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超英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增加了“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這樣兩條能力目標。這樣的調整更有利于對學生進行良好數學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當前學習及長遠的發展。
關鍵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目標
一、改善學習方法——實現學生主體
我認為好的學習方式是學生積極性、主動性、能動性、合作性和成就感等各方面的體現,表現為有“我要學”的愿望、“我能學”的信心、“自己學”的辦法,還有“一起學”的需求,及“快樂學”的體驗。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以下兩種學習方式是很有效果的:
1.前置性學習,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過程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好的問題能給學生的思維指明方向,形成動力。小學生進行的思維活動仍然具有很大的具體形象性,因此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必須要重視數學問題的創設。而問題情境創設的途徑,在于對教科書中的前置性使用和對現實生活的挖掘。
2.分享交流,讓學生形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獲得的知識中有50%是在交流中從學生那里學來的。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相互交流、共同發展的過程。培養和提高學生課堂交流能力,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情感的溝通、智慧的碰撞和經驗的提升,有利于數學語言的內化,有利于激發學生主體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正視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創設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多向的、動態的數學交流氛圍,為學生提供數學交流的機會,在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數學交流能力。
二、改進教學方式——體現教師主導
要實現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首先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備課時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教學時既要適時評價,又要進行有效調控。
1.問題設計激發主體意識
在五年級《復式統計表》一課的導入部分,可以這樣設計:填寫教材中4張各個小組男女生人數統計表后,老師沒有告訴學生要把這4張單式統計表合起來制成復式統計表,而是提出了以下五個問題:航模組男生有多少人?民樂組女生有多少人?書法組一共有多少人?書法組比美術組多多少人?4個組男生一共多少人?4個組男生和女生一共多少人?這樣五個逐步遞進的問題,讓學生感到從4張表中無法比較數據,自然而然產生了把4張表合并的需求,從“要我學”走向“我要學”。
2.充分預設把握主導方向
預設建立在對學生學習起點、認知困難的準確把握,及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生成的資源進行有效應對的基礎上。下面以《平行與相交》一課畫平行線的教學片段為例說說我的預設和學生生成的資源:
老師出示長方形白紙、方格紙、直尺、三角板等,拋出提問:你能利用這些材料創造出平行線嗎?(我的預設:對折長方形紙找到了折痕是互相平行、用直尺上的一組平行對邊描出了平行線,利用方格紙上的線條不僅找到橫著的平行線,還要找到豎著的平行線。)學生利用自己的智慧這些我預設到的方法都出現了,但在我預設之外還有學生想到了用兩塊相同的三角板拼出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找到對邊平行。
教師只有把自己放在教學的組織者位置上,充分信任學生,給予充足的探究時間和空間,師生之間才能展開有效的互動,在課堂中形成“預設生成”和“非預設生成”,這樣師生才能得到共同的發展!
3.評價導向保障目標實現
評價是一把雙刃劍,有可能促進教學,也可能制約教學。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多種方式參與活動,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綜合素質,包括認知基礎、學習愛好、情感體驗、實驗能力、創新精神等給予積極的評價。既重視結果,又重視過程是教學的理念,與之相應的評價是既關注學習的結果,也關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有更實際的價值。
參考文獻:
劉希棟.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實踐與思考[J].數學教學研究,2010(07).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覓渡橋小學)
·編輯 張 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