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美娟
初中化學新課程已經實施多年了,不管是一線的教師還是地方的教育主管機構都在努力探索、實踐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形式、行為和以往相比也確實有了較大的改變。然而,在大家都關注課堂教學改革的同時,作業教學的改革卻相對滯后。作業教學不能與課堂教學改革同步進行,成為薄弱環節,影響了整個初中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筆者認為,大家在關注化學課堂變化的同時,不能忽略化學作業的改革,化學作業是化學學習的重要部分之一,合理、有效的作業既能減輕學生負擔,又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整體提高化學教學的質量。
一、合理設計作業,使作業更具針對性
作業作為常規教學的重要環節,既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又是教學信息反饋的重要途徑。不同學校、不同班級的學生學業水平存在客觀的差異,用市場上統一購買的練習冊讓不同的學生完成是很不現實的,這樣的作業既不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師命題能力的發展,用現成的教師就不會多鉆研教材、課標,不會多分析自己的學生,教師的專業水準得不到提高。
筆者所在教研組根據學校自身情況,教研組內集體交流合作,分析教材、分析不同層次的學生,把教材的每一節內容根據本校教學情況分課時按自身定制的統一格式編寫課時練習,每年進行一次修訂,去陳題補新題,練習中有從參考資料上選擇的原題,也有根據原題做改進的“改裝題”,還有教師根據學生問題自編的原創題。每一課時的練習分為三個部分:最基礎的知識整理、基本題的鞏固練習、拓展提高。三個部分的不同練習,使作業的難度層次分明,有了分層次的作業才有分層次布置的前提。作業設計時也要考慮化學作業形式的多樣化,除常規的練習,也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要求改變作業的形式,例如學習《水資源的保護》《空氣污染的防治》等內容之前,指導學生查閱資料寫科普小論文,學習《微粒性質、原子結構》后讓學生以第一人稱的手法寫“假如我是一個水分子”發揮想象,融入所學知識,加深理解,這樣的作業形式比學生做化學題更有效,學生的興趣也更濃。多元化的作業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下,除了要落實和鞏固知識與技能目標外,更需要落實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心理健康目標、科學素養目標等,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標。
二、分層次布置作業,使作業更具有效性
因材施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熟知的教育原則,因材布置作業是實施因材施教的一種途徑。即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學生隱性分層,布置作業時提醒學生哪些題是有難度的,可以選擇性完成,這樣學生在完成作業時自主選擇,而不是教師給學生貼上標簽,“你是差生,你只需完成哪些題”,這種做法可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也可以讓某些自信心不足的學生有機會體會到“跳一跳摘到蘋果”的喜悅。
分層布置就要對作業分層評價,對學習上的尖子生在評價時多關注答題的習慣、對題的鉆研程度、創新思維等;對學習處于中等水平的學生應要求基礎題盡量達到高正確率,又要關注是否嘗試完成提高題;對學習上的后進生只需要求能盡量完成基礎題。當然學生的層次教師心中要了如指掌,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出恰當的表揚與批評,目的是讓每一位學生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有效的鞏固與提高,一刀切,一樣的要求不利于尖子生的提高,也會使后進生更糟糕。
三、分層評講作業,使作業效益最大化
評講作業是幫助學生糾錯提高的關鍵一步,若只讓學生做而不評講,作業的效果將大打折扣,有些教師注重作業的數量,認為評講作業費時費事,學生一直在練一直在錯,實在不可取。科學的習題評講可以讓教學的效果事半功倍。根據作業的難度和學生的錯誤情況采取不同的評講方法,若題易正確率高,那就不必勞煩老師了,作業批改后組織學生自主糾錯,相互糾錯,所謂”兵教兵”,既可以糾正學生的錯誤,又可以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知識點掌握的學生給有錯誤的學生講述一遍后印象會更深,學生共同提高,教師又無需喋喋不休,何樂而不為?若題難錯誤率高,可以讓正確的學生先表達他對題目的理解,再由教師從讀題開始引導學生分析題意,從方法上給予指導,才有利于學生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最后可以再補充一道類似的題鞏固提高,這樣可以使原先錯誤的學生多一次鞏固機會,也可避免原先正確的學生無所事事。對于一些典型錯誤,應該重點突破,一份練習不必逐一過堂,能重點解決一兩個問題就可以了,重質量比重數量會更有效。當然,對于一些特殊的學生,教師可以耐心地單獨當面評講,從思想上、態度上改變學生,學業上才會有所改變,所謂“態度決定高度”。
優化初中化學作業設計、布置、評講,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積極推進化學作業改革,創新化學作業的設計與評價方式。使作業更好的輔助課堂學習,提高化學學習的質量和教師的教學水平,需要在教學的實踐中不斷探索、研究,使作業既利于學生的學習,又利于教師的發展,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