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倩民+陳彥云+韓潤燕+陳科元+仇紅燕
摘要:從美國和中國內蒙古引進4種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對其在寧夏鹽池縣次生鹽堿地的適應性、生長發育、生產性能及品質進行了詳細的比較,目的是篩選出適宜該地區種植的優良牧草。結果表明:垂穗披堿草與沙生冰草的適應性強,生長發育良好,干草產量高,分別為249.88 g/m2和215.65 g/m2,顯著高于藍莖冰草和細莖披堿草(P<0.05),且品質較好,可作為寧夏鹽池次生鹽堿地推廣種植的優良牧草;藍莖冰草苗期適應性較弱,但生長后期表現出較強的抗旱性,須采取保護措施提高保苗率,才可在當地推廣種植;細莖披堿草適應性很弱,產量低且品質也差,不宜在當地種植。
關鍵詞:寧夏鹽池;次生鹽堿地;禾本科牧草;適應性;生長發育
中圖分類號: S543.0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2-0167-04
收稿日期:2013-09-11
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編號:2011BAC07B03)。
作者簡介:賈倩民(1985—),男,河南商丘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植物生理生態。E-mail:nxdxjqm@163.com。
通信作者:陳彥云,研究員,主要從事植物生理研究與教學工作。E-mail:nxchenyy@163.com。鹽堿地是鹽土與堿土以及各類鹽化、堿化土壤的總稱,其土體含有較多的鹽堿成分,使大多數植物的生長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甚至不能成活[1]。寧夏回族自治區可耕地中,約有1/6為鹽堿地,且鹽漬化面積在不斷增加[2-3]。鹽池縣位于寧夏東部干早半干旱區,自然環境惡劣,降水稀少,蒸發強烈,風蝕嚴重,加之過度放牧、濫墾亂采、灌溉管理不善等人為因素,造成該地區大面積土地退化、沙化,土壤次生鹽堿化加劇[4-6],自然生態系統十分脆弱,嚴重制約著當地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7]。篩選、培育和種植耐鹽堿植物,是改良利用鹽堿地的有效措施之一[8-10]。牧草具有適應性廣、抗鹽性強等特性,是鹽堿地種植的主要作物[11-12];但不同牧草的耐鹽堿能力不同。本試驗從國內外引進4種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對其適應性、生長發育、生產性能及品質進行了比較,旨在篩選出適合次生鹽堿地種植的優良牧草,為發展草地畜牧業、改良鹽堿地和改善生態環境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和方法
1.1試驗區概況
試驗區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東部鹽池縣,北緯37°04′~38°10′,東經106°30′~107°41′,該縣北與毛烏素沙漠相連,南靠黃土高原,是半干旱區向干旱區的過渡地帶。氣候屬于典型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8.1 ℃,極端最高與最低氣溫分別為38.1 ℃和-29.6 ℃,≥10 ℃的年積溫2949.9 ℃,年降水量280 mm,7~9月較集中,年蒸發量2 710 mm,無霜期162 d。試驗地為棄耕9年的鹽堿地,土壤類型為風沙土,表層土壤(0~20 cm)有機質含量0.62%,全鹽含量7.02 g/kg,pH值8.65。灌溉用水為地下水,含鹽量高,水質較差。
1.2試驗方法
(1)供試草種:藍莖冰草(Agropyron smithii)、沙生冰草(A. desertotrum)、垂穗披堿草(Elymus nutans)和細莖披堿草(E.rachycaulum),試驗牧草種子來源、品質及播種量見表1。(2)試驗設計:試驗設4個處理,3次重復,共12個小區,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9 m2(3 m×3 m)。(3)播種方式及田間管理:2012年5月18日播種,4種牧草均條播,行距30 cm,播深2~3 cm。試驗期間采用相同的管理措施,于播種前(5月16日)、全苗后(6月10日)各灌溉1次,不施肥,常規除草,嚴禁放牧。
