 焉耆縣開發優質葡萄基地的氣候條件分析[J]. 安徽農學通報,2012,18(14):164-164,201.
[6]岳朝陽,劉愛華,張新平,等. 新疆不同楊樹品種對葉銹病的抗病性[J].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11,28(2):262-268.
[7]岳朝陽,張新平,馬沛沛,等. 準噶爾盆地不同楊樹品種對白楊透翅蛾抗性的研究[J]. 中國森林病蟲,2011,30(1):15-18.
[8]劉莉麗,曹支敏,樊軍鋒,等. 楊樹品種對葉銹病的抗病性研究[J]. 西北林學院學報,2008,23(6):132-134.endprint
摘要:對新疆焉耆盆地15個主要樹種的榆長斑蚜危害指數和相對抗性指數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5個樹種對榆長斑蚜的抗性,除倒榆表現為高感外,其他樹種均表現出很好的抗性。其中圓冠榆、復葉槭、新疆楊、銀×新、垂柳、饅頭柳、槐、水蠟相對抗性指數均為100,北京楊、胡楊、白蠟、白桑的相對抗性指數分別為90.18、92.80、90.41、91.78,均為高抗;大葉榆、白榆的相對抗性指數分別為84.29、79.17,均為中抗。
關鍵詞:焉耆盆地;榆長斑蚜;抗性
中圖分類號: S433.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2-0105-02
收稿日期:2013-05-17
基金項目:新疆克拉瑪依市林木有害生物普查項目(編號:SN2008002)。
作者簡介:岳朝陽(1965—),男,河南蘭考人,研究員,從事林業有害生物研究。E-mail:yzhy.ok@163.com。榆長斑蚜(Tinocallis saltans Nevsky)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北京、黑龍江、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新疆、上海、江蘇、浙江、貴州等地,在國外分布于蒙古、韓國、俄羅斯、瑞典等國家。榆長斑蚜在我國新疆各地均有分布,北疆危害較嚴重。榆長斑蚜危害后產生油狀分泌物,樹葉油光發亮,危害嚴重時樹葉卷曲[1-2]。本研究探討了新疆焉耆盆地不同造林樹種(品種)對榆長斑蚜的抗性,旨在為生產實踐提供依據。
1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主要位于新疆焉耆盆地綠洲平原區,包括山前沖洪積扇和細土平原,位于86°39′~88°20′E,41°23′~43°31′N。盆地東西方向長約160 km,南北方向寬60~ 90 km,綠洲區面積約5 600 km2。在行政區劃上,焉耆盆地包括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焉耆縣、和靜縣、和碩縣、博湖縣的平原部分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2師21~27團。該區域地面海拔一般為1 050~1 200 m,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總體呈現四周向盆地傾斜的地貌形態。盆地內流水地貌、風蝕地貌、湖泊地貌類型發育較好。焉耆盆地的氣候特征表現為熱量充足,日照長,溫差較大,平均降水量50.7~79.9 mm/年,相對濕度50%~60%,蒸發量為2 000.5~2 449.7 mm,屬于南疆、北疆過渡的大陸荒漠性氣候[3]。區內水土資源豐富,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主要農牧業基地。焉耆盆地東南部有目前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泊博斯騰湖,水域面積為1 210.5 km2,容積為90億m3,是焉耆盆地、新疆庫爾勒市和尉犁縣工農業生產及人們生活的主要水源[4-5]。
2材料與方法
2.1材料
焉耆盆地15個主要造林樹種(品種),分屬8個屬,分別為榆屬的大葉榆(Ulmus laevis)、倒榆(U. pumila L. cv. pendula Kirchner)、白榆(U. pumila L.)、圓冠榆(U. densa Litw.),槭屬的復葉槭(Acer negundo L.),楊屬的北京楊(Populus×beijingensis W. Y. Hsu)、新疆楊(P.bolleana Lauche)、胡楊(P. euphratica)、銀×新(P. alba L.×P.bolleana Lauche),柳屬的垂柳(Salix babylonica)、饅頭柳(S. matsudana cv. umbraculifera Rehd.),梣屬的白蠟(Fraxinus chinensis),桑屬的白桑(Morus alba),女貞屬的水蠟(Ligustrum sinense Lour.),槐屬的槐(Sophora japonica L.)。造林時間為2005—2008年。
2.2調查方法和分級標準
