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燕
隨著時代的進步,對于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素質、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更需要學生具備較高的思想素質。所以思想教育工作應該同平時的教學活動融為一體,不能孤立進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愛國主義教育
化學是學生升入初三后新開設的一門課程,為了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生上第一節課時,我就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在化學工藝方面對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重大貢獻,如,我國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已經掌握了高超的冶鐵煉鋼技術,聞名于世界的我國的四大發明中有三大發明運用了化學知識,讓學生為身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在學習酸、堿、鹽時,介紹我國民族資本家侯德榜發明聯合制堿法為民族爭光的事,教育學生以后也要通過努力為祖國爭光。這些內容的加入一方面拉近了學生與化學學科的距離,同時也讓學生感到中華民族的偉大、祖國的強大,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從而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
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在日常的化學教學中,讓學生了解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如,分子、原子的可分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物質的純與不純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在進行金屬與鹽溶液能否發生置換反應的學習時告訴學生“強者上弱者下”的道理,教育學生懂得社會本身就是一個競爭的社會,每個人只有自強不息,才能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成功。化學性質很不活潑的稀有氣體以及有毒的一氧化碳等也可以為人類所利用,從而讓學生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環境保護教育
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雖然大大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但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我國在這方面尤其突出,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科技突飛猛進,但環境問題也日益尖銳。我在平時的化學課堂教學中、化學實驗過程中、化學課外活動中,不斷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同時結合化學知識中的空氣污染、水污染等內容的講授,讓學生了解環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教育學生要愛護我們周圍的環境,知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道理。
總之,思想教育與科學知識的教學要相輔相成,我們每一位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文化知識,更要讓學生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不是單純的教書匠。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做好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每一個教師的光榮使命,也是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作者單位 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礬山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