1.3測定內容及方法
1.3.1物候期觀測按播種期、分蘗期、拔節期、抽穗期、開花期、完熟期、枯黃期測記,有50%的植株進入某一物候期的日期定為該牧草處在這一物候期。
1.3.2出苗率、保苗率及越冬率的測定各小區選取代表性樣條1 m,全苗后測定出苗數,于出苗期末、拔節期前再次測定幼苗數,次年返青后(2013年4月12日)測定返青數,重復3次,計算出苗率、保苗率、越冬率。計算公式為:保苗率=幼苗數/出苗數×100%;越冬率=返青數/幼苗數×100%。
1.3.3株高和分蘗數的測定各小區在全苗后固定選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每15 d測量1次絕對高度(將植株拉直,從地面至植株最高部位的高度),取平均值,繪制株高變化動態。于生長末期(2012年9月12日)測定每株牧草的分蘗數,取平均數。
1.3.4莖葉比、鮮干比及鮮草產量的測定各小區于牧草生長后期選取1 m2樣方刈割(不留茬),收割后稱其牧草鮮重作為鮮草產量;再將牧草莖、葉分離,分別稱其莖和葉的鮮重,烘干后稱量莖和葉的干重,計算莖葉比、鮮干比。計算公式為:莖葉比=莖鮮重/葉鮮重;鮮干比=牧草鮮重/(莖干重+葉干重)。
1.3.5根長、根冠比和生物量的測定 在牧草生長后期,各小區選取代表性植株樣方0.2 m2(0.5 m×0.4 m),挖取完整植株,測量根長,烘干后測量地下根系干重作為根系質量,地上植株干重作為干草產量,重復3次,計算根冠比和生物量。計算公式為:根冠比=地下根系干重/地上植株干重;生物量=根質量+干草產量。
1.3.6營養成分的測定牧草生長后期的烘干樣品(莖和葉)粉碎后進行常規分析,測定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粗灰分含量[13]。
1.4數據分析
各指標數據采用Excel軟件處理及繪圖,方差分析利用SPSS軟件用Duncans法進行檢驗。
2結果與分析
2.1牧草的適應性
2.1.1物候期牧草的物候期見表2。在次生鹽堿地上4種牧草均能正常出苗,2個冰草品種出苗較早,另2個披堿草品種出苗較晚,出苗最遲的細莖披堿草與出苗最早的藍莖冰草相差5 d。種植當年,垂穗披堿草分蘗、拔節最早。細莖披堿草分蘗最晚,且生長停留在分蘗期,沒有拔節。4種牧草中只有垂穗披堿草抽穗,約有20%的植株開花,但種子沒有成熟。藍莖冰草和沙生冰草大多數停留在分蘗至拔節期。endprint
2.1.2出苗率播種前灌溉的條件下,4種牧草出苗率(表3)均超過75%,都能正常出苗。出苗率大小為垂穗披堿草>沙生冰草>藍莖冰草>細莖披堿草。對出苗率用Duncans法進行方差分析,結果得出,各品種間差異不顯著(P>0.05)。
2.1.3保苗率保苗率可反映牧草苗期在當地的適應情況,保苗率越高牧草苗期的適應性越強。由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天氣炎熱,降雨極少,4種牧草的保苗率(表3)都在75%以下。保苗率大小為垂穗披堿草>沙生冰草>藍莖冰草>細莖披堿草,其中垂穗披堿草與藍莖冰草、細莖披堿草差異顯著(P<0.05),與沙生冰草差異不顯著(P>0.05),表明垂穗披堿草苗期適應性最強,沙生冰草次之,細莖披堿草最差。藍莖冰草和細莖披堿草苗期有大量植株死亡,保苗率較低,說明苗期它們在鹽堿地的適應性較差。
2.1.4越冬率牧草的越冬率受低溫、干旱、土壤等因素的影響,越冬率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牧草的適應能力。4種牧草的越冬率(表3)大小為垂穗披堿草>藍莖冰草>沙生冰草>細莖披堿草,其中垂穗披堿草、藍莖冰草和沙生冰草間差異均不顯著(P>0.05),但均顯著(P<0.05)高于細莖披堿草,表明這3種牧草在次生鹽堿地的越冬能力較強,細莖披堿草越冬率低于70%,越冬能力較差。
2.1.5根冠比在土壤干旱條件下,抗旱植物會增加根的重量,降低地上部分的生長量,增大根冠比,根冠比越大說明植物的抗旱性越強。4種牧草的根冠比(表4)大小為藍莖冰草>沙生冰草>垂穗披堿草>細莖披堿草。其中藍莖冰草較其他3種牧草差異顯著(P<0.05),垂穗披堿草和沙生冰草差異不顯著(P>0.05),但均顯著(P<0.05)高于細莖披堿草。表明在牧草生長后期,就根冠比而言,藍莖冰草抗旱能力最強,其次是垂穗披堿草和沙生冰草,細莖披堿草抗旱能力最弱。
