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鶯
一、什么是語言仿編活動
語言仿編活動就是在幼兒學習理解文學作品內容及構成的基礎上,結合已有的生活知識經驗,仿照文學作品中某一部分的語言結構框架,進行擴展想象,編出自己作品的過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曾提到: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所以在幼兒對文學作品的學習、理解和體驗已經達到了較好程度的基礎上,教師可進一步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讓幼兒擴展自己的想象,并創造性地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想象,提高幼兒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教師怎樣更好地組織幼兒進行仿編活動
(一)為幼兒提供成熟的語言樣本
《綱要》中提到“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故事、詩歌都是幼兒喜歡的兒童文學作品,里面生動形象的語言,重復的情節描述,都為幼兒學習說話提供了成熟的語言樣本,這些樣本可以讓幼兒模仿、記憶并創造性的運用到生活的其他場合里去。
文學作品中,幼兒常常會遇見一些十分貼切的象征性的語言。如故事《我們班是動物園》中一些形象化的語言,能夠更清楚、更準確、更形象地表達各種思想。幼兒在傾聽的時候,會獲得一種滿足的愉悅感。逐步熟悉、運用這樣形象化的語言,會使幼兒的表達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
(二)不斷擴展詞匯量,培養幼兒自覺獲取語言材料的能力
學習文學作品,是擴展幼兒詞匯的重要途徑。一篇故事中含有對幼兒來說的若干個新詞。如“亮亮在空地上騎著一輛小自行車。他兩只手握住車把,兩腳使勁一蹬,沖啊——自行車沖了出去。”幼兒可能原來沒有掌握“握住”“使勁”“一蹬”等詞匯,但是在傾聽故事的時候,故事的上下文中有幼兒原有的經驗內容,根據內容來判斷不懂的新詞,就能迅速地把握新詞“握住”“使勁”“一蹬”的大概意思。
在語言文學活動學習中,對于一些詞意比較復雜,并且有一定抽象意義的詞,教師都要通過組織一些活動,或各種動作來表現詞意,這樣有利于幼兒對詞意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形容人的表情的詞,在幼兒表演故事的時候,就可以加上動作輔助表情表現出來。
(三)仿編的內容應情節簡單有童趣,語言有一定的結構框架
如仿編故事“我們班是動物園”這個活動,要在幼兒已經非常熟悉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教師給幼兒再次創設一個新的情境——“看看說說畫畫小動物”。 老師把幼兒自己收集的各種小動物圖片或一些相關信息資料布置成一個動物園地,大家在一起說說看看。幼兒結合自己準備的小動物知識信息,相互間談談這些小動物外形,說說它喜歡吃什么、怎么運動等一些習性。這種溫馨的學習氛圍,很助于孩子健康成長。
(四)討論與示范
在仿編活動開始時,教師組織幼兒對將要仿編的作品做簡單的討論,引導幼兒注意仿編的關鍵問題。例如:仿編故事“我們班是動物園”,就可以讓幼兒談談“老師真的是×××小動物嗎”“為什么把老師說成是×××小動物”“他們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你和哪個小動物的某個地方有相似處”“是不是也可以這樣說啊”。
接著教師進行示范,通過示范進一步啟發幼兒的想象。教師的示范在啟發幼兒想象的同時,又能幫助幼兒將自己的想象納入一定的語言框架結構中。仍以“我們班是動物園”為例:爸爸生氣的時候,聲音很大,脾氣也很暴躁,像發怒的獅子。可以說成“這是我的爸爸,其實……,他是一只大老虎,發起火來嗷嗷叫。”“這是……,其實……,我是……”就是要仿編的語言框架。
(五)幼兒想象與仿編
教師示范之后,幼兒開始進行想象與仿編。為了幫助幼兒熟練地掌握思路,教師可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具,讓幼兒借助于某一圖片或實物來仿編。如果仿編“綠色的世界”,可以為幼兒提供其他各種顏色的眼鏡,讓幼兒戴上這些各色眼鏡來觀察周圍世界,然后仿編。再如仿編“我們班是動物園”,需要幼兒調動所有先前知識經驗,把對自己或他人已有的感知與對小動物的認知進行交融結合、歸納總結,找出他們相似處。最后能套用“這是……,其實……,我是……”這個語言框架進行表述。
(六)串聯與總結
在幼兒分別編出自己的詩歌或散文、故事段落后,教師可引導幼兒將原來的作品復述下來,然后將幼兒仿編的段落加上去。這樣的串聯與總結,要求教師在幼兒仿編時,隨時記錄幼兒仿編內容。也可在一定背景音樂的基礎上,幼兒在眾人面前,有次序地一一將自己的仿編作品表述給大家。使幼兒有成就感,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和詞匯量,所以仿編時在結構上的限制要相對少一些,允許幼兒大膽想象進行再創造。
三、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規范幼兒的口語表達
幼兒對語言結構的敏感性是逐步地熟悉、理解作品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比如 “我們班是動物園” 這個活動中,幼兒感覺到可以把動物和人的某些特征進行比較,用一種比喻的形式,借用“這是……其實……我是……”這個語言結構能完整的進行另一種方式表述。這種表達幽默形象,幼兒很喜歡。所以大家都充分開動腦筋,大膽想象,大膽表達,在歡快、熱烈的交流中完成作品的仿編過程。
在組織仿編活動時,教師必須充分注意不同年齡幼兒的發展水平,對他們提出不同的重點要求。經過小班、中班到大班的有序活動學習,到了大班與同齡幼兒相比,不僅詞匯量明顯增多,而且在表達方式上條理清晰、思維敏捷,能清楚完整地描述一件事情,能順利地仿編出一首小詩或一段故事,為上小學口頭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