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敏
摘 要: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朗讀技巧、朗讀能力是比較欠缺的,但他們的模仿能力和表現欲望是特別強的。因此,教師應注重范讀的重要性,發揮范讀在朗讀時的領頭羊作用。
關鍵詞:范讀;想象;方法與技巧;個性化
朗讀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朗讀技巧是指朗讀者為了準確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感情而對作品內容進行處理,是從作品內容出發的,正確處理語言的輕和重,揚和抑,使語言生動、形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正是古人對朗讀作用的形象說明。放聲朗讀文章,可以增強對語言和語法的感受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加強朗讀訓練,在讀中有所感悟,通過讀來體會語言中的情感,用朗讀來表達所體會出來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讀養情,以聲傳情。
首先是讀準、讀通課文,這是培養學生朗讀的前提。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能力的訓練。在我的教學中,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一、注重范讀,給學生一個可模仿的范例
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朗讀技巧、朗讀能力是比較欠缺
的,但他們的模仿能力和表現欲望是特別強的。因此,教師應注重范讀的重要性,發揮范讀在朗讀時的領頭羊作用。教師富有技巧的聲情并茂的范讀,能把學生帶入課文描述的情境中,能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讓他們在聽中學會如何把握朗讀的語氣、語調、語速,把握朗讀的停頓、重音、兒化,從而促進對語言的感受力,使朗讀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二、重視形式多樣,激發朗讀興趣
根據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可采用多種方式的朗讀,如比賽讀、分段選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又可起到培養學生語感的作用。當然,應盡量避免齊讀。但必須清楚,這些形式的變換,只是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朗讀的水平提高還得老師進行細致的朗讀指導。
三、開啟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入境地讀
葉圣陶先生說:我們在閱讀時,不僅是要看到寫在紙面上的文字,而必須驅遣我們的想象,從文字中看出一幅圖畫,透徹了解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所以,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憑借想象,把作品的內容清晰而具體地浮現在自己的腦海里,體會文章要表達的情感。如在教學《筍芽兒》一課時,讀筍芽兒由黑暗的地下突然鉆出地面,見到了光明世界的欣喜和興奮時,我就引導學生想象:如果你在一個黑暗封閉的山洞里獨自等待了很長時間,突然找到了出口,來到地面,聽到鳥叫聲、流水聲,你是怎樣的心情?學生頓時豁然開朗,把種子破土而出的感覺領悟得十分到位。讀“啊,多么明亮,多么美麗的世界呀!”我又進一步加強訓練,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我朗讀,邊想象春暖花開、鶯歌燕舞的景象,然后再讀這一句話,朗讀效果又提高了一個層次。
四、朗讀技巧的傳授,是朗讀能力提升的捷徑
通過研究,如果我們語文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時,能有的放矢地滲透一些朗讀的方法與技巧,加強實質性的指導,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朗讀課文及準確體會語言文字的能力,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語文素養。
曾聽錢夢龍老師的一次課,他讓孩子們讀“蘋果真甜呀!”學生讀了,他認為體會的感情表達不出來,他告訴學生:“把‘真拉長點,試試。”于是,學生試了一下,感覺好多了。但老師覺得還不夠,又說:“再拉長點。”學生又試了,真得很不錯,老師接著要求孩子們:“再拉長。”學生來了興趣,把“真”又拉長了些,蘋果又甜了不少。聽課老師無不贊嘆,其方法、技巧真絕了,學生也明顯感受到了技巧指導的效果。很多時候就算感情體會得很好了,但要表達的感情卻遲遲表達不到位,還是得有具體的方法、技巧的指導才行,因此,在適當的時候傳授給他們一點小技巧,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重朗讀的個性化,放開評價標準
學生的感情朗讀是在學生對語言感悟的基礎上進行的。個人的經歷不同,個人的感悟也就有所不同。在朗讀評價時,切忌追求統一標準。重要的是讓學生以自己的理解,很投入地去讀,只要學生能讀出文中的情,就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或張揚、或含蓄,方式不必強求。
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朗讀的訓練,多動腦,多實踐,一定會在朗讀訓練中感受到朗讀能力的飛躍,以讀養情,以聲傳情,達到情在讀中生,理在悟中揚的良好效果,書聲瑯瑯,讀出課堂最美的主旋律。
(作者單位 湖北省襄陽市長虹路小學)
·編輯 董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