2.2牧草的生長發育
2.2.1株高變化4種牧草的株高變化見圖1。出苗后藍莖冰草生長最快,沙生冰草次之,垂穗披堿草和細莖披堿草生長較慢。8月6日藍莖冰草和沙生冰草的株高分別為33.6 cm和29.5 cm,分別占其最終株高的80.6%和80.1%,株高已基本形成,而此時垂穗披堿草和細莖披堿草株高較低。8月21日之后,垂穗披堿草株高增幅較大,其他3種牧草增幅較小。藍莖冰草和沙生冰草的株高變化相似,生長速度高峰均出現在7月7—22日,而垂穗披堿草和細莖披堿草的株高變化相似,生長速度高峰均出現在7月22日至8月6日。種植當年4種牧草的最終株高(表4)大小為垂穗披堿草>藍莖冰草>沙生冰草>細莖披堿草,垂穗披堿草和藍莖冰草差異不顯著(P>0.05),但兩者均顯著(P<0.05)高于沙生冰草和細莖披堿草,細莖披堿草最終株高為28.20 cm,顯著(P<0.05)低于其他3個品種。
2.2.2根長根的入土深度已被認為是抗旱的一個重要特征[14],干旱情況下,植物根系入土越深,其抗旱性越強。4種牧草的根長(表4)大小為藍莖冰草>垂穗披堿草>沙生冰草>細莖披堿草,其中藍莖冰草根長顯著(P<0.05)高于其他3個品種;垂穗披堿草和沙生冰草差異不顯著,兩者均顯著
(P<0.05)高于細莖披堿草。表明就根長而言,藍莖冰草生長后期抗旱性最強,其次是垂穗披堿草和沙生冰草,細莖披堿草抗旱性最弱。
2.2.3分蘗數禾本科牧草的分蘗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生長發育、抗逆性及產量的高低[15]。4種牧草的分蘗數大小(表4)依次為藍莖冰草>垂穗披堿草>沙生冰草>細莖披堿草,其中藍莖冰草為每株7.85個,與其他3種牧草差異顯著(P<0.05),垂穗披堿草顯著高于沙生冰草和細莖披堿草(P<0.05),沙生冰草和細莖披堿草差異不顯著(P>0.05)。
2.3生產性能
2.3.1鮮草產量4個牧草品種的鮮草產量大小為垂穗披堿草>藍莖冰草>沙生冰草>細莖披堿草,其中垂穗披堿草鮮草產量達732.16 g/m2,顯著高于其他3種牧草(P<0.05),藍莖冰草和沙生冰草差異不顯著(P>0.05),但兩者均顯著高于細莖披堿草(P<0.05)。細莖披堿草生長情況較差,鮮草產量只有310.71 g/m2(表5)。由此表明,垂穗披堿草在當地不僅適應性最強,生產性能也最高,其次是藍莖冰草和沙生冰草,細莖披堿草適應性及生產性能均最差。
2.3.2干草產量干草產量大小為垂穗披堿草>沙生冰草>藍莖冰草>細莖披堿草,各牧草品種差異顯著(P<0.05)。其中垂穗披堿草干草產量最高,為249.88 g/m2,其次是沙生冰草和藍莖冰草,細莖披堿草最低,干草產量只有99.91 g/m2(表5)。
2.3.3根系質量根系的分布和質量由于影響到植物擁有地下空間的大小和對土壤營養及水分的利用,直接影響到地上部分產量的高低,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地區土地生產力高低的主要決定因素[16-17]。4個牧草品種的根系質量大小為垂穗披堿草>藍莖冰草>沙生冰草>細莖披堿草,其中垂穗披堿草和藍莖冰草差異不顯著(P>0.05),但兩者均顯著高于沙生冰草和細莖披堿草(P<0.05),細莖披堿草根系質量最小,只有54.96 g/m2,顯著低于其他3個牧草品種(P<005)(表5)。
2.3.4生物量生物量大小為垂穗披堿草>沙生冰草>藍莖冰草>細莖披堿草,與干草產量大小順序表現一致,同樣是垂穗披堿草生物量最高,顯著高于其他3個牧草品種(P<005),沙生冰草和藍莖冰草差異不顯著(P>0.05),兩者均顯著高于細莖披堿草(P<0.05)(表5)。
2.4牧草品質
2.4.1鮮干比牧草鮮重與干重的比值稱為鮮干比,它與牧草品質呈正相關,鮮干比越高,蛋白質的含量就越高,適口性就越好[18-19]。4個牧草品種的鮮干比大小為藍莖冰草>細莖披堿草>垂穗披堿草>沙生冰草,其中藍莖冰草的鮮干比為3.3,與細莖披堿草差異不顯著(P>0.05),但顯著高于垂穗披堿草和沙生冰草 (P<0.05),細莖披堿草、垂穗披堿草和沙生冰草間差異均不顯著(P>0.05)(表6)。表明美國進口的藍莖冰草適口性最好,其次是細莖披堿草,從內蒙古引進的垂穗披堿草和沙生冰草適口性較差。endprint
