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秦皇島市第一中學,河北 秦皇島066000)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要不斷幫助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溝通書本與社會、 理論與實踐是提高思想認識和覺悟水平的重要途徑,也是思想政治課實現德育功能的重要方法。 對于當代的高中學生來說,教師如何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呢?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如果一個學生對某一門學科感興趣的話,他會學的特別認真,特別投入,效果也就相應會比較好。相反,對某一門學科不感興趣會直接影響這門學科的學習效果。 長期以來,學生對政治課的感覺和印象并不怎么好,主要是因為這門學科理論性比較強,脫離了實際與生活,偏重說教。 當然也與我們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課堂教學模式有很大的關系。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強調“三貼近”: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 只有堅持三貼近的原則,才能增強政治課教學的針對性、主動性與實效性。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就需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選擇一些經典性案例,設置一些帶有針對性的問題,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潛能。 而情境的創設應著眼于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學生實際,能讓學生從課堂中走向生活,把認知過程與生活體驗融合起來。 如在《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生活中送生日禮物這一實際創設了幾個連貫的情景, 其中有父女之間的一段對話。女兒說,小美的生日禮物真難買啊! 父親說,有啥難買的,商店里禮物多著呢!女兒說,不是為這。父親說,那是為什么呢?女兒說,上一個月,她天天看“流星雨”,這個月又迷上了“韓劇”。 我不清楚下個月她會愛好什么。父親說,原來是這樣啊。這些情境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分別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總結出這種心理屬于從眾心理。我接著問,如何評價這種心理呢? 這就使學生產生了探究正確答案的強烈愿望,促使他們自己去學習尋求正確答案。此時我并沒有滿足,而是進一步向學生說明,我們應主張社會進步,節儉同步。 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體現。從傳統美德看,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國人民的傳家寶;從我國國情看,這是民族自立自強的支撐,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從個人成長看,有利于錘煉青少年的意志,戰勝困難,成就事業。 同時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 這種參與既有學生的自主學習,又有學生之間合作學習,更有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探究學習。我們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一般都設置了大致三個層次的問題。 第一層次的問題是學生能夠通過讀書自己解決的問題。第二層次的問題需要學生之間通過交流合作才能完成的問題。 第三層次的問題是開放型的問題,需要學生之間共同探究才能完成。自主學習主要是引導學生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自己讀書,把握新課的知識結構和基本知識點,這一環節主要由學生自己完成,它主要解決第一層次的問題。 合作學習的層次高一些,因為學生之間素質存在個體差異,有一些問題單靠學生個人的能力是無法完成的,這就需要學生之間展開合作交流共同完成這一層次的問題,同時這樣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探究學習的層次更高一些,因為沒有現成的答案,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也比較大,這就需要學生與老師共同完成。 整個教學活動,學生能在參與中感受到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感受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樂趣,從而為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奠定基礎,也強化了學生踐行正確價值觀的自覺性,堅定勝,從而做到知行統一。 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影響價格的因素》這一課時,結合近年來豬肉價格上漲這一現象設置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通過閱讀教材分析影響價格的因素有哪些? 二是,聯系豬肉價格上漲這一事實分析其原因? 三是,如何控制豬肉價格不斷上漲的勢頭? 三個問題,層層遞進,既有理論知識的學習,又有實際問題的分析,更有現實問題的解決。既有學生的自主學習,又有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更有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探究學習。 既掌握了基礎知識,又提高了知識運用能力,更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我們認為,只要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參與意識,參與能力會不斷增強,學生的主體作用會得到進一步發揮,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會更好。
理念是實踐的先導,也是課改的靈魂,理念一變天地寬。一切先進的教學改革都是從新的教育觀念中生長出來的,一切教學改革的困難都來自于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 教師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不僅直接關系著教師的教育行為,而且間接地影響未來教育的性質與發展。 因此我們應當不斷的加強對教學理念的學習理解,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我覺得可以通過不斷的寫教學后記、案例分析、觀摩他人的教學成果、交流與探討、與學生進行反饋教學等方式不斷改進教學過程,要考慮教學的實效并以此作為課改的支點, 這樣才會使改革有新思路、新視角,促使自己不斷升華。 在課堂上教師要真正地做到關注學生,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結合學科教學特點,力爭全方位地落實科學素養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因此,根據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際,我們高中政治教師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應樹立這樣一種理念,即“注重學生發展,關注學生個性需要;培養科學素養,體現與人文的結合;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多樣學習方式;注意學科滲透,改變學科本位觀念;構建多元評價,激勵學生走向成功”。在教學過程中重視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同時又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學習的需要。 備課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表現,重視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在小組教學中讓學生輪流坐中心發言人。 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 做出發展性評價。
從結合教學改革實際的角度出發,開展“興趣愛好型”的社會實踐活動。 “改善形象,吸引學生,改進方法,提高實效”,“變封閉式為開放式,變說教式為實踐式”,成了我們教師的最新觀念和工作方式。為此,結合學校實際,根據學生自愿選擇的原則,我們在高一、高二年級中開設了“焦點與熱點”、“新聞采編”等形式,并以社會調查為主要形式的“社會調研”興趣活動小組。 前者主要采取課堂集中講解,課后學生按照老師要求分散實踐;后者則在教師的直接帶領下,集中進行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活動。 通過努力,我們組織學生走訪派出所,了解當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狀況、原因及預防等。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興趣,也促進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總之,隨著課改的深入,出現的問題還會更多,需要我們去認識、去思考、去解決。我們必須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既熱情傾注,又冷靜面對;既大膽前行,又穩妥探求,在教學實踐中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不斷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進行探索,從實踐中摸索和總結解決的對策, 以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率, 保證學生素質的提高及發展。
[1]中學政治教學參考[J].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