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青
作業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課堂內容的延伸,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鞏固和反饋,是教師發現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并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教學的重要途徑。我們發現:形式單一、枯燥乏味的機械作業,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而且制約了學生學習的靈活性,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如何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設計出新穎、有趣、開放的新型數學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應引起我們數學教師的重視。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應遵循以下一些原則。
一、興趣性
在作業設計時,我們應當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出具有童趣性和親近性的數學作業,盡量把作業中的數學知識編成童話、游戲、故事、謎語等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生活性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數學和生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生活是學習數學的場所,也是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場所。在作業設計時,我們應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相關的作業,促使學生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親身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層次性
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是有差異的。我們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杜絕一切歧視后進生的行為,力爭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作業設計時,不能搞“一刀切”,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出有層次感的作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四、創造性
數學學習應該是觀察、討論、動手、實踐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探究性學習,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的創造性在學習活動中得到開發,所以我們設計作業時不要光想著考試和成績,對學生進行反復的機械訓練,而是盡可能讓學生多動手,多思考,多實踐,長此以往,學生將會得到一生都受益無窮的財富。
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新課程為我們指明了教學的方向。愿所有的同行們設計作業時,不再是學生單一地做數學題,而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等,設計出多種形式的作業,讓數學作業內容豐富起來,真正讓學生快樂地學習。
(作者單位 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岳陽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