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承蓉
【摘 要】在現在的激烈的人才競爭、復雜的工作環境中,原本被認為“動手能力強”的廣大職校生越來越不能適應靈活多變的現場問題。因此,推行工學結合、頂崗實習、引廠入校的培養模式成為強化職校生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工學結合 人才 技能 高素質
我國職教發展的歷史較短,但盡管如此,近些年來,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國家以及社會各界的重視,而職業教育應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也是教育部門和社會所關注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在中等職教教學以學生較高職業道德、職業技能來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呢?下面,我校堅持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引廠入校的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效果顯著,我認為要做好工學結合有以下幾步:
一、中職生心理現狀的分析和轉變
1. 中職生現狀的分析
中職學校生源素質差已經是眾所周知的問題了,他們一般在思想、行為方面比較放任自己,對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更是熟視無睹,自我管理能力差,上課遲到、早退、曠課、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等。在學習方面缺乏主動性,學習懶散,上課注意力分散,看小說,玩手機等。在生活方面追求享樂,在家當慣了“小皇帝”“小公主”,過慣了“有利先享”的“自我”為中心的生活,在校集體觀念淡薄,只講權利,不提義務,只求索取,不講奉獻,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依賴性強等。
2. 中職生不良現狀的轉變
以上種種情況,都是中職學校中普遍存在的現實問題,若不解決而盲目的就進行工學結合,必然會對學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影響,會加劇他們的自卑心理,更無法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因此轉變這些狀況尤為重要。
二、加強體育鍛煉,做好工學結合
1. 強健的體魄在人才培養模式中也尤為重要,這不僅關系到他們是否能堅持完成工學結合的任務,還直接影響他們將來應對社會競爭的自信心。所以堅持早操、晨跑是重中之重。除此之外,多開展集體活動,培養他們各方面的才能,并進行一些比賽,促進他們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我校從入校就要進行一周的軍訓,接著是體操比賽、運動會、集體舞比賽等集體活動。還開展有輪滑社、街舞社等學生喜愛的活動。
2. 做好工學結合。中職生對企業不熟悉,缺乏對企業文化的了解和認同,使得不少中職畢業生社會適應能力較差,在跨出校門進入企業時很難適應企業的管理環境,無法在企業里找準自己的位置,甚至被企業淘汰。因此在有一定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和基本技能素質后,推行工學結合,與企業進行合作,讓學生下到企業做1~3個月的社會實踐,使學生親身體驗、感悟職業道德要求極其重要。
三、嚴格規范學生行為,培養企業合格的中職生
企業的管理嚴格剛性,紀律要求更是近于苛刻,基于企業文化對員工的切實要求,學校也要從行為規范、紀律上對學生嚴格要求。學校也要要求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營造學習氛圍;企業強調員工人際關系的團隊精神,學校也積極開展活動,培養同學之間友誼與和諧,情感與理解,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道德情操。企業員工有著堅忍不拔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我校就在全校學生中選拔“志愿者”,參加各種社會勞動和集體活動,并給予獎勵,在全校刮起了“肯吃苦”之風。
而以上種種不僅僅是企業需要的良好素質,更是作為一名合格的中職生應有的素質。
四、引廠入校,強化專業技能
“引廠入校”也是推行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中的重要環節。[1]通過“引廠入校”,為學校開展實訓教學營造良好環境,在運作過程中,企業保證學校利用企業及設備進行實訓教學和學生實習操作,拉近專業教學與生產的距離,實現了完整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的“零距離”對接,可共同組件研發機構開發新產品,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明白創新對他們今后就業、創業的影響,激發他們創新的動力[2]。我校的汽修專業,就將一汽大眾維修店引入校園,通過學生親身體會企業的文化和要求,更進一步的促使學生學好專業技能。
五、頂崗實習,校企雙贏
頂崗實習是職校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關鍵教學環節,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學生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全面提高就業能力的重要途徑。
學生在有了強健的體魄、一定的企業文化素養和扎實的專業技能后,通過一年左右的時間頂崗實習。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既能運用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學到書本上、課堂里學不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又能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和團隊合作的精神,同時,頂崗實習也為學生走向社會,找到就業崗位做好了準備。
學生親身體驗了在企業當職工、在頂崗崗位上工作的滋味,既知道了工作的辛苦,又體會到了工作的快樂,從而樹立了以勞動為榮、以懶惰為恥的好思想,從思想上、身體和心理上為就業做了準備,既提高了就業能力,達到從業基本要求,最終實現順利就業,又滿足了企業的用人需求,實現了校企雙贏。
總之,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是一項長期而又細致的工作,我們要以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為契機,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學生就業能力,提高辦學水平,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
【參考文獻】
[1]上海市市北職業高級中學. 中職學生行為規范教育融合企業文化的實踐.
[2]李煥生. 引廠入校視閾下職校生職業素養培養模式探索. 機械職業教育,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