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紅
摘 要:閱讀是一種終身教育的好方法。熱愛閱讀可以使孩子受益終身。通過大量閱讀,學生能感知豐厚的語言材料,增強語言積累,提高讀書能力,從整體上增強語文素養。還能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然而農村小學生由于受辦學條件、家庭環境的影響,課外閱讀量很少,進而導致作文能力低,極大影響了教學效果。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閱讀能力
一、影響農村學生課外閱讀順利進行的因素
1.閱讀興趣不高
由于農村學生受家庭影響,沒有形成一種讀書的習慣,好多學生看書積極性不高。雖然老師也強調他們要多看課外書,但他們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囫圇吞棗,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課外閱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2.閱讀環境不善
農村學生大多數家庭條件差,買書少。不少農村小學缺乏資金,不能建立一個像樣的圖書室。藏書少,僅有班級圖書角,沒有開設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和空間,導致學生的課外閱讀受到限制,達不到預期效果。
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好”讀書、“樂”讀書是關鍵。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當然也在其中。針對農村的實際,要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實踐。
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對策
1.激發興趣,讓學生愛讀書
學生對閱讀具有濃厚興趣,本身就是課外閱讀實踐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
(1)順應學生的心理特點,選好學生“愛看”的第一批書,使學生對書產生好感
學生愛不愛看書,與老師的培養技巧很有關系。在學生學習閱讀的初期,老師一定要對提供給學生的書刊進行精心的挑選,盡量給學生提供一些印刷美觀漂亮、內容豐富有趣、情節發展符合兒童想象和思維特點的圖畫書,如動物畫冊、彩圖書。
(2)不宜對孩子的閱讀過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動、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學生普遍的心理特點。他們喜歡的閱讀方式是一會兒翻翻這本,一會兒翻翻那本。對此,老師不必過多地去管他。通常,在這一階段,只要是學生愿意把一本書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長就應該感到心滿意足了。因為,這類表現完全符合學生的早期閱讀心理,是學生在閱讀求知的道路上邁開重要一步的標志。
(3)把閱讀選擇的權利交給學生,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輕松自由的閱讀環境
閱讀是一種求知行為,也是一種享受。因此,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家長除了需要對真正有害于學生的書刊進行控制外,不應對學生所讀書刊的內容、類型和范圍進行人為的約束和控制。通常學生所讀書刊的內容范圍越廣越好。一般說來,從上小學開始,大部分孩子在閱讀內容的選擇方面已逐漸形成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對此,老師應注意觀察、了解和引導,不宜過多地干涉。美國圖書館學教師蘇珊·羅森韋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計劃閱讀,那注定不會長久。”
(4)榜樣激勵
根據學生仰慕英雄、名人的特點,可以給他們講一些名人名家愛讀書的故事。告訴學生,古往今來凡對人類有貢獻的人,無不是博覽群書、勤奮學習的典范。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鼓勵他們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無窮無盡的營養和精神食糧。
(5)好書引讀
根據小學生善于形象思維的特點,可以選擇有精彩畫面的書給學生看,讓學生猜猜里面寫了什么。學生被吸引了,就會熱情地去閱讀。然后注意循序漸進,先易后難地引薦一些適合孩子口味的書,如童話、寓言故事、科普讀物、詩歌,甚至名家名篇等。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6)故事誘讀
針對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老師可利用班隊課、思想品德課給學生講一些有趣的故事,然后告訴學生,老師講的故事,書中都有,而且還有更精彩的呢。以此引導學生去看書,達到激發興趣的目的。
(7)收獲激情
為了使學生對課外讀物的興趣高漲,老師可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利用早班會賞讀、交流所摘錄的好詞妙句;舉行班級賽詩會;評選“故事大王”;開展“小導游”活動等等。讓學生談天說地、談古論今,使學生逐漸把讀書作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2.挖掘書源,讓學生有書讀
魯迅先生在《給顏黎明的信》中對讀書有一段精彩的論述:“必須如蜜蜂采蜜,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只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學校、家庭、社會都要積極為學生創設閱讀條件,保證孩子們有書讀,有“許多花”來“釀蜜”。
通過家長會、家訪向家長宣傳課外閱讀對豐富學生的知識、開發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意義,要求家長多帶孩子到書店、圖書館,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圖書。一般說,低年級學生以拼音讀物為主,中、高年級學生逐漸可過渡到純文字
讀物。
3.加強引導,使學生善讀書,增強課外閱讀積累
(1)閱讀習慣是在長期的閱讀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要做到:
一是定書,要閱讀的書一旦選定,就一定要讀完,千萬不可淺嘗輒止,半途而廢,要養成選一本就要讀完一本的習慣;二是定時,針對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選擇讀書的時間,不能想讀就讀,不想讀就好幾天不讀;三是要定量,根據自己的閱讀能力,要制訂一個讀書計劃。而且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讀書姿勢和態度,這些習慣可在閱讀實踐中逐漸形成,老師和家長要經常提醒、督促檢查。
(2)充裕的閱讀時間
視學生的閱讀經驗,最好給他充裕時間,但是距離討論時間也不能太長,以免遺忘,又喪失討論此書的熱情。讓學生閱讀的熱情維持一定溫度。
(3)培養恰當的閱讀方法
曾國藩曾指出讀書之法:“不同之書,區別對待,應讀之書宜緩宜熟;應用之書宜速宜多。閱書如攻城,輕騎剽悍,所向無前。”讀書的方法有三種:精讀、略讀、瀏覽。小學生背誦的80首古詩詞、名人名言之類可用精讀,童話故事之類可用略讀,可瀏覽一些有益的報紙或有用的信息資料。
課外閱讀關鍵在于堅持,教師及家長要經常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督促學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閱讀任務。只要持之以恒地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讀書就會逐漸成為自覺的行為。課外閱讀將讓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為孩子撐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間。
(作者單位 廣東省佛岡縣石角鎮三八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