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
一、課前復習現狀直擊
1.教材編排分析
現行教材與原先教材相比較,較大出入之一便是現行教材把一個完整的單元分成若干學段,甚至橫跨整個小學階段進行教學。如此巨大的跨度,不僅給我們教師上課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更是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困難。記憶力不是特別強的孩子,他們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他們總是不敢確定,這個內容我們是否接觸過。如何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困擾著廣大教師。
2.國內小學數學教案集分析
新教材推行至今已經有10來個年頭了,合適的課堂導入是教師上公開課的首選,并被廣泛地使用在我們的日常課中。但是在翻閱眾多小學數學教案集后發現“課前復習舊知”這一板塊占到了50%甚至更多的比例,這需要引起我們的思考。
3.從考試、練習中分析
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材《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測試卷中,有這樣一道判斷題:0不能做除數。雖然這一內容是在四年級下冊教材才學習的,但是通過了解發現這一內容在三年級的時候學生已經多次碰到,只是我們老師上課時也忽略了或者只是簡單的一句帶過。在試卷分析中,筆者結合了整個年級,發現每個班在這一題的錯誤率基本在30%~50%,課前復習不容忽視。
二、提升課前復習的有效性
1.總領式
使用人教版教材四年多以來,與原先教材相比,體會最深之一是每一板塊的編排特點。以立體圖形為例,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等立體圖形。但直到六年級,學生才又一次接觸到圓柱。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學生對一年級所學,如果長時間沒有接觸,將逐漸遺忘。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能夠大致地對以前所學的內容進行簡單的回顧,幫助學生找回記憶。
不僅這一內容,在小學階段,許多內容也都是類似情況,有的內容,甚至涵蓋了12冊教材。面臨這樣的問題,我們該如何面對?我們該怎樣做,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
2.引探教學式
我們首先來看這樣一個教學片段:《商的變化規律》。
師:請大家回憶,我們是如何得到積的變化規律的?
生:舉例→觀察比較→發現規律。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商的變化規律”。
師:請大家猜測一下,商的變化規律會和什么有關?
生:被除數和除數。
師:具體是怎樣的關系呢?
學生猜測,教師板書。
師:如何驗證?
學生在自己草稿本上列式驗證。
引探教學法的依據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用引探教學法上課,在布置學生初學時,學生會出現第一個疑問:下節課要學習什么內容?從哪幾方面去學習理解新內容?到了上課時再學,學生會出現第二個疑問:新的內容我懂了多少?老師的問題我能回答幾個?當教學進入到讓學生質疑時,這些問題在引探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中都有機會讓學生提出來。這樣,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滿足,疑問得到解決,獨創思維得到發展。
這一節課,教師打破原先的教學模式,而是在回憶《積的變化規律》如何得到的基礎上,先請學生猜測,然后進行舉例驗證。本課不僅體現了數學教學中猜測驗證的數學思想,更重要的是,教師利用了前段時間所學的知識、所學的數學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復習舊知來解決新知,真正做到了把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新的知識。
其實,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有些內容探究的方法幾乎是相同的。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復習引導,回憶類似教學內容的研究方法,并應用于新授課中。
3.鋪墊式
在某些課堂中,課前復習可以解決課堂中的一些教學重難點。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教學片段:《中間和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課前復習。
師:在乘法計算中,對于0,你們已經了解什么?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生1:0×任何數=0。
生2:70×90,我們先計算7×9,再在結果后面加2個0。
筆者認為,不管是復習鋪墊還是情境創設,最終的目的有三個:一是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二是喚起學生的先前經驗,三是生成數學問題。于是我們倡導的是“復習鋪墊”與“創設情境”整合在一起,相輔相成,摒棄彼此孤立,同時出現在一節課上。現在學校的數學課堂教學一直倡導情境教學,課堂上,有時候創設的情境真的不是很恰當,就是為了有這樣一個環節。看來我們是為了適應這樣一個模式而故意做作了。哪種更適合課堂,我們就選擇哪一種,要考慮到它的實效性,真正做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本節課中,看似簡單的幾句關于0在乘法計算中的特殊之處的復習,卻已經為本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課前復習中已經解決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看似簡單的幾句,不需花費我們幾分鐘的時間進行課前復習,卻可以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何樂而不為?
三、提升課前復習有效性的思考
1.宏觀調控
教材是我們教師上課的重要依據,特別是教學內容經過變動以后,很多初次接觸教材的教師感到不適應。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聲音:這個內容學生已經學過了?什么時候學的?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需要我們系統地學習小學階段所有的教材,了解每一冊教材,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這樣有助于我們宏觀調控,緊抓教學重點。
2.靈活取材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們在按照教材上課的過程中,總有那么一些自己的想法。在宏觀調控教材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合適的教學內容作為課前復習的內容,更好地服務新課,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新知。
破而后立,這正是數學的魅力所在。只要我們敢于打破常規,采用合理的手段重新拼組,不就可以解決現行教材給我們帶來的困擾嗎?不就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嗎?
(作者單位 浙江省紹興市皋埠鎮上蔣小學)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