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杰
立法保障精神障礙患者權益
文/朱杰
精神衛生工作事關民生改善、社會和諧和城市安全,有必要通過修法使本市精神衛生工作進一步納入法制化軌道健康發展。
精神衛生工作事關民生改善、社會和諧和城市安全,是城市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7月22日,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對《上海市精神衛生條例(修訂草案)》進行了初審。
談到精神疾病,社會上相當部分人有些無知和恐慌。說無知,一些人常常混淆精神病、神經病等概念;一些人不了解隨著社會發展、競爭加劇、環境變遷,精神疾病已經成為現代人比較普遍的疾病,有研究表明,近二成人一生中會患一次精神疾病;一些人不重視精神疾病的預防,不掌握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識,忽視及時治療,使疾病惡化為嚴重精神障礙。說恐慌,一些人對精神疾病談虎色變,把絕大多數輕度精神障礙患者視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惟恐避之不及;一些人對罹患精神疾病羞于啟齒,不愿就診,錯過治療時機;一些人對基本治愈的精神障礙患者有歧視、偏見,不能幫助他們完全融入社會。
目前,精神障礙患者仍屬于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的合法權益容易受到他人的侵害。第一,一些精神障礙患者或被認定為無民事行為人、限制民事行為人,或在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接受住院治療,他們的權利在相當程度上需要借助他人(主要是監護人)才能主張、實現。第二,精神障礙患者仍受到不公正、不合理對待,自己權利的主張、實現也受到社會環境的限制。第三,殘疾人有殘聯這個社會團體維護他們的權益,但是絕大多數精神障礙患者不屬于殘疾人,又沒有類似殘聯的社會團體,他們的個人權益更易受到侵犯。第四,精神障礙患者普遍比較貧困、受教育程度低,難以運用法律武器維護權益。
國際社會普遍重視精神障礙患者的權利。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一系列指導意見,幫助各國評估并最終消除對精神障礙患者權利、尊嚴的侵犯。發達國家把精神障礙患者的權利視為基本人權之一,尊重、保護這些權利的程度被視為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精神衛生立法是個沉重的話題,也是一個高尚的話題。修改法規:加快精神衛生法制建設步伐
上海是內地率先完成精神衛生立法的城市,《上海市精神衛生條例》于2002年4月起施行。該條例從精神疾病預防、醫療看護、精神疾病治療、康復等方面做了比較詳細的規定。條例的很多內容為后來各地立法和《精神衛生法》所采納或作重要參考。條例實施10余年來,本市精神衛生工作有了長足的發展,精神障礙患者權益得到保障,精神障礙診斷、治療程度不斷規范,康復、養護機構建設逐步擴大。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精神衛生工作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精神疾病預防、治療、康復、養護等方面的需求,條例一些內容不能適應精神衛生工作發展的需要,有必要通過修法使條例真正成為推動本市精神衛生工作可持續發展的法制保障。另外,精神衛生法已于2013年5月起施行,條例一些內容與上位法相抵觸,也需要通過修法實現法制統一。鑒于此次條例需要修改的內容比較多,修改采取全面修訂的方式。
修訂草案的篇幅從原來條例的7章49條擴充為9章72條,主要內容包括七個方面:
一是明確政府及相關部門職責。精神衛生既是公共衛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修訂草案規定,市和區縣人民政府領導精神衛生工作;市衛生計生部門主管本市精神衛生工作;區縣衛生計生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精神衛生工作。民政、公安、工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發展改革、財政、司法行政、規劃國土資源等行政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精神衛生工作。
二是提出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要求。修訂草案將本市近年來各類精神衛生機構設置、運行的有益經驗提煉為法條,規定本市建立以精神衛生專科醫療機構、設置有精神科的綜合性醫療機構和精神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為主體,其他綜合性醫療機構為輔助,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社區康復機構、社區養護機構和心理咨詢機構為依托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條例還對精神衛生服務、精神衛生服務機構、預防控制機構、心理咨詢機構、醫療機構、社區康復、養護機構、從業人員的具體內容作了規定。
三是加強心理健康促進工作。修訂草案對心理健康促進的社會參與、社區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心理健康促進、用人單位心理健康促進、心理危機干預等作了規定。心理危機干預的內容更是此次修法的亮點之一,規定市衛生計生部門設立的心理危機干預服務平臺,為社會公眾免費提供心理咨詢服務。
四是強化對心理咨詢機構管理。修訂草案明確了心理咨詢機構申請設立條件、心理咨詢機構名單向社會公開、心理咨詢人員從業要求、心理咨詢機構內部管理以及衛生計生部門指導監督職責。這些規定是對精神衛生法比較原則規定的重要補充,也是對心理咨詢行業發展采取的必要監管措施。
五是細化精神障礙患者看護、診斷、治療要求。這部分內容是修訂草案篇幅最大的部分,是精神衛生法規定的重要補充。在監護人職責落實方面,修訂草案要求監護人履行妥善看護未住院治療的精神障礙患者、督促精神障礙患者接受治療、協助精神障礙患者進行康復治療或者職業技能培訓等職責。在嚴格診斷、治療程序方面,修訂草案對送診主體、診斷、住院治療、再次診斷等作了具體規定,防止出現社會關注的“被精神病”情況。在診療具體要求方面,修訂草案要求實施約束、隔離等保護性醫療措施,一般不超過24小時。在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定期門診、社區隨訪方面,修訂草案規定,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出院時,經具有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精神科執業醫師病情評估,認為有接受定期門診治療和社區隨訪必要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監護人應當協助其接受定期門診治療和社區隨訪。
六是增加精神障礙康復規定。修訂草案要求區縣人民政府組織建設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機構和養護機構;街道辦事處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為公益性社區康復機構的建設、改造和管理提供保障,組織社區康復機構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就近康復的場所和生活技能、職業技能訓練;區縣民政部門應當指導街道、鄉鎮社區康復機構的組建和管理,組織開展精神障礙患者生活技能、職業技能康復工作。
七是規定相應保障措施。修訂草案對經費保障、政府引導、加強研究與教育、促進精神衛生服務隊伍發展、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醫療費用減免、就業保障、法律援助等作了規定。
《上海市精神衛生條例(修訂草案)》的修改稿即將提請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市人大及常委會相關委員會也將圍繞審議意見和社會各方意見建議,對修訂草案作進一步完善,力爭使本市成為精神衛生法出臺后第一個完成立法工作的城市,本市精神衛生工作也將進一步納入法制化軌道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