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陸續在各行各業開展。對于企業在標準化建設中存在的一些誤區,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中心主任葉堅新,給出了自己獨特的解答。
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2013年底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非煤、危化、工貿等行業已有數萬家企業完成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開展標準化建設以來,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本刊記者采訪了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中心主任葉堅新。
標準化不是一場“運動”
“部分企業將標準化創建當作一場‘運動,以‘達標作為‘運動的終點。”葉堅新說,特別是在三級達標企業中,這一現象更為普遍,相當于是在打“擦邊球”。實際上,企業中一些設備設施的缺陷及隱患,并沒有及時得到梳理和完善。
葉堅新分析說,由于對一些設備設施的安全改造,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人力等,這些企業“寧愿被扣分”,只要總分達到60分以上,就過關了,也算是給地方政府一個交代。但“過關”后,一些較大的隱患卻仍然存在,成為了可能隨時會被引爆的“地雷”。
然而,標準化建設的理念就是以隱患排查治理為主線,通過全員參與,查找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危險,最終實現崗位達標、專業達標、企業達標。
有的企業把標準化建設僅當成安全管理部門的事,并未真正將隱患排查治理的要求下移到班組、崗位。最典型的就是,專職或兼職安全員到作業現場進行大檢查、抓違章。這就導致安全管理還停留在經驗管理的怪圈中。
葉堅新解釋說,假如企業安全員經驗不足,并未發現崗位或現場的隱患,這就產生了潛在的風險。而恰恰相反,如果隱患排查治理,可以由各個班組、崗位自行進行查找,那么安全基礎就牢固得多,安全管理人員也不再擔任“保姆”的角色,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處理安全管理的深層次問題。
關注深層次的管理缺陷
標準化建設的本質是,建立一套系統的安全管理方法。但是一些企業卻沒有領悟到這一點,只是機械地對照條款要求,進行標準化建設,缺乏系統性。
葉堅新仍然用安全員在現場檢查的例子來說明。他舉例說,某一作業工具,按照操作規程的要求,應該放在A位置,安全員現場檢查時,卻發現被放在B位置。于是,給作業人員下達整改通知書,要求立即整改。
“可是過兩周再來檢查,還能發現與上次幾乎一模一樣的問題。對于這種屢教不改、屢禁不止的現象,我們還發明了一個名詞‘習慣性違章。”葉堅新說,其實不只是違章這么簡單的問題,如果往深層次思考,會發現實際上是管理缺陷。為什么同一個問題,安全員一眼就看出來了,而作業人員卻熟視無睹?表面看是人的不安全行為,深入分析可能有管理上的漏洞。
“管理缺陷也可以當作是一種危險源。”葉堅新解釋說,危險源的定義就是,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和(或)健康損害的根源、狀態或行為,或其組合。“這時應分析,隱患排查時,作業人員自己的檢查內容是否全面,檢查頻次是否足夠。”
重視臨時作業活動
據葉堅新介紹,70%~80%的事故發生在檢維修時期,但我國大多數企業在標準化建設時,并沒有十分重視檢維修這種臨時作業的安全管理。
企業內大部分的操作規程是有關日常性的、常規性的安全要求,而檢維修作業并非每天都進行,所以,臨時作業的管理都變成模式化,沒有針對性和特殊性。
葉堅新曾就這個問題和許多企業探討交流過,有的企業最初不服氣——我們每次把動火、登高、檢維修等臨時作業,都當成危險作業對待,都需要填寫審批單備案的。葉堅新就讓企業拿出近一年來的10份或20份臨時作業審批單,比較其中的內容有哪些不同。
“除每張審批單的時間、地點、領導人簽字等其他欄目,臨時作業審批單中,最重要的兩項應屬‘危險源辨識和‘控制措施。”葉堅新說,可是細看每張審批單時,就會發現這兩欄的填寫千篇一律:“危險源辨識”一欄幾乎都是“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觸電、火災、其他”;“控制措施”一般都是“嚴格按相關規程操作、現場配2個滅火器、派XX(一般是專業安全管理人員)現場監督檢查指導。”
問題出在哪兒?從臨時作業的準備、實施,再到收尾的整個工作流程,有哪些特殊的危險性,并沒有人進行專門研究分析。所以,專業的安全管理人員到現場,也是根據經驗進行指揮,具體細節并不是特別清楚。
這種預先準備不周的臨時作業,很容易發生事故。如果每次的檢維修等臨時作業,都可以用一個模板套下來,也就不叫臨時作業,而是常規作業了。“臨時作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某些安全管理措施,可能僅僅只是在某一次的臨時作業中生效。”葉堅新說,即使同樣型號的機器,出現同樣的問題,但是在另外的環境中,這一條安全管理措施可能也并不一定適用。
標準化要“建以致用”
在推進標準化建設時,有的企業曾提出,企業原有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在保障安全生產方面也起到了不錯的效果,再進行標準化建設就有點重復。
葉堅新分析說,標準化實際上也是一套系統的安全管理方法,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有相似點,也有不同之處。標準化建設時,應將企業原有的管理體系中未達標的部分,參照要求進行補充,使之能夠融匯貫通,成為一套真正能為企業日常安全管理服務的體系。而不是將標準化的要求,整理成一本一本的檔案,束之高閣,應付檢查。
另外,葉堅新還提到對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的認識。他說,標準化中雖然強調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管理,但并不等于放松對日常工作中一些細節的安全管理。之所以叫重大危險源,是由于其產生的事故后果較嚴重,危害較大。如果對工作細節中的安全掌控不住,很容易將小隱患釀成大事故。
標準化建設是為了構建一個從下至上、堅實可靠的金字塔型安全管理框架。“只有最下一層的班組安全可靠,才能逐層支撐起車間安全、企業安全。因此,標準化要更多地應用到日常安全管理中。”
編輯 鄭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