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萬川
一、對德育特色的認識
優質教育具有特色性。優質寓于特色之中,特色體現優質。縱觀中外名校,無不以特色著稱。我國的教育工作面臨著信息時代和國內外復雜形勢的多重挑戰,作為素質教育的靈魂與核心,德育工作的導向、動力和保障作用日益突出。而學校形成與辦學總目標緊密結合的德育特色,將有效推動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在創建學校德育特色過程中,不能把思考點只停留在建設什么樣的特色,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建設等層次的問題上,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到為什么要建設這樣的特色,為什么要用這些方法建設等深層次的問題上。
二、德育特色創建的依據
1.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
知識經濟時代的人才,首先應該是心理健康的。現代生理學家認為,從事創造性學習和創造性活動,要以個人的心理正常和健康為基本條件。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社會的變化使他們心理上的動蕩進一步加劇,所面臨的心理適應問題是前所未有的,而這些問題只依靠傳統的說教式、單一化和公式化的德育是解決不了的。
2.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
心理素質是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質,可以使個體更好地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更好地發揮個體的潛能。中小學新課改,強調課程要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認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他各項素質的一個載體,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和保證,是素質教育的奠基工程。
3.德育課程改革的需要
傳統的德育存在著內容過于陳舊、工作層面過淺的現象,而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傳統德育內容的范圍。傳統德育的教育方法主要是以“說教、灌輸”為主,其方法缺乏靈活性和有效性。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疏導法為主,在尊重、信任和理解學生的基礎上,與學生平等地溝通、交流,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自由的心靈空間,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促進學生的發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礎,可以調節學生的心理承受機制,促進德育目標的實現。
4.學生終生發展的需要
初中階段是一個人發展的關鍵期,是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形成的關鍵期。但初中學生正經歷著生活和學習的種種迷茫和困惑,因此,在初中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幫助學生驅散成長中的各種迷霧,指導其健康地成長。
三、德育特色創建的目標
1.培養學生學會做人,使學生形成自尊、自愛、自信、自立、自律、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優良品德的形成。
2.培養學生學會學習,樹立敬業、勤學精神,養成自覺自愿學習的態度,促進學生學業的成功。
3.培養學生學會創造,鼓勵學生創新,發揮學生的個性,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個性特征的發展。
4.培養學生學會生活,增強學生人格協調能力、生活適應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和競爭能力,促進學生生存能力的發展。
四、德育特色創建的措施(以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為例)
為實現“培育學生陽光心靈”的目標,學校全方位思考,從六方面著手,有序推進德育特色目標的實現。
1.思想建設
(1)讓教師更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者,更應站在一定得高度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功能、實施途徑與方法,否則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成為一紙空談。
(2)讓學生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主動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形成健康心理的前提。多種形式宣傳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正確認識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教育,進而主動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形成健康的心理。
2.組織建設
為保證德育特色項目的順利推進,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分管德育校長任副組長,行政人員、年級組長、團隊干部為組員,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班主任及任科教師負責具體工作,形成自上而下、分級管理、責任明確、齊抓共管、全員育人的工作局面。
3.內涵建設
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分為兩大方面:
(1)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學習心理健康教育、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人際關系心理教育、個性心理教育和青春期教育。
(2)補救性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以心理衛生為中心的教育內容和以心理治療為中心的教育內容。
4.課程建設
(1)堅持開設特色課程。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獨立學科列入學校課程,編寫教材要內容具體形象、文字通俗易懂,貼近初中學生心理發展的實際、貼近初中學生生活的實際,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實用性。
(2)學科教學有機滲透。新一輪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各學科教學目標中都應有“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5.活動建設
(1)團體個體心理輔導。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揮其發展性、預防性功能的重要載體,是一種有目標、有系列、操作性較強、相對穩定而又靈活機動的團體輔導形式。
(2)主題教育系列活動。“生命教育”系列活動、“美德少年”評選表彰活動、“感恩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環境教育、社會實踐……每一項活動學校都要精心策劃、認真部署,有機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并扎實推進,追求活動實效,讓學生在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中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3)陽光心靈互助活動。陽光心靈互助活動旨在充分利用集體智慧,發揮集體的力量,指導處于人生十字路口、內心迷茫的問題學生邁好青春第一步。受助學生由班主任推薦,政教處確定后建立每個受助學生的個人檔案,并將受助學生轉化工作分配給行政人員(一般一名行政人員分管1~2名問題學生),行政人員協同班主任、相關任課教師商訂幫助計劃,集思廣益,分工合作,依靠團隊的力量使問題學生逐步“遠離問題”,走上正途。
(作者單位 武進區湖塘橋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