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錦平
摘 要:我國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評價理念強調:評價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課堂即時評價作為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和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之一,對其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仍有待加強。通過解讀課堂即時評價的特點和參與者,以及課堂即時評價的組成部分,為催生有效課堂即時評價打基礎。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評價;即時評價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人們都容易迷失在最熟悉的地方,置身其中卻不能得其要領,最熟識的地方反而變成最陌生的領域,因此突破“身邊的未知”才是我們實現超越的關鍵所在。課堂無疑是教師每日必登之臺,評價同樣是教師登臺必為之事,但目前小學數學教師對其認識和使用的現狀并不理想。課堂即時評價作為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和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之一,對其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仍有待加強。鑒于數學學科具有抽象、嚴謹、形式化等特點,被學生譽為“最難學科”,改善數學課堂即時評價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內容重難點,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概念解讀
課堂即時評價是指教師或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個體及整體在學習過程中的動作行為、言語表達、態度和習慣等方面的表現給予及時反饋,作為教學生成的動力,有機地融于動態課堂教學推進的過程中。其目的在于幫助教師微調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及時準確地認識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下面我從幾個角度理解數學課堂即時評價這一概念:
1.課堂即時評價最突出的特點是:快速直接。作為課堂交流的一部分,課堂即時評價融于教學過程中,要求評價主體對被評價者的行為給出最快速的、針對性最強的反應。
2.課堂即時評價的主體是課堂活動的參與者,包括占主導地位的教師和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評價對象主要是學生個體及整體的學習行為表現,同時包括行為背后的態度、情感等認知因素,是對“學”的評價,而非對“教”的評價。
3.課堂即時評價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本質上,課堂即時評價包含兩個基本環節:質的描述及價值判斷。實際教學中,課堂即時評價的實現步驟為:拋出“探針”,即評價問題→學生反饋→即時評價。由于課堂不能完全掌控在教師手中,所以也存在教師對學生突發表現的評價,即學生反饋→即時評價。從課堂即時評價的角度審視,整個教學過程就是由環環相扣的評價模塊組成,評價貫穿在教學中,貫穿在師生互動中。
4.課堂即時評價本質上屬于形成性評價,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回答,觀察學生的表現,給出評價并及時調整教學方案,適應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數學課堂即時評價的反思與建議
(一)觀念上重視程度不足
盡管問卷顯示絕大多數教師都認為課堂即時評價是課堂教學的必備環節,但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對課堂即時評價的運用并不多,只有極少數教師能保證評價的有效性。因此,僅擁有開放和接納的態度是不夠的,沒有執行力的觀念是模糊的、時隱時現且易被遺忘的。大部分數學教師更注重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教會學生解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等方面,但是鮮有教師考慮如何提高課堂即時評價技能技巧。與其他環節相比,課堂即時評價的力量稍顯蒼白,但是如果數學教師想將自己“教學的水”裝滿,那么這一環節的提高是不可忽視的。
(二)課堂即時評價使用不足的原因
觀念上重視程度低和概念理解偏頗都會直接導致課堂即時評價使用較少的現象出現,經反思,發現如下具體原因。
1.教師不發問或者發問不當。我們把教師所提的問題和要求看做課堂即時評價的“探針”,如果不投擲或者投擲方向不準,都直接導致課堂即時評價的“流產”。因而,數學教師應思考如何提問才能讓學生完整表現、暴露其思維過程,便于教師評價和發現問題。
課堂提問可以作為整節課的線索帶領學生研究;可以制造思維沖突,促使學生思考;還可以制造懸念,引起學生興趣。并不是每一個提問都是為了評價,某個問題也可能兼具“探針”功能。所以教師提問后不是都要評價的,但是好的“評價探針”理應自然導出值得評價的學生表現。
2.學生活動單一。數學課上,學生承擔的任務少,同時活動范圍小。通常只是聽講、思考、計算、做筆記,偶爾起立回答一個問題。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在課上承擔更多任務,例如小組討論,推舉匯報人,到講臺上給大家講解,板書解題過程等等。如果讓學生在課堂這個舞臺上擴大活動范圍,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僅使學生接受了鍛煉,這樣安排也有利于課堂即時評價的生成,教師也能騰出時間和眼力全面觀察更多學生,一舉兩得。
3.缺乏真誠有據的肯定評價。目前課堂即時評價的實際操作流于形式,表揚泛濫導致貶值,無法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許多教師“好”字不斷,但與評價無關,或者對學生的一般表現也給出較高肯定,評價失真。
(三)課堂即時評價建議
要用好課堂即時評價,首先,數學教師要注意自身的語言習慣,不要把“好”、“很好”這類詞語作為某一句群的起點或終點。其次,教師要努力發現學生表現中的閃光點,精彩的回答自然需要褒獎;遇阻的思路同樣值得肯定,因為將隱性思維通過語言顯性化,這個過程本身就有難度,在同伴面前暴露自身想法的缺失也是需要勇氣的;板書字跡工整是好的習慣,畫圖標準也值得同學效仿。最后,要根據學生個體的學習能力和成績差異給出評價,同樣一件事,成績優異的同學拈手即來,而對于學困生則實為進步,教師心中需有浮動的評價標準,給學困生多一些稱贊和鼓勵。
總之,課堂即時評價是一面鏡子,幫助教師和學生從另一個角度認識和反思自己教或學的行為,最終到達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最終目的。從這個角度說,課堂即時評價不僅是對學生認知及其課堂表現的簡單褒貶,更多的是一種啟發或引導。
(作者單位 浙江省紹興市城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