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峰
太谷縣開展“24字教學模式”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其中“合作交流”是很重要的一項。它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有著積極的作用。在班級授課制的背景下,按均衡編組的原則,把學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組的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共同達成學習目標的教學活動。而在現實的課堂中往往在語文、數學、科學中運用的較多。那么音樂課中應該怎么運用“合作交流”這一理念呢?
一、要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學生并非天生就會合作學習,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不斷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習慣和能力,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能得到最大的發揮,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能力。在低年級,教師要先多做一些引領和指導,以此促進低年級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需要課前做準備的,就鼓勵學生做好課前的預習和自學,讓學生能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最大限度,并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自信。在反復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使學生能在這種學習過程中真正獲得提升。
二、小組合作要按照不同的學段分層構建
低年級段要培養學生在合作中積極參與、與人交流的能力和群體意識,發現并培養能力較強的學生的合作、協調、領導能力。教師可以運用隨機組合的方式由教師指定表現突出的學生來組織,用小紅花的獎勵方式來激發興趣,初步發現能力較強的學生,逐步培養他們的合作、領導的能力。例如,《唱唱跳跳去旅游》一課的《火車開了》。首先教學生帶動作記歌詞。接著教師先來做一次示范。然后是全班一起做開火車的游戲。我覺得要建立合作小組,現在就要開始滲透培養。當幾組的學生都各自玩游戲時,剩下來的往往都是紀律較亂或交往能力較弱的或膽小的學生,考慮時間關系,可以讓他們再跟著教師一起組成一個大組。這樣每個學生都學會了游戲方法,而且教師既訓練了一批學生,又照顧了一批較弱的學生。
中年級段要創建固定的合作小組,第一節課分組,分工要明確,一個組可以有多個組長:唱歌組長、舞蹈組長、組織組長,還可以有紀錄員、檢查員等;要強調責任感、主人意識和團隊精神;介紹評價細則。第一次合作內容要較容易,重點在于讓學生適應這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合作與評價,并通過他人評價提升自己的水平。如,三年級一冊第一課可設計小組合作演唱《老師最理解我》。要求選擇一種演唱形式,設計2~3個動作,做到聲情并茂。因為低年級時歌曲教學都有做動作記歌詞,所以設計動作并不難,重點在于讓學生適應小組合作方式,在小組中能積極主動參與。第一次合作后,教師要及時地給予評價,這個評價要有價值、有指導意義。不能停留在哪個組好哪個組不好。
高年級段時合作形式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不斷變化。學生此時已經熟悉合作方法,隨便與誰合作都應沒多大問題,因此可以更多地選擇自由組合組。例如,《尋找春天》一課,我設計了四種合作活動:(1)搜集幾首你熟悉的有關春天的歌曲,并選擇其中你最喜歡的一首演唱(可配舞蹈)。(2)畫一幅春意圖,將你心中最美的春天畫出來。(3)用《森林水車》的音樂,創編歌詞,并演唱。(4)創造模擬一段春天森林中的聲音。然后讓學生自由組合,學生會找與自己興趣愛好相同的同學一起組合。如會繪畫的學生聚到一起,愛唱歌的學生組成一組。這種組合方式,使學生的合作成果更加優秀。最后,教師要選擇合適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內容和形式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選擇合適的時機,不能為了用而用,在課堂學習中過多運用或隨意性使用,效果將會適得其反。使用小組合作學習遵循“能用則用、有用則用”的原則,追求實效,寧缺毋濫。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明確指出學習的目標,讓學生心中有數,不至于盲目探究。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應用于二度音樂創作、器樂演奏、音樂探究活動等各個方面。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學習需要來確定合作學習的形式,如:同位二人合作、小組合作、大組合作或自由結合合作等。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必須為音樂教學內容服務,應根據具體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來安排小組合作的目的、任務、流程。
總之,合作學習小組的建立,需要長期循序漸進的培養和訓練,需要教師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時間。但是當你看到學生的進步,看到學生中的閃光點,你會覺得你的付出是值得的。
(作者單位 山西省太谷縣北洸形意拳希望小學)
·編輯 蔚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