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危化品和煙花爆竹的安全生產工作,國家正逐漸向本質安全型引導,從源頭設計抓起,運用標準化、信息化等手段,不斷強化基礎工作,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2014年2月21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召開視頻會議,部署2014年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安全監管工作。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副局長孫華山出席會議并講話。
孫華山強調,做好2014年度危化品和煙花爆竹安全監管重點工作,一要牢牢堅守安全生產“紅線”;二要始終抓住重特大事故防范工作重點;三要堅決打好煙花爆竹企業整頓關閉攻堅戰;四要大力提升化工園區安全管理水平;五要積極發揮中央企業帶頭示范作用;六要扎實推進安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總工程師、監管三司司長王浩水,對2014年危化品和煙花爆竹行業的安全監管工作進行了詳細解讀。
危化品 “三重點一重大”
以往,危化品安全監管強調“兩重點一重大”(重點工藝、重點危化品、重大危險源),2014年首次提出將全國60個危險化學品重點地區列入重點監管范疇。
對此,王浩水要求政府監管的出發點和著力點,要始終放在推動企業落實主體責任上。“首先是要求企業強化特殊作業環節的管理。”王浩水說,從近年來的事故情況看,特殊作業環節發生的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占總數的50%以上,容易發生群死群傷事故。要督促企業培養員工的風險意識,強化作業前風險辨識和防范措施落實。完善特殊作業管理制度,規范特殊作業環節審批把關,加大作業過程監督檢查力度。
隱患排查是預防事故的重要手段。“近年來,一些地方要求中小危化品企業聘請專家定期排查隱患,政府聘請專家對企業進行安全審計,這些做法都收到了明顯成效。”王浩水說,要督促企業按照《危險化學品企業事故隱查排查治理實施導則》的要求,認真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并高度重視信息化對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積極作用。
同時,王浩水要求各地盡快完成涉及“兩重點一重大”生產儲存設施的自動化監控系統改造,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按照《化工(危險化學品)企業保障安全生產十條規定》,提升事故防范能力;以安全生產標準化為支撐,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加強新建項目安全設計管理,力爭在項目設計階段消除設計缺陷、潛在事故隱患。
在政府監管層面,2014年,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重點突出60個危化品重點縣(涉及26個省份43個地市)的安全監管與指導,防范這些危化品企業集中地區發生重特大事故。
2014年是提升危險化學品領域本質安全水平3年專項行動的收關年,王浩水介紹說,將按照2012年發布的通知要求,突出做好“兩重點一重大”裝置設施的自動化監控系統改造,高質量地完成設計診斷改造;按照國家新確定的危化品企業外部可接受風險標準,加快城市危化品生產儲存企業的關閉搬遷工作。另一方面,推進化工安全發展規劃的實施,繼續推進化工園區安全生產一體化管理示范工作,這也是為了加快完成城區高風險危化品生產、儲存企業的搬遷。
為杜絕類似山東青島中石化“11·22”事故,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正組織開展危化品領域油氣輸送管道專項整治。王浩水介紹說,各地要逐條建立危化品輸送管道檔案,徹底摸清和掌握所有危化品輸送管線的地區分布、設計施工情況、運行參數、切斷設施、監測監控措施、是否跨越人口密集區域、是否涉及密閉空間、有無占壓等情況。
王浩水還介紹了政府在推廣成熟技術應用,以及建設法規體系方面的規劃。他說,2014年,各地安全監管部門要繼續指導有條件的企業應用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技術,進行系統的隱患排查和員工深度培訓。配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開展儀表功能安全管理系統應用試點,以及在國內大型煉化企業試點采用國際安全與可持續發展評級系統(ISRS),開展風險評估工作。
2014年,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將制定《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和《石油庫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兩項部門規章;修訂GB 18218—2009《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力爭盡早發布《危險化學品目錄》;印發《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與分類文書》《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機構條件》《化學品物理危險性測試導則》等規范性文件;適時公告相關鑒定機構和免于鑒定的危化品,開展化學品物理危險性鑒定工作。同時,還將積極推進國內外化學品安全標準對比研究工作,利用對標研究成果,加快我國當前急需的危化品安全標準制定工作。根據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改革要求,啟動危化品安全生產許可簡化的改革工作。
煙花爆竹 整頓關閉和轉型升級
“非法生產煙花爆竹行為和煙花爆竹企業‘轉包分包‘三超一改(超定員、超藥量、超范圍、擅自改變工房用途)等違法違規行為,仍是當前引發煙花爆竹生產經營事故,特別是較大以上事故的主要原因。”王浩水說,持續保持“打非治違”的高壓態勢,推動煙花爆竹企業整頓關閉和產業轉型升級,仍是2014年煙花爆竹安全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王浩水提出,各地特別是煙花爆竹非法生產問題突出的地區,要進一步落實基層政府尤其是縣、鄉兩級政府煙花爆竹“打非”的責任,充分發揮村民委員會的作用,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同時要繼續發揮部門聯席會議和聯動機制的作用,組織開展聯合“打非”行動。
除繼續對煙花爆竹重大事故查處進行掛牌督辦和較大非法違法事故查處進行跟蹤督辦外,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還將會同公安部,對非法生產問題突出或連續發生較大以上事故的地區,提請中央綜治辦掛牌督辦。并加大對非法違法事故查處的督辦力度,強化煙花爆竹“打非”屬地監管責任追究,督促落實問責制度。
2014年是煙花爆竹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換證的高峰年,政府將抓住煙花爆竹安全生產許可證延期換證的有利時機,促進企業提升基礎設施安全生產條件,堅決淘汰安全生產條件差、生產工藝落后的企業,全面推進煙花爆竹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生產過程機械化、產品管理信息化、工藝技術科技化、產品安全環保化、組織形式集團化發展,確保企業數量只減不增。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將采取診斷、培育、示范等多種措施,深入推進煙花爆竹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一要確保全部實現達標,二要提高達標質量。王浩水要求,各級安全監管部門要組織開展達標企業抽查,建立達標創建工作進展情況通報制度,對此項工作進展緩慢和走過場的地區予以通報批評。將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創建工作與相關行政許可工作有機結合,對安全生產標準化逾期不達標企業,責令停產停業整頓,不予延期換證。省、市兩級安全監管局,要重點在本地區培養煙花爆竹安全生產標準化二三級達標示范企業,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提升煙花爆竹生產過程本質安全水平和產品的安全環保等級,是減少事故發生和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的有效手段。”王浩水介紹說,自2014年起,全國爆竹生產全部采用自動裝藥機和空筒插引,淘汰手工插引、帶藥插引和手工混藥、裝藥。違規的爆竹生產企業,一律責令停產,限期進行機械化改造,逾期不能完成機械化改造的,依法吊銷安全生產許可證。同時,還將以設備技術成熟、通過安全性能論證、安全防護措施到位為前提,在煙花生產企業推廣應用自動混、裝藥機,壓藥機和亮珠烘干設備,切實做到人機隔離操作,初步計劃到2015年底,淘汰上述工序的手工作業。國家還將大力支持低感度、低爆能等安全型煙花藥劑的研發,大力推廣無硫、微煙、小藥量等安全環保型產品。
當前,廣大民眾安全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燃放煙花爆竹欲望降低,市場供大于求,是煙花爆竹企業整頓關閉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有利時機。王浩水提出,各地要大力推進煙花爆竹生產企業整頓、產業轉型、產品升級工作,引導非主產區逐步退出煙花爆竹生產,促進煙花爆竹產業集約化發展。
編輯 鄭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