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宇超
(赤峰學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蒙古 赤峰 024000)
大學生體質健康調研與反思
——以赤峰學院為例
紀宇超
(赤峰學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蒙古 赤峰 024000)
大學是培養人才的不可或缺的機構.其學生的體質健康決定著國家未來人才健康狀況.因此,大學生體質測試成為醫學研究的重要課題.通過對赤峰學院學生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整體性指標進行分析,以期提出目前大學體質健康相關的相對對策與建議.
大學生;學生體質;反思
時下,大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已成為學者和醫務人員共同關注的話題,尤其是對于高校附屬醫學人員與學者來說,大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已成為重要研究的話題.從2009年起,國家教育部與體育局為主導,聯合衛生部門進行第二次全國國民體質檢測.其結果顯示:國民體質與第一次國民體質檢測結果同比下降10%左右,其個體的身體素質、機能狀況都有所降低.同時,針對學生群體進行以各高校為重點的詳細普查,其指導理念“以具體、真實數據為主導”進行詳細體質測試.其中,地方性院校的大學生體質健康問題一度為教育部和體育局所關注.
為強化其群體研究的可靠性、準確性、客觀性,依據《國民體質健康評價標準》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來為指導性依據.進行相應指標的選擇與檢測.根據測量學的指標進行國家大學生體質指標測定過程中,其指標通常是以身體形態學、身體機能狀況、運動機能測試以及心理素質測定為主.
1.1 研究對象
赤峰學院全日制在校生以2011級、2012級、2013級為研究對象,采用整體抽樣與分層抽樣相結合.
1.2 研究方法
抽樣調查法與實驗測試法相結合作為主要研究方法,結合邏輯分析與數理統計.選擇測量學所需指標:身體形態、身體素質、生理機能與心理素質進行相關的測試.
2.1 克托萊指數對比
身體形態是身體外觀的整體特征,也是生理機能的外部體現.其身體外在形態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生理機能能力的高低.因此,身體形態測試成為體質測試的首要測試指標.通過醫學檢測指標與測試學指標的結合應用.選取克托萊指數分析法:體重/身高×1000進行比分析,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身體的充實程度,指數越大,相對體重越大[1]體育測量與評價P82.其18—25歲平均值分別是343(男子),324(女子)(如表1).從測量結果來看,大學生指數超標數47%.

表1 克托萊指數標準值
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體重超標,已可以說是.幾乎近一半以上的大學生超重,其現象成因需要進一步進行.從生理機制的角度上進行分析,能量的大量積累是成為超重或者說肥胖造成的主要成因之一,縱使現在有部分研究成反對狀態.其觀點是肥胖的生成率與基因成直接關系.
對于大學生而言,能量的大量的堆積.通過分析可知,運動的缺失則成為主要的成因之一.從調查中發現,59%的女大學生常見的健身方式僅僅是走步的方式,并且,僅僅見于慢走的方式.而參與其他運動方式僅限于大學體育課進行過程中,并且,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的狀態.同時,對運動與超重的關系理解相對淡薄也是其難以進行積極運動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肺活量指數比
從研究結果來分析,根據國家體質測試指標進行對照,18—25歲女大學生介于2400—3500mmHg,男性是3500mm _5000mmHg之間(如表2).從對照分析來看,89%的女大學生評定結果處于下等水平,37%的男大學生處于下等水平.總體上來講,其大學生肺活量與國家標準指標體系相比,有著較大的差距.

表2
心肺功能的主要指標之一是肺活量,通過肺活量可以顯現出機體的工作能力,內臟器官對身體運動的適應能力.以大學生個體為總體進行比對,肺活量的下降也是說明大學生運動相對較少的一個重要的體現.同時,從年級分段的其礎上來分析,大一的學生好于大二學生,而大二的學生則略好于大三學生.這與大一、大二開設體育教學課有直接關系.
通常大學體育教程開設于大一與大二學習期間,而到大三階段已不再開設大學體育課程.其運動相關的體系則由個體自身所構建,進行自我學習與鍛煉.
3.1 健康意識相對缺乏
通過對身體機能與身體形態的部分指標指數來進行對比分析,可以得出赤峰學院本科生的健康體質水平僅限于處于健康與亞健康之間狀態.應該進行深入的思考.從心理學進行思考,將健康的意識歸結為人體思維的世界.然而,這一思維的具體體現,則顯現在主體對健康的認知和掌控能力.大學生群體是一個成長與學習的群體,是一個健康價值觀培養的受體.而現行大學生思想意識中,對健康的認知,僅限于“生病”“祛病”的狹小的范疇內.而廣義上的健康認知相對較為匱乏.健康四維論提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與社會適應.然而,其前提與協同點在身體健康是第一位的,如果失去了身體健康,其他的都可能是毫無意義.
