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俠
我們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語文知識,還要從小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特別是小學高段,學生雖然已經有了初步的閱讀能力,但閱讀的綜合能力不夠強。另外,這些年的教學經歷讓我不得不承認農村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濃、閱讀量不大,這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學習成績。所以,提高農村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培養農村小學高段學生的自閱讀能力呢?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想讀
教師既要重教書,也要重讀書。教師不僅要讀經典作品,還要讀適合學生閱讀的內容,以便給學生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并盡可能地與學生交流,共同賞析美文。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教師應使學生認識到書籍的巨大力量,懂得每一本書、每一張報都給人們打開一扇窗戶。透過這扇窗戶,可以了解社會,了解人生,得到有益的知識,受到豐富的思想教育,體會到讀書是一種享受。教師在課后應向學生推薦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作品或者是作者的其他作品。要求學生把自己讀到和積累到的知識講給同學聽,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了以課內帶課外,以課外促課內的作用。如:教學《匆匆》時我就向學生推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綠》等;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我就讓學生課后積累有關魯迅的生平資料等,提升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加強方法指導,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會讀
作為高段學生,文字不再是閱讀的主要障礙,關鍵是一些讀書方法,只要教給了學生一些閱讀的方法和文體的規律,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加強。
1.教給學生學會選擇
課外書籍,最好選擇大家、名著,進行系統的閱讀。當然,可適當閱讀其他作家作品增加閱讀的面和量。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除了課內閱讀以外,課外閱讀更是一條重要途徑。課內閱讀是一篇篇的文章,課外閱讀有很多是一本本的書,這就要求應教給學生讀一本書的方法:(1)看“內容提要”,選擇讀物。(2)看目錄,決定是按順序讀,還是選讀其中的幾個章節。(3)看作文書,要看點評。
2.教給學生讀的方法
由于學生的時間有限,學習的內容卻很多,作為教師要告訴學生在多讀書的同時,注意有側重地讀書,讓學生掌握精讀與略讀的方法。
3.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去閱讀
文章不是無情物。每一句話,每一篇文章,每一本著作,作家都融入了豐富的情感、豐富多彩的內容、寓意深刻的哲理。學生應用心去讀,用情去體驗、去感悟。比如教學《最后一頭戰象》這篇課文時,我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嘎羧“久久凝望”時,它會想些什么?“親了又親”礁石,體現了它怎樣的情感?通過學生的思考交流,使學生體會出了嘎羧對戰友的深深懷念之情。使學生對嘎羧不禁頓生敬佩之情。
4.讓學生養成寫閱讀筆記習慣
書中的好詞佳句,描寫精彩的段落,要做好筆記。這樣可以加深記憶,并可以靈活運用,提高寫作能力。
三、爭取家長對學生閱讀的支持
由于農村學生大多為留守兒童,家長們對孩子的學習不夠重視。所以,學生不會有很好的閱讀環境和相對充足的閱讀時間。學校應在和家長充分溝通后,讓學生把課外的一部分時間運用到閱讀上來,這樣會大大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盡管是農村小學,也應是書聲瑯瑯、歌聲瑯瑯、笑聲瑯瑯。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應從關注他們的閱讀開始,讓我們農村小學的孩子們也去品味閱讀的快樂,在博覽群書中感受人類文明的博大精深吧!
(作者單位 陜西省咸陽市彬縣小章學區)
·編輯 蔚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