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華春
摘 要:自信心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能力發展的源泉,只有讓學生樹立了堅強的自信心,在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才能輕松愉快地交流互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自卑心理;競爭意識;獎勵機制;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學生的自信心更是學習的動力,能力發展的欲源泉。實踐證明,有了堅定自信心的學生,才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了學習興趣,課堂才會有活躍的氣氛,師生才能輕松互動。為此,在教學中我做了一些嘗試:
一、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樹立“我也行”的信心
在平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一部分學生,不管老師提出的問題是難是易,是否有趣都不愿意舉手回答,這時有些老師就會片面地認為這些學生不動腦筋,甚至自責自己教案設計得不好,問題提得不巧妙,懷疑自己的教學能力。其實不是這樣的,這些學生也很聰明,他們不僅動了腦筋,甚至還知道問題的正確答案,只不過就是缺乏自信心。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樹立“我也行”的自信心,讓他們感覺到課堂是自由平等的,別人可以,我也可以,想說就說,說錯了也沒關系。慢慢的他們就會勇敢地舉起自己的小手來。
二、給足機會,給足勇氣,讓學生意識到“我真行”
對于缺乏自信心的學生,老師要更加關注他們,多留意機會給他們,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評價。用簡短而富有鼓勵性的語言激勵學生:“你說得沒錯”“講得真棒”“真會動腦筋”。這樣既能激發學生自身感覺到“我真行”,又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在學生緊張時鼓勵學生:“不要著急,慢慢說”“老師相信你,你一定能行”,使每位同學都感到“我真行”,體驗到品嘗到勝利果實的喜悅,增加他們的勇氣。
三、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不僅是師生雙向的活動,而且也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只有教學信息的多向交流,才能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強。在平常教學中,我就經常與學生談心,了解他們在想什么?想要什么?也讓他們知道,老師不是神,也有寫錯字、讀錯音、說錯話的時候,也有許多知識不懂,還得向他們學習,這樣學生會越來越愛慕老師,敬仰老師,而不是怕老師,有什么都能大膽地和老師說,同學之間也形成了激烈學習競爭意識,自信心也得到了很大的
提高。
四、建立有效的獎勵機制,激發學生自我展現的欲望而增強自信心
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我還在班上建立了一系列的獎勵辦法,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活動,朗讀比賽、書法比賽、故事會、演講會、辯論會、課外學習成果展示、優秀習作交流等等。要求人人參與,自我表現,并給予物質的、精神的獎勵,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班級也變得越來越活躍,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和利用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在學習中互相競爭,大膽地相互交流,不僅能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而且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也有極大的好處,因為他們有了自信心就會滿懷信心地投入到新學習中去,所以學生的自信心是產生創新意識的不竭動力。
(作者單位 四川省石棉縣先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