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敏
21世紀的今天,人類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動力,是人類進步的靈魂。新課標中明確規定:“小學數學教育中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睂πW數學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們在數學教育中積極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適應教育發展的新需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以學生為主體、以學法為主線,培養學生主動創新的能力
傳統的一切以教師為主體,以課本為中心,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存在,忽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的教學方式已經嚴重抑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因而在現代教學中應該教與學并重、以學為主、以教為導,教師應促進學生正確、有效、創新地學習。數學教學中要實現創新能力的培養目標,其根本因素在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創新,在創新的過程中掌握知識,使學習和創新有機統一,成為一體。
學生主動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在于培養學生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習方法,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1)要“追根求源”,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尋求其來源,如了解前人總結和發現公式、定理、定律的思維過程,由此有利于學生探索創新思維的方式,提高創新能力。(2)“善于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發現異同,了解新情況,探索新問題,尋求新的解決方法。(3)要“形成系統”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特別是概念的掌握中,將知識由“點的記憶”轉變成“線的記憶”,形成知識體系,這樣便于復習,有利于創新。
二、結果與過程并重,以過程為主,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水平
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有兩條:一是自主探索發現,二是別人告知。實踐表明,自主探索發現,其中不但有假設、想象、判斷、推理,還有評價、檢驗,它是一個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將告訴的范圍盡可能縮小,為學生充分提供探索發現的材料,讓學生成為學習過程中的真正主人,自由探索、討論、交流,理解概念的形成,掌握有效的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由易到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既快速、有效地掌握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提高其創新能力的水平。
三、教師引導與自我探究相結合,以自我探究為主,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又處于由具體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學生通過自己親自動手實際操作,激發了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為學生的空間想象提供了載體,實現了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為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將教師的教學要求轉化為學生的學習需求,培養學生主動創新的愿望和熱情
教學要求是指教學活動中要完成的預期目標和效果,是教學活動的核心之處,它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又是教學活動的歸宿。它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教學要求只體現了教師的一面,是教師的主觀愿望,這一要求如果不被學生所接受,不轉化成學生的內在要求,學生就不會主動與學生相配合,教學要求就無法實現,至少無法全部實現。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商討、談話、討論等多種形式,將教學要求轉化成學生學習的愿望和內在的需要,并由此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創新的動力,使學生以飽滿的學習熱情,創新性地投入課堂學習中去。
五、獨立思考與合作討論相結合,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求異性
學生思維具有良好的發散性和求異性是創新能力的核心所在。小學生天生具有好奇的心理特點,教師可以借助這一特點,讓學生做深入細致的觀察思考和探究,提出新問題,培養新思維。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討論和交流,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使學生主動、有效地進行思考,在一題多解中,學生各自的思維火花發生碰撞,促使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求異性,為創新思維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每一位數學教師中都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努力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的實質,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品質和能力,這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數學教育取得成功的必經之路。
(作者單位 遼寧省瓦房店市老虎屯滿族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