2.4.2莖葉比莖葉比大小可反映牧草品質的高低,莖葉比越小,牧草的葉含量越高,品質就越好[20]。4個牧草品種的莖葉比大小為沙生冰草>垂穗披堿草>細莖披堿草>藍莖冰草,其中藍莖冰草的莖葉比為0.55,與細莖披堿草差異不顯著(P>0.05),與沙生冰草和垂穗披堿草差異顯著(P<005),沙生冰草莖葉比最大,與垂穗披堿草差異不顯著(P>005),與細莖披堿草差異顯著(P<0.05)(表6)。以上表明:美國進口的藍莖冰草和細莖披堿草葉含量高,品質較好;國內品種沙生冰草和垂穗披堿草葉含量少,品質略差。
表64種牧草的鮮干比、莖葉比和營養成分含量
2.4.3營養成分4個牧草品種均在生長后期取樣,營養成份含量見表6。粗蛋白含量大小為藍莖冰草>沙生冰草>垂穗披堿草>細莖披堿草,其中藍莖冰草粗蛋白含量顯著高于其他3個牧草品種(P<0.05),沙生冰草與垂穗披堿草差異不顯著(P>0.05),與細莖披堿草差異顯著(P<0.05),2個披堿草品種間差異不顯著(P>0.05)。粗纖維含量大小為垂穗披堿草>細莖披堿草>沙生冰草>藍莖冰草,其中垂穗披堿草和藍莖冰草差異顯著(P<0.05),其他牧草品種間差異均不顯著(P>0.05)。粗脂肪含量大小為垂穗披堿草>沙生冰草>細莖披堿草>藍莖冰草,各品種間差異不顯著(P>005)。粗灰分含量大小為藍莖冰草>沙生冰草>細莖披堿草>垂穗披堿草,其中藍莖冰草與其他3個牧草品種差異顯著(P<0.05),沙生冰草與細莖披堿草差異不顯著(P>005),與垂穗披堿草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3.1適應性和生長發育
鹽池縣位于寧夏東部干早半干旱區,降雨極少,且灌溉條件差,夏季高溫,冬季嚴寒干旱,春季風大沙多,試驗地土壤鹽漬化較為嚴重,這都限制了牧草的正常生長和越冬。在播種前地下水灌溉的條件下,4種牧草出苗率差別不大(P>005),但因6月上旬降雨極少,保苗率都在75%以下且牧草間差別較大。垂穗披堿草和沙生冰草苗期的適應性較強,這與成紅等的研究結果[21]相一致。藍莖冰草和細莖披堿草苗期適應性較差,尤其是細莖披堿草,全苗后有大量幼苗枯黃死亡,致使保苗率在60%以下。4種牧草中細莖披堿草的越冬率只有67%,越冬能力較差,其他3個品種都在75%以上,越冬能力較強。在次生鹽堿地種植當年,4種牧草都未完成生活史,大多數生長停留在分蘗至拔節期,只有垂穗披堿草抽穗,少數開花但種子未完熟,細莖披堿草生長停留在分蘗,生長發育受到限制。4種牧草出苗后的株高增長較快,生長速度高峰都出現在7月中下旬,在8月21日都基本完成其株高生長的90%以上。藍莖冰草植株較高,分蘗數最多,根長最長,生長狀況最好,并且它的根長大于株高,為42.66 cm,根冠比最大,生長后期表現出較強的抗旱性,這與常根柱等的研究結果[22]相似。垂穗披堿草株高最大,分蘗數較多,生長狀況僅次于藍莖冰草。沙生冰草苗期生長較快,但最終株高不及垂穗披堿草和藍莖冰草,根長較短,分蘗數較少,種植當年生長發育狀況一般。細莖披堿草株高最低,根長最短,分蘗數最少,生長發育狀況較差。
3.2生產性能和品質
由于試驗區土壤鹽堿化程度高且養分貧瘠,種植當年4種牧草產量普遍較低。其中,垂穗披堿草的干草產量和生物量都顯著高于其他牧草,生產性能最好。沙生冰草的干草產量和生物量次于垂穗披堿草,生產性能較好。藍莖冰草由于保苗率較低,干草產量和生物量低于沙生冰草,生產性能一般。細莖披堿草不僅適應性最差,生產性能也很差。從整體看,2種美國進口的牧草適口性好,葉含量高,品質優于國內同類品種,但在該地區生長發育受到限制,適應性及干草產量不及國內品種。
4結論
在寧夏干旱半干旱區垂穗披堿草與沙生冰草的適應性較強,可作為次生鹽堿地大面積推廣種植的牧草材料。美國進口的藍莖冰草苗期適應性較差,但生長后期表現出較強的抗旱性,須采取保護措施提高保苗率,才可在當地大面積種植。細莖披堿草適應性很差,不宜種植。
種植當年,垂穗披堿草與沙生冰草生長發育良好,干草產量高,品質較好,可作為寧夏干旱半干旱區的優良飼料來源。細莖披堿草生長狀況較差,產量低且品質差,不能作為飼料來源。藍莖冰草品質最好,但苗期適應性較差,在次生鹽堿地,是否可通過遮陰、施肥和增加灌溉等措施來提高牧草的適應性及產量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唐旭日. 鹽堿地改良模式現狀及探索[J]. 江蘇農業科學,2011,39(6):595-597.
