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珠麗
摘 要:理財在當今社會是一個熱門的話題,有能力賺錢沒能力理財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在兒童時期培養他們的理財意識,開設財商教育課程,為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財商教育;兒童時期;開發實踐
現如今在我國的80后、90后人群中出現了大批“月光族”“卡奴”“房奴”的現象,這足以說明他們的理財能力存在問題。而現代市場經濟社會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只有智商已不符合時代的要求。一個人在擁有智慧的同時,還需具備多方面的能力。特別需要具有財商意識,這就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商是指一個人的理財能力,它反映了一個人認識和運用金錢的能力。
中華上下五千年,與其他文明相比有著自身的優勢,但是由于中華文明高度封閉運行,主流文化一直重“義”輕“利”,導致了國人長期對金錢和財富的漠視、鄙視等非理性的態度,同時又在心里存在對金錢的崇拜,這種矛盾的狀態成為壓抑人們財商素質提高的心理障礙。國人財商的低下,成為制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瓶頸。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趨健全和發展,從客觀上要求社會成員具備與經濟活動相關聯的健全的財商素質。
新課程背景下,開發財商教育的課程必須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為基礎,以促進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合作、學會做事、學會生存”為核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滿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的需要,培養學生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精神。我們學校從實際出發,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學校的特色,把握住自己的亮點,發揮自身優勢,在設計財商教育課程活動時,該校設計了師生的問卷調查,努力把師生中的生活經驗、特點愛好轉化為課程資源。該學校依托豐富的校園文化資源,積極開拓素質教育的內涵,推出了以財務知識為主調的財商教育,真正讓財商教育進校園、進課堂。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對金錢的興趣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早期的金錢教育對兒童樹立一個正確積極的金錢觀、形成良好的理財習慣與技巧有著不可估量的潛在作用。通過財商教育課程、活動、實踐等課程內容可以正確引導孩子。
一、制定“小巴菲特”培養計劃
1.小小銀行家
先培養儲蓄觀念,以孩子的名字開設了賬戶;告訴他們利息的概念,儲蓄的方法、種類、利率等知識;引導孩子選擇穩健的理財產品,體會理財能增加財富的快樂。
2.游戲訓練
(1)認識金錢。用循序善誘的方式向孩子描繪出“錢”的概念與用途,錢可以換來喜歡的玩具和物品。
(2)大富翁游戲。讓學生通過游戲學習投資,明白錢生錢的含義。財商也涉及很多金錢的游戲,只有掌握了游戲規則,才有可能在金錢的游戲里如魚得水。財商高的人,不是用分數來衡量,而是用結果來證明。財商決定生活水平,決定財富的多少。有的人發現創業機會,有一小部分人是制造財富機會。在大富翁游戲板上,會找到世界上最好的財富配方。這個游戲使許多按方行事的人變得比夢想還要富有。
(3)理財潤童年。學校每月都有開展以“理財潤童年”為主題的財商教育實踐,消費實訓的活動。安排集中買賣的時間,在學校操場上進行。活動中學校發給每個參與的學生一定的零用錢代金券,游戲中他們可以購買自己想買的東西,或者因為某些問題而會產生的意外支出,所有這些花費,學生都要記賬,由他們自己決定買不買東西,學生有自由支配的零花錢,由他們結賬付款,從花銷中得出結論,這樣學生就會掌握如何掌管金錢和管理金錢。讓他們在玩中學會使用金錢、控制自己的欲望,體驗使用金錢的感受。
3.理財課堂
讓孩子多看理財書籍、有《富孩子》《我想當富翁》《財富夢想家》等理財科普圖書,其中前兩種是以文字敘述為主,《財富夢想家》這本書是2012年8月剛上市的,沒有了枯燥的文字講解,取代的是生動有趣的漫畫,讓孩子更愛閱讀,同時吸收理財常識,為孩子今后的個人理財打下理論基礎。鼓勵孩子運用壓歲錢,零花錢理財。研究表明,越早接觸并使用零花錢的孩子,長大后,越能賺錢。
4.學習記賬
培養記賬的習慣,檢視他的消費傾向;讓學生逐漸地意識到規劃的重要性,逐步培養他們預算及規劃的好習慣;關注家庭,比如父母一個月收支的調查;家庭一日生活成本,作為家庭一員,學會給家里記賬。
5.舉辦理財辯論賽
無論是做家務給的錢買奢侈品,還是壓歲錢炒股、20元能干什么等都可以作為辯題。它具有教育性、模擬性和可控性,它與成人社會的理財活動有聯系,又有明顯的不同,讓學生在今后理財與成才的道路上收益多多。理財教育的同時,也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
二、學校財商教育的其他形式
1.家校合作
讓孩子學做家務勞動,學習賺錢:拖地2元/次;洗碗1元/次。建立理財目標,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數字目標,然后靠自己的積蓄和賺的錢購買自己需要的物品。攢錢給予獎勵,這樣能讓他們學會管錢。用儲蓄罐積少成多,讓他們知道先放棄一部分消費,才可能有更多收益,這種“延遲滿足”的做法通過具體可見的額外獎賞,鼓勵孩子積攢零用錢。另外在“六一兒童節”時,家長總是把服飾、文具、圖書等作為首選禮物,而在財商教育上沒足夠重視。根據招商銀行最新的理財調查,超過九成的學生在財商上存在缺失,集中表現為懶惰族、溫室族、財盲族、月光族四類財商失衡情況。我們應該加強家校合作,請家長從孩子財商教育著手,送一份能培養孩子財商的禮物,幫助孩子走好未來的財富之路。
2.參與義賣
學校安排集中義賣的時間,在學校操場上進行。活動中學校將登記每個參與學生的零用錢,他們可以購買自己想買的東西,學生有自由支配的零花錢,作為老師應該首先了解他們雙方是否自愿,是否存在強買強賣的行為,然后和家長做好溝通協商教育工作。
3.鼓勵慈善,杜絕浪費
贊賞孩子用零花錢幫助別人的想法,鼓勵并引導他們付諸行動。長輩過生日時買份小禮物、為生病的同學買張問候卡、捐給需要幫助的人等。現在孩子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有不少衣服、學習用品、書籍閑置在家,扔了可惜,也不符合理財觀念,完全可以捐給需要的人。同時在生活中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從小就讓孩子懂得錢來之不易。如要節水、節電,否則不僅浪費資源,也浪費爸媽辛苦工作掙來的錢。并且家長在孩子面前不能有浪費的行為,如外出就餐時打包。從細節著手,特別是爸爸媽媽能夠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可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培養他們節約的美德。
4.理財講座
學校定期邀請銀行工作人員來學校舉辦。通過他們的現身說法,面對面的交流,學生理財課程有了更直接的認識。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洪明博士在一次“少年兒童理財習慣培養研究與實踐”的調查中,談到很多家長都認為應該在小學高年級再開展理財教育。但實際上,專家建議理財教育在小學中低年級時就可以進行了。“讓孩子知道如何賺錢,如何消費來滿足自己生活的基本需求”,這才是兒童理財的重點。在越來越商業化的社會里財商顯得越來越重要。理財課程的開展能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只要教育得當,孩子們不會變得因此勢利,而是會更理智地對待財富。運用實踐性學習的方式,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提高學生財商。注重實踐性,因為純粹的知識并不能真正使我們變得富有,需要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實踐,獲取經驗,激勵學生學習更多的理財知識,告訴他們每個人都能取得巨大的財富。條條大路通羅馬,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知道財務知識并不是深奧的科學,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資源提高學生財富知識,締造光輝未來。
(作者單位 江蘇省儀征市儀化二小)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