在焉耆盆地對不同樹種進行榆長斑蚜危害隨機抽樣調查,按照分級標準記載每株樹被害情況,共調查1500株。根據調查結果,計算出每個樹種的被害率和被害指數(表1)。
樹種被害指數=∑(危害級代表值×該危害級株數)×100/(調查總株數×最高危害級代表值)。
2.3抗性分級
為了更直觀地看出各樹種對榆長斑蚜的抗性,將榆長斑蚜的危害指數轉換成樹種的相對抗性指數。以被害最嚴重的倒榆作為對照,計算各樹種的相對抗性指數,按照相對抗性指數進行不同樹種對榆長斑蚜的抗性分析[6-8](表2)。
某樹種相對抗性指數=(倒榆被害指數-某樹種被害指數)×100/倒榆被害指數。
2.4數據分析與處理
調查數據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處理,采用新復極差檢驗法分別對不同雜交組合間、同一雜交組合內抗病性的差異顯著性進行檢驗。
3結果與分析
3.1不同樹種對榆長斑蚜的抗性
供試15個樹種對榆長斑蚜的抗性表現出顯著差異,倒榆表現為高感,大葉榆、白榆表現為中抗,其他12個樹種均表現為高抗,說明焉耆盆地大多數樹種對榆長斑蚜表現出足夠的抗性,如圓冠榆、復葉槭、新疆楊、垂柳、饅頭柳等相對抗性指數均達到100.00(表3)。
3.2不同屬間對榆長斑蚜的抗性差異
供試15個樹種分別屬于8個屬,其中榆屬與其他7個屬對榆長斑蚜的抗性差異極顯著,這7個屬相互間抗性差異不顯著,均表現為高抗。榆屬內倒榆與大葉榆、白榆與圓冠榆抗性差異極顯著,大葉榆、白榆、圓冠榆間抗性差異極顯著,大葉榆和白榆間差異不顯著(表5)。
4結論與討論
新疆焉耆盆地15個主要樹種對榆長斑蚜的抗性,除倒榆
參考文獻:
[1]喬格俠,張廣學. 中國長斑蚜屬研究及新種記述(同翅目:斑蚜科)[J]. 昆蟲學報,2000,43(增刊):164-171.
[2]李慧,許建. 烏魯木齊市園林樹種蚜蟲種類、發生特點及防治[J]. 新疆農業科學,1993(4):161-163.
[3]寇文,王水獻,錢翌. 焉耆盆地種植業生態經濟系統近10年動態發展態勢分析[J]. 新疆農業大學學報,2009,32(3):59-64.
[4]鄭奕,崔彩霞. 焉耆盆地生態需水量研究[J]. 水文,2009,29(3):69-71.
[5]谷然,魏翔鴻. 焉耆縣開發優質葡萄基地的氣候條件分析[J]. 安徽農學通報,2012,18(14):164-164,201.
[6]岳朝陽,劉愛華,張新平,等. 新疆不同楊樹品種對葉銹病的抗病性[J].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11,28(2):262-268.
[7]岳朝陽,張新平,馬沛沛,等. 準噶爾盆地不同楊樹品種對白楊透翅蛾抗性的研究[J]. 中國森林病蟲,2011,30(1):15-18.
[8]劉莉麗,曹支敏,樊軍鋒,等. 楊樹品種對葉銹病的抗病性研究[J]. 西北林學院學報,2008,23(6):132-134.endprint
摘要:對新疆焉耆盆地15個主要樹種的榆長斑蚜危害指數和相對抗性指數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5個樹種對榆長斑蚜的抗性,除倒榆表現為高感外,其他樹種均表現出很好的抗性。其中圓冠榆、復葉槭、新疆楊、銀×新、垂柳、饅頭柳、槐、水蠟相對抗性指數均為100,北京楊、胡楊、白蠟、白桑的相對抗性指數分別為90.18、92.80、90.41、91.78,均為高抗;大葉榆、白榆的相對抗性指數分別為84.29、79.17,均為中抗。
關鍵詞:焉耆盆地;榆長斑蚜;抗性
中圖分類號: S433.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2-0105-02
收稿日期:2013-05-17
基金項目:新疆克拉瑪依市林木有害生物普查項目(編號:SN2008002)。
作者簡介:岳朝陽(1965—),男,河南蘭考人,研究員,從事林業有害生物研究。E-mail:yzhy.ok@163.com。榆長斑蚜(Tinocallis saltans Nevsky)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北京、黑龍江、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新疆、上海、江蘇、浙江、貴州等地,在國外分布于蒙古、韓國、俄羅斯、瑞典等國家。榆長斑蚜在我國新疆各地均有分布,北疆危害較嚴重。榆長斑蚜危害后產生油狀分泌物,樹葉油光發亮,危害嚴重時樹葉卷曲[1-2]。本研究探討了新疆焉耆盆地不同造林樹種(品種)對榆長斑蚜的抗性,旨在為生產實踐提供依據。
