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慧英 宋秋玲 朱衛波
【摘 要】醫療職業的特殊性要求醫務工作者要具備高尚的醫德,近年來發生的醫患糾紛事件把醫學生醫風醫德教學推到了風口浪尖,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重要話題。本文對醫學生醫風醫德教育的策略進行了分析,希望對于提高醫學生醫德醫風帶來一定幫助。
【關鍵詞】醫學生 醫風醫德 醫患關系
醫學生的臨床教學階段,是培養其綜合動手能力、臨床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其職業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醫學生的業務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不僅決定了以后的就業情況,也是醫務工作者精神面貌的重要體現。
一、開展醫風醫德教育的必要性
醫學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是醫療衛生行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對醫學生進行醫風醫德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傳統醫風醫德受到了嚴峻的挑戰,醫務工作者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了變化。個別醫務工作者缺少責任心,缺少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西方拜金主義思潮也對校園內的醫學生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導致一些大學生的理想和信念逐漸模糊,因此,及時對醫學生進行醫風醫德教育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
二、醫學生醫德醫風教育現狀
1.醫學生及學校對醫風醫德教育認識不足
醫風醫德教育是針對醫學生開展的職業道德教育,有效的醫風醫德教育能通過有步驟、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塑造學生的醫德信念、醫德情感,培養合格的醫務工作者。然而,有的醫學院校為了追求辦學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醫風醫德教育,在教學安排中缺少醫風醫德教育內容。一些醫學生對醫風醫德教育的認識也不全面,選擇本專業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好就業或聽家人安排。
2.醫學生醫風醫德教育缺乏系統性
從醫學生入校開始,醫學院校就應開展全面而系統的醫風醫德教育,但一些醫學院校除了在開學典禮上誦讀一些誓言,偶爾舉行幾次講座外,都是學習基礎課、專業課,很少再進行醫風醫德教育。《大學生思想品德修養》也沒有對醫學生進行特殊的醫風醫德教育。
3.醫風醫德教育效果不理想
在學校、學生不重視,教育力度不足等原因的影響下,醫學生醫風醫德教育的開展往往得不到真正實行,醫風醫德教育的效果也就不夠理想,對醫學生的就業及就業后的服務效果產生了不良影響。
三、醫學生開展醫德醫風教育的有效途徑
1.加強對教師、輔導員的思想教育
古人云“無德不成醫”,因此,醫者應有惻隱之心。醫學生的醫風醫德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的影響,為此,教師首先應樹立高尚的醫德,熱愛教育事業,為人師表,以身作則,不僅要傳授醫學專業知識,還要在日常教學中教育學生將來如何敬業和奉獻。學校輔導員、帶教老師與學生接觸較多,在感情上也容易溝通,其醫風醫德、言行舉止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和輔導員先樹立高尚的醫風醫德,對培養學生的良好職業操守有決定性的導向作用。
2.在日常課堂教學和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醫風醫德教育內容
德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多個途徑和多個辦法的綜合運行,學校除了安排專業的德育人員外,還要拓寬德育渠道,在課堂教學和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德育因素。各專業教師在傳授專業醫學知識的同時,還要把醫德教育貫徹到課堂教學中,運用現實中的先進典型和歷史上的著名事跡來教育學生。把當前社會上一些醫風不正、投機取巧的行為當成反面教材,為醫學生的行醫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校園文化具有育人功能,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醫風醫德教育能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醫風醫德。可以通過學生會、團委及各種社團活動舉辦醫風醫德知識競賽、有獎征文等活動,或以護士節等為契機開展各種文藝演出活動,使廣大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增強責任感,牢記醫德。
3.增加醫學生社會實踐,完善醫風醫德評價
社會實踐是開展醫風醫德教育的重要途徑。醫學生臨床時間長,在實習期間,醫學生學會把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與醫護人員、患者接觸,初步融入社會。醫院可安排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的醫師去帶教,在實習過程中,帶教老師通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潛移默化的教育使醫學生不斷激勵自己,提高自己,主動培養自己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為醫學事業獻身的精神。最后,還要建立完善的評價制度,把學生的醫德表現反映到考核表上,對評價不良的學生進行批評處分,對表現良好的給予支持和肯定。此外,還可安排學生積極進行社會實踐,向貧困山區提供醫療幫助,通過社會實踐增強學生的愛心,自覺樹立良好醫德。
結語
醫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醫療工作中在工作中需遵守的行為準則。醫學生是未來的醫務工作者,其醫風醫德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危,也關系到千家萬戶的悲歡離合。從各個方面加強醫學生的道德建設,既是實現醫學生自身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健康運轉的內在需求。
【參考文獻】
[1]尚醒立.當前高職高專醫學生醫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1(02).
[2]趙建立.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1).
[3]Jo Brown,朱春艷.臨床溝通如何成為英國醫學教育的核心部分[J].復旦教育論壇,2008(06).
[4]李強翔,譚華清,李楊,敖翔,楊翊翔,龔鐵逢.醫學生人文素質及職業道德教育的探討[J].重慶醫學,2011(27).
[5]董平,魏穎,付麗,王曉燕,吳利納,梁立智,魯楊.醫患關系現狀與醫學教育發展對策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09(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