[2]余美,芮孝芳. 寧夏鹽堿地改良利用研究進展[J]. 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06,26(6):85-89,94.
[3]熊向云,楊佳隆,李效禹,等. 寧夏黃河灌區鹽堿地不同苜蓿品種種植試驗[J]. 草業科學,2005,22(11):36-39.
[4]韋麗君,宋乃平,卞瑩瑩,等. 寧夏鹽池縣草場退化因素析[J]. 水土保持通報,2007,27(1):122-125.
[5]馮銳,苗濟文,王平武,等. 寧夏鹽堿土改良工作50年回顧與展望[J]. 寧夏農林科技,2000(1):25-30.
[6]何三強,石春太,陳聽,等. 鹽池揚黃灌區土壤次生鹽漬化發生現狀及對策[J]. 寧夏農林科技,2004(2):39-40.
[7]李世忠,徐坤,謝應忠. 淺談寧夏半干旱地區牧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J]. 中國草地,2005,27(3):75-77.
[8]Sheng L Y. Short term effects of saline irrigation on evapotranspiration from lysimeter-grown citrus trees[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2,56:114-131.endprint
[9]Jacoby B. Mechanisms involved in salt tolerance by plants[M]//Pessarakli M. Handbook of plant and crop stress. New York:Marcel Dekker,1993:97-123.
[10]李志丹,干友民,澤柏,等. 牧草改良鹽漬化土壤理化性質研究進展[J]. 草業科學,2004,21(6):17-21.
[11]謝振宇,楊光穗. 牧草耐鹽性研究進展[J]. 草業科學,2003,20(8):11-17.
[12]程云輝,周衛星,王永霞,等. 沿海灘涂鹽漬化地上幾種耐鹽牧草的篩選試驗[J]. 江蘇農業科學,2003(3):61-63.
[13]楊勝. 飼料分析及飼料質量檢測技術[M]. 北京: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93:1-63.
[14]蘇日古嘎. 禾本科牧草抗旱、耐寒、耐貧瘠特性比較研究[D]. 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
[15]李淑娟,周青平,顏紅波,等. 4種披堿草屬野生牧草在高寒地區農藝性狀及生產性能的評價[J]. 草原與草坪,2007(2):34-36.
[16]Stone E L,Kalisz P J. On the maximum extent of tree roots[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1991,46:59-102.
[17]Jackson R B,Canadell J,Mooney H A. Aglobal analysis of root distribution for terrestrial biomes[J]. Oecologia,1996,180:389-411.
[18]劉大林,邱偉偉,馬晶晶,等. 不同紫花苜蓿品種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生產性能的比較[J]. 江蘇農業科學,2011,39(6):332-334.
[19]李建偉,陳本建,張利平,等. 高寒山區6種多年生牧草生長發育特性研究[J]. 草原與草坪,2011,31(6):69-74.
[20]楊紅善,常根柱,周學輝,等. 美國引進苜蓿品種半濕潤區栽培試驗[J]. 草業學報,2010,19(1):121-127.
[21]成 紅,栗貴生,張小勤,等. 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在寧南黃土丘陵區的表現[J]. 當代畜牧,2009(2):42-44.
