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強
隨著西方價值觀念的不斷滲透,當前中國社會價值觀正在由一元向多元發展,原主流價值系統已受到挑戰,失去原來全面主導、支配人的行為的地位,而新的主流價值體系尚未形成,更難說已經處于支配主導的地位,各種不同價值觀的相互沖突尤其激烈。在這種背景下,教師核心價值的認同危機與重構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關注與深入研究。
1 價值、核心價值、價值認同的概念
哲學范疇的價值是指客體的存在、作用以及它們的變化對于一定主體需要及其發展的某種適合、接近或一致;核心價值是相對一般價值而言,核心價值在價值體系中起主導和支配作用,一般價值從屬于核心價值;價值認同是指人們對社會的傳統觀念和道德習俗等的基本原則有趨于一致的傾向,并表現為共同價值觀念的形成。教師與其他主體一樣,有生存、享受、發展的需要,具有社會成員的一般價值觀,但教師這一特殊職業,又不同于其他主體,有其自身的核心的群體價值觀,即教師核心價值觀。
2 價值多元化視閾下教師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危機
2.1義利觀沖突導致教師對價值評判的功利化
義利關系是價值觀的核心,如果“義”主要強調社會價值、精神價值的話,“利”則主要強調個人價值、物質利益,教師傳統的價值觀基本傾向于輕視物的價值,抬高人的價值,在義與利面前,不會為利益所動。受西方義利觀的影響,當下教育的功利化行為逐步強化,學校的辦學目的出現各種意圖,一些教師的價值觀和信念發生了動搖, 淡化了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追求, 過分看重名利和個人價值, 過分追求物質利益。比如為了評職稱,不靠真才實學,而是想方設法拉關系走后門、請客送禮;有的大搞學術腐敗抄襲別人的科研成果,嚴重地污染了學術環境, 影響了學術聲譽, 阻礙了學術進步, 同時也影響了社會發展和民族創新,逐步使得教師在價值多元化視閾下出現了核心價值判斷的認同危機。
2.2幸福觀沖突導致教師對價值評判的極端化
幸福感是一種主觀感受, 是需要得到滿足、潛能得到發揮、力量得以增長所獲得到持續快樂體驗。教育是心靈的事業,教師幸福是以教師為職業的人憑借自己的心性能力在教育生涯中積極創造和享用幸福資源, 自由實現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價值的一種生存狀態。在價值多元化視閾下,中國傳統的幸福觀始終是寓個體于整體之中, 寓個人于民族和國家之中, 探求的是民族和國家的整體幸福,完全忽視個人的幸福,而西方更多的時候只關心個人幸福,在這種幸福觀的沖突下,部分教師開始重新評估自身的幸福價值觀,思想上出現了分化,有的認為教育只是謀生的手段,教育只是追求個人的幸福的一種方式,導致教師對價值評判的極端化。
2.3自由觀沖突導致教師對價值行為準則的困惑
西方的自由價值觀尊重個體價值,重視個體自由,占有、支配私有財產的自由以及宗教信仰的自由等,傾向于減弱外在權力的約束來達到自由,更多追求的是一種外在的物質自由。中國文化傳統中的自由追求沒有求助于外界的超自然力量,而是反躬自身,借助于道德自律來實現個人的行動自由,追求的是道德和精神層面的自由,要擁有這方面的自由,就必須克制個人私欲。在這種自由觀的沖突下,教師要成為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是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自主做出選擇的自由還是應該在道德自律下實現個人的自由之間相互沖突,從而導致教師價值行為準則的困惑。
3 價值多元化視閾下教師核心價值觀的重構
3.1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一元主導作用
價值體系可以多元,但起支配作用,占主導地位的價值只能是一種,這就是核心價值體系。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作為社會價值體系中的主流價值形態的核心價值體系,它表征著社會意識形態的本質,決定著社會意識的性質與方向。我們應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導向作用,引領廣大教師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使全體師生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深入持久地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著力解決教師道德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推動良好校園風氣的形成;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于學校教學、管理和科研的全過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的各種社會思潮,促使廣大教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為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立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此外,堅持一元主導,不是完全否認其他價值觀念,兩者是主導與支配的辯證關系,其他價值觀念從屬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3.2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實踐活動
利用政治學習、開辦講座、舉辦圖片展覽和建設相關網絡文化成果等多種方式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實踐活動,以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確立教師的宏偉人生信仰;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導向,樹立教師的遠大人生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旗幟,形成教師的堅定人生信念;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準繩,培育良好的校園道德風尚。在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中,始終堅持理論引導與實踐應用相結合,注重方法創新,表彰先進典型,進行經驗總結。
【參考文獻】
[1]鄒宏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論綱[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2]孟慶東、孟令臣.淺議高校教師價值觀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0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