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利珍 謝俊鋒
摘 要:培養學生自能學習能力應隨文進行生字教學,教給學生識字方法;以讀為本,靈活多樣,培養自讀自悟的能力;圖文結合,創造情境,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素質教育;自能學習;能力
小學是學習語文的基礎階段,而低年級更是基礎中的基礎。低年級小學生年紀小,視野窄,自控能力差,應如何培養良好的習慣,為今后的學習及素質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呢?這是我幾年來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的問題。
在實踐的過程中,我發現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學生易產生厭學情緒,制約著教學質量的提高,制約著學生素質的發展。因此必須破除舊的教學模式,建立新的教學模式。建立新的教學模式最重要的是要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果,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自學引進課堂,把課堂交給學生。也就是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能學習的水平。那么,應如何實施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呢?我結合實際,認真推敲,積極探索,在識字、閱讀、口語交際方面走出一條扎實的路子。
一、隨文進行生字教學,教給學生識字方法
“識字”是低年級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我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也就是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讓他們自己去感知、去發現、去總結規律性的知識。其中的做法可以由五點來實現:
1.學生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框出田字格中的生字和音節。
2.學生同桌檢查是不是框得對,不對的請幫其改正。
3.先拼讀框出的生字,再試讀田字格中的生字,要求讀準音節。
4.匯報生字,發現特點,記住特征,讓學生說出生字的結構和部首,說出需要注意的地方,讓學生運用生字連詞說話。
5.認識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及寫法等,寫好每一個生字。
這種生字教學,創造出了兩個結合的自學環境:第一,讀課文與讀生字相結合,知道生字的出處;第二,自己學習和互相交流相結合,發揮學生相互督促的作用,把競爭的意識引進課堂。這種教學能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過去,學生對生字教學感興趣的只占40%,而采用“自能學習”教學后,熱愛語文學習的人數增加到90%以上。學生由“苦學”到“樂學”,而且在教學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習慣和思維能力。
二、以讀為本,靈活多樣,培養自讀自悟的能力
小學低年級學生能否自能讀書,回答是肯定的,關鍵在于方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把“讀”大體分為三種:
1.識字讀
這是以識字為目標的學生通讀課文。方法主要是:指導學生自由讀,邊讀邊框出生字,接著同桌或小組互讀,你讀我聽,你聽我讀,相互發現問題并及時自行糾正。然后讓學生匯報生字,讓學生在讀出句子后讀出生字。
2.理解讀
遵照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指導學生通讀、細讀。采用讀讀說說的方法。先指導通讀全文,采用輕聲讀和自由讀形式,各讀各的,邊讀邊想,然后說說寫了什么?從整體把握課文。接著分自然段進行個人讀、小組讀、男女讀、教師范讀和錄音指導等各種訓練,同時進行重點句、重點詞反復讀的訓練。在這些訓練中,創造讀的情景和讀的競賽,達到讀準、讀好、讀出重點、讀出感情的要求。
3.欣賞讀
在理解的基礎上,為了鞏固、提高,我一般還進行欣賞讀的訓練。方法主要是再聽錄音,比比自己讀的規范與否;接著再練習讀出一定的語氣,從語感上進一步理解掌握內容,教師范讀或學生帶讀,邊聽邊體會并比較自己讀的情況;然后再練讀,讀出一定的語感,分角色讀,繪聲繪色,營造讀的環境,深入理解;為了鞏固提高讀的效果,有的課文還設計成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議議、說說、讀讀。總之,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營造讀的氣氛,進行讀的訓練,學生能入境、入情、入理,讀得朗朗上口,搖頭晃腦,進一步感悟到課文不僅語言美,而且意境美,受到感染和陶冶,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能讀書的習慣和方法。
三、圖文結合,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學生領會課文內容,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寫好作文的基礎。一個能說善說的人,不僅能靈活、機智地待人處事,而且他說的話語寫下來就是文章。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有三條途徑:一是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意識地培養。二是創設情境讓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交流。三是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進行鍛煉。低年級的學生對自然界的一切充滿好奇,他們喜歡問,喜歡說,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最能引發學生的興趣。如,教授《莊稼的好朋友》時,我先寥寥幾筆在黑板上寫出青蛙和貓頭鷹,讓學生對這兩種動物初步感知后,結合課文插圖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說話:
一個學生說:“青蛙穿著綠衣裳,眼睛睜得大大的,它在捉害蟲。”
一個學生說:“青蛙捉害蟲,它看見蚊子在飛,就張開嘴巴,吃掉蚊子。”
一個學生說:“青蛙蹲在地上,看見蚊子在飛,就張開了大大的嘴巴,伸出了紅紅的舌頭,把蚊子吃掉。”
……
這些學生分別從顏色、神態和動作說出了青蛙的特點,一個比一個說得具體、生動。看圖說貓頭鷹的也一樣。其中一個女生在許多同學說了貓頭鷹捉田鼠后,也眨了眨明亮的大眼睛說:“晚上的時候,貓頭鷹出來了,它看見田野里有一只田鼠,它就撲了上去,捉住了田鼠。”
這節課學生參與交際的人多,說的話也多,由此我也領悟到:只要順從學生的心理,啟發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學生就會在活動中仔細觀察,積極思維,大膽發言。如果長期堅持,把口語交際帶進課堂,學生就能逐漸養觀察有順序,講話有條理的習慣,并能以口語交際訓練帶動書面語言訓練,使口語和書面語協調發展。一般說來,學生如果說得清楚,他的思維也是清晰的。所以,教學中強化口語交際,對領會課文內容,落實語言文字訓練,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實踐證明,在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下,通過對“低年級學生自能學習的指導和培養”,能使學生在理解簡單的內容外,還能說清圖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自學生字,說一些通順的話,并從中掌握自學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創造出民主、寬松、和諧、合作的教學環境,這為促進學生的發展,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 黃利珍: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東石中心小學 謝俊鋒: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壩頭學校)
·編輯 張 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