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勝培
摘 要:在兒童養性的重要時期,讓孩子背誦一些中華傳統的人文經典,孩子會終身難忘,這不但能涵養兒童的性情,提高記憶力,增加識字量,奠定其內在氣質和文學功底,更有助于兒童人格的養成及人生智慧的獲得。
關鍵詞:國學;一日活動;教育
章太炎先生有一句話:“夫國學者,國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中國之所以能成立,它背后的精神性的東西就是國學。如果沒有國學,這個國家就不能自立。國學教育從娃娃抓起,是非常重要的,符合素質教育的最基本理念,也可以奠定孩子們長大后好好做人、好好做事的基礎。國學幼教目標就是懂禮、知學。在兒童養性的重要時期,讓他們背誦一些中華傳統的人文經典,這不但能涵養兒童的性情,更有助于兒童人格的養成及人生智慧的獲得,而且有助于孩子小學、中學時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對其將來的知識結構、文學素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如何讓國學啟蒙教育滲透在幼兒一日活動中,必須抓住“浸潤”二字。浸潤就是將國學經典誦讀整合在幼兒園的整體活動中開展,較好地避免經典誦讀與日常教育的“兩張皮”現象。
一、在午餐活動中感受國學
中午進餐的時間到了,今天的午餐是營養米飯、豆芽蘿卜骨頭湯。孩子們洗完手在自己的座位上開始吃飯,教室里一片寂靜,只聽到碗勺相碰的聲音。看到孩子們都吃得津津有味,我心里很滿意。這時,我發現俊凱小朋友在飯剛分好時,剛吃了一口飯就與熙龍說起悄悄話,發現老師在注意他,就又吃了一口飯,含在嘴里時,坐著發呆,約兩分鐘后,再慢吞吞地喝一口湯,筷子抓在手里,不時地在飯里挑著什么。后來我看他幾乎都沒吃下去就過去問他哪里不舒服?組里的小朋友就搶著說了:“他不吃飯里的青菜。”“他說胡蘿卜難吃死了。”……
幼兒期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關鍵期,攝取豐富的營養是保證身體健康發育的前提。現在生活條件一般都比較優越,家長對自己孩子的營養與膳食越來越重視,家長們對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但幼兒的偏食現象卻是非常普遍的,有的家長更是束手無策,拿孩子一點辦法都沒有。
我利用學習《國學》的時間,讓幼兒對于:“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這句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簡短的動畫故事,讓幼兒知道吃飯的時候不能挑食,更不能吃得太多,吃飽就可以了。
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和幼兒持之以恒的努力。“播下行為的種子,就收獲習慣;播下習慣的種子,便收獲性格;播下性格的種子,便收獲命運。”
二、在日常生活中浸潤國學
吃完午飯,我讓幼兒排好隊,組織午間散步,我帶他們到后操場,一邊聊天一邊散步,讓小朋友說說秋天的景色。文強小朋友與晨欣一起玩耍,一邊走一邊推推打打,玩的過頭了,就用腳踩對方,文強突然沖了過去,用力過猛,結果把阿隆推倒了,大哭起來。我走過去扶起他,批評了文強他們,文強歪著頭,就是不服氣,很硬氣地說:“晨欣打我的,我不小心推倒了。”“他也打我的!”晨欣也是不認錯,文強、晨欣等“唯我獨尊”的性格使他們遇到錯誤首先是尋找對方原因,一副不以為然的態度。孩子自控能力差,其行為常會被情趣所帶動,多為無意的習慣性行為。
通過《弟子規》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初步教育幼兒懂得小伙伴之間要互相謙讓、共同分享的道理。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會替別人著想,是提高孩子受歡迎程度的另外一種重要的社交技巧,也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寬容他人、自己想辦法處理與朋友的關系等。
三、在藝術活動中享受國學
將優美的“中國古詩詞兒童歌曲”融入音樂活動課程,讓幼兒在音樂的美景中自然愉快地唱誦國學。以“古詩詞歌曲”為素材,編排成各年齡段幼兒表演的圓圈舞、拉手舞、團體舞等,唱、誦、跳結合讓幼兒學習。早操活動是幼兒園在早晨開展的、以基本體操為主要內容的一種體育組織形式。它對調節幼兒一日活動情緒,發展幼兒基本動作的協調、準確、靈活,對鍛煉人體的肌肉群,培養幼兒的協作能力、合群能力以及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吃苦耐勞的精神有著獨特的教育作用。
四、在教育活動中滲透國學
在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的方式應該是形象生動、靈活變化、不
拘一格的。孩子天性愛玩,游戲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此可以將傳統文化知識設計成游戲,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于樂。例如在誦讀的過程中,教師利用各種游戲方式帶領幼兒誦讀,會增加幼兒的興趣。誦讀也可以采取活潑多樣的形式。如采用集體讀、指名讀、接龍讀等形式。同時,傳統文化中還有許多富于教育意義的故事,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或將其編其兒歌,或通過改造,使其更加生動、有趣,便于孩子理解,做到深入淺出。
幼兒國學思維的大門等待著你的開啟,絢麗斑斕的幼兒國學世界等待著你的親臨。你,準備好了嗎?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三興幼兒園)
·編輯 張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