從大學生體重的超標的程度上來講,現行,大學生對體重的影響與健康的意識遠遠未能提到身體能力建構角度上來,更多的個體僅僅是限于生命的維持與維護.這樣,其超重的可能指數有所增加也不足為奇.
3.2 運動意識相對缺乏
運動對身體機能與生理機能健康提升與提高的重要生理意義,在當前的認知情況下,已是無可爭辯的.然而,從實踐推行力的效果來看,思想意識轉化運動能力的執行,尚需一定的準備,包括情緒準備、生理準備、外界適應準備等等.尤其是對于尚未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的大學生群體來說,參加有系統、有規劃、有質量的運動,則顯得異常困難.因此,其生理機能,無論是靜態下,還是動態中處于低下運動能力維系狀態則常常顯現在大學生群體中,這一運動意識的培養則成為重要因素.
3.3 缺少醫務監督,營養失衡
對于大學生個體來說,其生長發育的高峰期.其對營養的需求遠大于成人個體,然而,在大學生飲食方面則難有系統的規范與認定.通常個人習慣于興趣引導與營養引導方式去進行飲食,而前者占大多數.因此,導致大學生肥胖與體質下降,也成為其重要因素之一.另外,更重要的是缺少日常正常的組織性醫務監督或者個體自身的健康監督,個體不能及時發現個體自身的體質下降和體重增加,而在醫務監督的測出后,可能出現難以改變的狀況.由此可見,醫務監督將是一種重要手段,在大學生體質把握的過程中.
4.1 培養規律性的醫務監督手段
對于大學生來說,個體醫務監督是極為有必要的.通常情況下,個體對健康的重視程度,來源于健康的檢查與反饋.個體在進行醫務監督的過程中,能夠對個體自身的健康情況有所了解和掌握,同時,對個體的評價有著一定程度上的認知.從而進行自我健康管理意識的構建,在大學生個體的生長過程中,及時跟進的醫務監督成為一種必然,也是對體質健康促進的一種重要保證.進行醫務監督可以給學生未來健康生活方式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參考.尤其是規律性的醫務監督對于大學生的體質健康來測定更為關鍵.除了學校組織的體質檢測外,要結合體檢查結果進行全面的、綜合的進行評價,提出相應的運動處方.如果出現身體異常,應及時安排就診或治療.
4.2 制定合理的健身與健康計劃
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健康與學習是相互依托的.針對不同群體來說,無論是超重,還是心肺功能不足的學生個體.有效的健身與健康計劃更為有效,通過對個體生理機能的測試,包括身體指標的檢查,結合神經系統、肌力系統、呼吸系統與內臟功能系統測試,進行合理的自身評價,進行運動類型、運動時間段、運動頻率與運動強度等相關指標的確定,來個體化制定大學生自身的健身計劃,為增加大學生體質健康而服務.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與國家教育重視程度相關,也與個體自身的健康意識有直接關系.因此,對于大學生來說,健康計劃將成為必然趨勢.同時,承載著大學生身心健康促進的重要功用.
4.3 制定合理的評測練結合制度
大學生體質測試,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成為高校醫療體育健康三元理論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高校大學生體質測試,能夠得出學校的整體鍛煉水平與醫療健康的水平.然而,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更多側重于測,而輕于反饋,更多的是側重于對大學生健康結果的批評,而輕視對改善大學生體質水平下降原因的實質性透析.更為關鍵的是缺乏可操作性的運動健身計劃的實施方案,結合醫療體育學科,進行大學生體質水平提高的相應舉措.采用合理的評價指標即通過國家大學生體質檢測而得出一定的結果,但是,通常情況下,其鍛煉的健身計劃并未能與體質檢測結果相匹配,導致測量與評價,評價與健康計劃的制定,相互脫節.因此,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大學生個體以興趣取向為主要出發點,進行健康鍛煉占有絕大多數,使得體質健康與身體檢查形同空設.難以達到國家體質健康測試與體檢的督促作用的發生.
以赤峰學院大學生體質測試結果與分析進行個案研究,這一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實踐指導作用.通過對基層地方性院校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分析與思考,更好地為全國大部分高校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與促進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參考.
〔1〕楊新,盛燕茶.體質指數與大學生體質健康指標相關關系的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6(05).
〔2〕蘭健,邱新宇.BM I值與唐山市大學生體質健康指標相關關系的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8(06).
〔3〕蘭健,王大川.大學生體質健康指標與BM I值分布特征分析[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3).
〔4〕曹立春.體質指數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指標的影響[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9(06).
〔5〕崔世君.浙江省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發展變化趨勢分析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9(01).
R19;G455
A
1673-260X(2014)07-0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