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系統治療中護理干預的作用
方 芳
骨質疏松癥;老年;護理干預;焦慮;疼痛
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開始出現退行性變化,出現骨質流失、骨密度降低、骨小梁變細變脆等,最終導致骨質松疏癥,甚至出現病理性骨折,對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當前社會逐步進入老齡化階段,因此,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已逐漸成為世界廣泛關注的問題。另一方面,隨著醫療模式的轉變,也越來越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和生活質量,對于骨質疏松癥的治療,已把如何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減輕患者痛苦、保持健康心理、提高生活質量、促進身心康復作為臨床整體護理工作的重點[1]。本研究針對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使用唑來膦酸等藥物治療后出現的心理問題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給予護理干預等綜合措施,達到緩解患者焦慮、疼痛等癥狀的目的,以探討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運用護理干預治療的有效性。
1.1 病例資料 2011年2月~2012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骨質疏松癥住院患者268例,其中女235例,男33例;60~70歲68例,71~80歲106例,81~90歲73例,>90歲21例,平均82.6歲;并發胸腰椎壓縮骨折187例,股骨頸骨折78例,橈骨遠端骨折 37例,其他骨折26例。參照WHO推薦的診斷標準[2],基于雙能 X 線骨密度檢測結果,T值<-2.5 SD,均明確診斷為骨質疏松癥或重度骨質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既往無精神障礙疾病病史,無并發其他嚴重骨科并發癥;排除未能控制的心腦血管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繼發性骨質疏松癥等干擾骨代謝疾病的患者以及3個月內使用過其他影響骨代謝藥物者。研究開始前,對入選對象進行了充分的知情告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按患者住院單雙號分為干預組138例和對照組130例,兩組在一般情況、疼痛強度分級、骨密度、骨折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人群骨折類型分布(例)
1.2 方法
1.2.1 藥物治療 對照組給予唑來膦酸(國藥集團國瑞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955)4 mg,用10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后靜脈滴注,1次/年;同時長期口服鈣爾奇D(美國惠氏,國藥準字H10950029,每片含鈣元素600 mg,維生素D3125 IU)2片,1次/d。以12個月為觀察周期。干預組在對照組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輔以護理干預綜合治療,包括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心理干預治療分為患者互助治療、個別心理治療、社會家庭的支持性心理治療等。
1.2.2 護理干預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護理、飲食調整以及功能鍛煉、出院隨訪等;給住院患者創造舒適的治療環境:保證病房的采光、通風良好,床單干凈、整潔;醫護人員隨時觀察患者的情緒、疼痛及睡眠等方面情況,及時對癥給予鎮痛、安眠等處理措施。
干預組除上述措施外,還給予下列護理干預措施:(1)健康教育干預:患者入院后由主管護士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并對患者及家屬關于疾病的認識等情況進行了解,以此為根據制訂患者的個人健康教育目標,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指導,并建立健康檔案以便患者出院后病情隨訪。同時將健康教育內容匯編成冊發送患者,以幫助患者及家屬對疾病建立客觀正確的認識,進一步明白堅持長期治療、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和功能鍛煉對改善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意義。(2)心理干預:由于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長期受慢性疼痛及關節活動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焦慮和疼痛評分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①P<0.01;與同時間對照組比較,②P<0.01
障礙等病癥困擾,在心理上易出現焦慮、抑郁等問題。因此,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同時,應用支持性心理干預,如介紹良好病例、開展患者互助治療、社會家庭的支持性心理治療等,能有效穩定患者情緒,消除焦慮抑郁,促進改善軀體癥狀,使患者機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及生活質量均得到提高。(3)用藥指導:告知患者正確的服藥知識及方法,注意用藥安全等,提高遵醫行為。(4)飲食干預:指導患者攝取富含鈣、適量蛋白質、低鹽的均衡飲食,利于身體對鈣的吸收等。(5)功能鍛煉: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能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骨質疏松的發生,且運動是各種骨質疏松癥治療方法的基礎,功能鍛煉更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老年患者骨骼韌性下降,不當的運動易引發脆性骨折,特別是髖部骨折,會導致長期臥床,死亡率很高。因此在鼓勵老年患者適當進行有氧運動的同時,尤其要注意防止跌倒等引起的骨折,活動肢體時動作要輕,避免外傷等。(4)出院指導: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加強醫患溝通,建立暢通的患者隨訪渠道,做好出院指導及隨訪工作。采用定期門診復診、電話隨訪和家庭走訪相結合的隨訪形式,出院后1個月內每周隨訪1次,以后3個月、6個月、1年各隨訪1次,督促患者堅持長期服藥和功能鍛煉等。
1.3 檢測指標 采用SCL-90自評量表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A)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定,觀察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焦慮程度、疼痛強度、骨密度及生活質量的變化。每月隨訪記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的骨痛變化,參照《骨質疏松癥癥狀分級量化表》:疼痛強度分為0~4級,按簡化McGee法分為0~10度,其中0度記0分,1~3度記2分,4~6度記4分,7~9度記6分,10度記8分。
治療前兩組焦慮評分和疼痛評分均沒有顯著差異(P>0.05);治療1年后,兩組的焦慮評分和疼痛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1),但是干預組比對照組降低顯著(P<0.01)。見表2。
骨質疏松癥具有較高的患病率,可引起嚴重的不良后果,使患者的醫療費用支出巨大并造成沉重的社會負擔[3],目前我國已經開始步入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所以防治老年骨質疏松癥具有重要意義。骨質疏松癥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有身長縮短、駝背、骨骼疼痛與骨折且反復發作等體征,退行性骨質疏松可并發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股骨頸骨折或橈骨骨折等,致使患者生活無法自理。除了原發危害外,長期慢性疼痛及關節活動障礙可引發患者的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以及一系列與個人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問題,給患者造成極大的痛苦[4-5]。隨著生物醫學模式的轉變和人們對健康的要求不斷提高,醫療護理的目的不僅是保存患者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護理健康干預被公認為是許多疾病治療成功的關鍵[6]。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不僅能解決老年患者的負性情緒及心理問題,還能使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疼痛癥狀得到更有效緩解,所以是有效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基礎。通過對骨質疏松癥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心理和行為的有效干預,使患者的焦慮情緒得到了明顯改善,減輕了焦慮狀態的程度,疼痛程度亦下降明顯。而且護理干預的實施在門診及隨訪中皆可便利實施,效果明顯,極大提高了患者對骨質疏松癥的認知程度,為實現患者的行為習慣改變,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和功能鍛煉的主觀能動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對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在進行常規藥物治療的同時,還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況,根據病情針對性地進行護理干預綜合治療,可有效地改善老年患者的病情,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
[1] 肖蕗.心理干預對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焦慮的影響[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4:153-154.
[2] 周丕琪,沈霖,楊艷萍,等.密固達治療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1,19(6):36-37.
[3] 張紀淮,楊定炸.應重視骨質疏松癥的防治[J].四川醫學,1992,13(1):44-45.
[4] 石榮光,李冬梅,王琳,等.創傷骨折患者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心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1):21-23.
[5] MacLean C,Newberry S,Maglione M,et al.Systematic review: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s to prevent fractures in men and women with low bone density or osteoporosis[J].Ann Intern Med,2008,148(3):197-213.
[6] 葉任高.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00.
610072 成都,武警四川省消防總隊醫院醫務處
R 473.5
A
1004-0188(2014)06-0658-02
10.3969/j.issn.1004-0188.2014.06.034
201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