[22]常根柱,楊志強,楊紅善.美國藍莖冰草、中間偃麥草、高冰草引種試驗[J]. 草業科學,2009,26(3):68-71.endprint
[9]Jacoby B. Mechanisms involved in salt tolerance by plants[M]//Pessarakli M. Handbook of plant and crop stress. New York:Marcel Dekker,1993:97-123.
[10]李志丹,干友民,澤柏,等. 牧草改良鹽漬化土壤理化性質研究進展[J]. 草業科學,2004,21(6):17-21.
[11]謝振宇,楊光穗. 牧草耐鹽性研究進展[J]. 草業科學,2003,20(8):11-17.
[12]程云輝,周衛星,王永霞,等. 沿海灘涂鹽漬化地上幾種耐鹽牧草的篩選試驗[J]. 江蘇農業科學,2003(3):61-63.
[13]楊勝. 飼料分析及飼料質量檢測技術[M]. 北京: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93:1-63.
[14]蘇日古嘎. 禾本科牧草抗旱、耐寒、耐貧瘠特性比較研究[D]. 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
[15]李淑娟,周青平,顏紅波,等. 4種披堿草屬野生牧草在高寒地區農藝性狀及生產性能的評價[J]. 草原與草坪,2007(2):34-36.
[16]Stone E L,Kalisz P J. On the maximum extent of tree roots[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1991,46:59-102.
[17]Jackson R B,Canadell J,Mooney H A. Aglobal analysis of root distribution for terrestrial biomes[J]. Oecologia,1996,180:389-411.
[18]劉大林,邱偉偉,馬晶晶,等. 不同紫花苜蓿品種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生產性能的比較[J]. 江蘇農業科學,2011,39(6):332-334.
[19]李建偉,陳本建,張利平,等. 高寒山區6種多年生牧草生長發育特性研究[J]. 草原與草坪,2011,31(6):69-74.
[20]楊紅善,常根柱,周學輝,等. 美國引進苜蓿品種半濕潤區栽培試驗[J]. 草業學報,2010,19(1):121-127.
[21]成 紅,栗貴生,張小勤,等. 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在寧南黃土丘陵區的表現[J]. 當代畜牧,2009(2):42-44.
[22]常根柱,楊志強,楊紅善.美國藍莖冰草、中間偃麥草、高冰草引種試驗[J]. 草業科學,2009,26(3):68-71.endprint
[9]Jacoby B. Mechanisms involved in salt tolerance by plants[M]//Pessarakli M. Handbook of plant and crop stress. New York:Marcel Dekker,1993:97-123.
[10]李志丹,干友民,澤柏,等. 牧草改良鹽漬化土壤理化性質研究進展[J]. 草業科學,2004,21(6):17-21.
[11]謝振宇,楊光穗. 牧草耐鹽性研究進展[J]. 草業科學,2003,20(8):11-17.
[12]程云輝,周衛星,王永霞,等. 沿海灘涂鹽漬化地上幾種耐鹽牧草的篩選試驗[J]. 江蘇農業科學,2003(3):61-63.
[13]楊勝. 飼料分析及飼料質量檢測技術[M]. 北京: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93:1-63.
[14]蘇日古嘎. 禾本科牧草抗旱、耐寒、耐貧瘠特性比較研究[D]. 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
[15]李淑娟,周青平,顏紅波,等. 4種披堿草屬野生牧草在高寒地區農藝性狀及生產性能的評價[J]. 草原與草坪,2007(2):34-36.
[16]Stone E L,Kalisz P J. On the maximum extent of tree roots[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1991,46:59-102.
[17]Jackson R B,Canadell J,Mooney H A. Aglobal analysis of root distribution for terrestrial biomes[J]. Oecologia,1996,180:389-411.
[18]劉大林,邱偉偉,馬晶晶,等. 不同紫花苜蓿品種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生產性能的比較[J]. 江蘇農業科學,2011,39(6):332-334.
[19]李建偉,陳本建,張利平,等. 高寒山區6種多年生牧草生長發育特性研究[J]. 草原與草坪,2011,31(6):69-74.
[20]楊紅善,常根柱,周學輝,等. 美國引進苜蓿品種半濕潤區栽培試驗[J]. 草業學報,2010,19(1):121-127.
[21]成 紅,栗貴生,張小勤,等. 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在寧南黃土丘陵區的表現[J]. 當代畜牧,2009(2):42-44.
[22]常根柱,楊志強,楊紅善.美國藍莖冰草、中間偃麥草、高冰草引種試驗[J]. 草業科學,2009,26(3):68-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