1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主要位于新疆焉耆盆地綠洲平原區,包括山前沖洪積扇和細土平原,位于86°39′~88°20′E,41°23′~43°31′N。盆地東西方向長約160 km,南北方向寬60~ 90 km,綠洲區面積約5 600 km2。在行政區劃上,焉耆盆地包括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焉耆縣、和靜縣、和碩縣、博湖縣的平原部分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2師21~27團。該區域地面海拔一般為1 050~1 200 m,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總體呈現四周向盆地傾斜的地貌形態。盆地內流水地貌、風蝕地貌、湖泊地貌類型發育較好。焉耆盆地的氣候特征表現為熱量充足,日照長,溫差較大,平均降水量50.7~79.9 mm/年,相對濕度50%~60%,蒸發量為2 000.5~2 449.7 mm,屬于南疆、北疆過渡的大陸荒漠性氣候[3]。區內水土資源豐富,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主要農牧業基地。焉耆盆地東南部有目前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泊博斯騰湖,水域面積為1 210.5 km2,容積為90億m3,是焉耆盆地、新疆庫爾勒市和尉犁縣工農業生產及人們生活的主要水源[4-5]。
2材料與方法
2.1材料
焉耆盆地15個主要造林樹種(品種),分屬8個屬,分別為榆屬的大葉榆(Ulmus laevis)、倒榆(U. pumila L. cv. pendula Kirchner)、白榆(U. pumila L.)、圓冠榆(U. densa Litw.),槭屬的復葉槭(Acer negundo L.),楊屬的北京楊(Populus×beijingensis W. Y. Hsu)、新疆楊(P.bolleana Lauche)、胡楊(P. euphratica)、銀×新(P. alba L.×P.bolleana Lauche),柳屬的垂柳(Salix babylonica)、饅頭柳(S. matsudana cv. umbraculifera Rehd.),梣屬的白蠟(Fraxinus chinensis),桑屬的白桑(Morus alba),女貞屬的水蠟(Ligustrum sinense Lour.),槐屬的槐(Sophora japonica L.)。造林時間為2005—2008年。
2.2調查方法和分級標準
在焉耆盆地對不同樹種進行榆長斑蚜危害隨機抽樣調查,按照分級標準記載每株樹被害情況,共調查1500株。根據調查結果,計算出每個樹種的被害率和被害指數(表1)。
樹種被害指數=∑(危害級代表值×該危害級株數)×100/(調查總株數×最高危害級代表值)。
2.3抗性分級
為了更直觀地看出各樹種對榆長斑蚜的抗性,將榆長斑蚜的危害指數轉換成樹種的相對抗性指數。以被害最嚴重的倒榆作為對照,計算各樹種的相對抗性指數,按照相對抗性指數進行不同樹種對榆長斑蚜的抗性分析[6-8](表2)。
某樹種相對抗性指數=(倒榆被害指數-某樹種被害指數)×100/倒榆被害指數。
2.4數據分析與處理
調查數據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處理,采用新復極差檢驗法分別對不同雜交組合間、同一雜交組合內抗病性的差異顯著性進行檢驗。
3結果與分析
3.1不同樹種對榆長斑蚜的抗性
供試15個樹種對榆長斑蚜的抗性表現出顯著差異,倒榆表現為高感,大葉榆、白榆表現為中抗,其他12個樹種均表現為高抗,說明焉耆盆地大多數樹種對榆長斑蚜表現出足夠的抗性,如圓冠榆、復葉槭、新疆楊、垂柳、饅頭柳等相對抗性指數均達到100.00(表3)。
3.2不同屬間對榆長斑蚜的抗性差異
供試15個樹種分別屬于8個屬,其中榆屬與其他7個屬對榆長斑蚜的抗性差異極顯著,這7個屬相互間抗性差異不顯著,均表現為高抗。榆屬內倒榆與大葉榆、白榆與圓冠榆抗性差異極顯著,大葉榆、白榆、圓冠榆間抗性差異極顯著,大葉榆和白榆間差異不顯著(表5)。
4結論與討論
新疆焉耆盆地15個主要樹種對榆長斑蚜的抗性,除倒榆
參考文獻:
[1]喬格俠,張廣學. 中國長斑蚜屬研究及新種記述(同翅目:斑蚜科)[J]. 昆蟲學報,2000,43(增刊):164-171.
[2]李慧,許建. 烏魯木齊市園林樹種蚜蟲種類、發生特點及防治[J]. 新疆農業科學,1993(4):161-163.
[3]寇文,王水獻,錢翌. 焉耆盆地種植業生態經濟系統近10年動態發展態勢分析[J]. 新疆農業大學學報,2009,32(3):59-64.
[4]鄭奕,崔彩霞. 焉耆盆地生態需水量研究[J]. 水文,2009,29(3):69-71.
[5]谷然,魏翔鴻. 焉耆縣開發優質葡萄基地的氣候條件分析[J]. 安徽農學通報,2012,18(14):164-164,201.
[6]岳朝陽,劉愛華,張新平,等. 新疆不同楊樹品種對葉銹病的抗病性[J]. 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11,28(2):262-268.
[7]岳朝陽,張新平,馬沛沛,等. 準噶爾盆地不同楊樹品種對白楊透翅蛾抗性的研究[J]. 中國森林病蟲,2011,30(1):15-18.
[8]劉莉麗,曹支敏,樊軍鋒,等. 楊樹品種對葉銹病的抗病性研究[J]. 西北林學院學報,2008,23(6):132-1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