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元
常常聽到有的教師說“現在的學生難管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通過觀察一些課堂,我發現“難管理”正是學生對現狀不滿的一種表現。課堂里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獲得知識的愿望,都希望能得到教師的重視并參與到教學中來。因此,如何在課堂中讓學生全員參與,并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推動學生主動思考和學習
課堂上學生若能感受到被關注,被尊重,覺得在課堂里有了“存在”的位置,就會在教師的引導下,打開緊閉著的認知真理的“大門”。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傅雷家書》一文時,首先要求學生投入真情,品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語句積累下來。學生自主學習以后,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語句,與學生一起分析其中的含義、包含的人生哲理,并感受字里行間蘊含的深深父愛。由于讓學生主動感受,使得學生對父愛的理解有了更真切的觸動。學生的心靈就會受到觸動,此時就容易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在引導中學會放權,給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
學生往往不愿受教師擺布,他們更喜歡教師提出的一些猜想,也更愿意自己動手驗證。一位教師在教學“串并聯電路電流和電壓的規律”時,首先向學生提出了猜想。學生通過分析、討論基本上已經能夠得出結論。此時再通過實驗師生共同驗證猜想是否正確。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好奇,以及通過實驗驗證了猜想的正確以后的驚奇,最后到得出結論的興奮,都清楚地表現在每個學生的臉上。師生關系自然、融洽,學生覺得教師是那樣的可親、可愛。
三、用自身的職業素養贏得學生的信任
教師的語言、板書,甚至到著裝等,任何一個細小的紕漏都逃不脫學生的眼睛。教師親切自然、充滿鼓勵的眼神和笑容,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鼓舞。教師的眼神是安詳的,面容是柔和的,學生就會感到特別親切,感到渾身是力量,心里暖洋洋的。教師的素養折服了學生,就容易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
四、讓每一節課成為學生生命中精彩的一部分
學過的知識會隨時間而流逝,掌握的能力卻能夠伴隨人的一生。教師把學生看成是共同探索知識的伙伴,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享受,教師也從學生身上得到快樂。課堂充滿生命力,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心靈受到啟迪,智慧得到發展。在一節課中,得到的是學習的能力,也或許是一生中都不能忘記的學習的過程。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給出自己對真理的理解和展示,與大家分享。課堂是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是心與心的交流,是互相欣賞、互相提示、合作共同進步的場所,是師生快樂的園地。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第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