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毅
面臨21世紀的今天,幼兒教育已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它不僅表現在接受幼兒教育的人數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在質量方面也有了明顯的超高;幼兒教育理論的多元化、研究工作的科學化、研究手段的現代化都已證明這一事實。但是在這一系列背后還隱藏著不被人知的兒童們有一種普遍存在的明知故犯、屢教不改;很多教師為此大傷腦筋,還因此導致教育方法上的簡單粗暴。其實孩子屢教不改的原因很多,教師應知道自己班孩子屬于哪種情況,才能對癥下藥,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那么為何屢教不改呢?屢教不改是自身一些不良習慣,無論教師怎么苦口婆心,磨破嘴皮也不起作用。作為幼兒教師在教學、游戲中應如何使幼兒改掉不良習慣,變屢教不改為一教就改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意志薄弱
良好的意志品質有自覺性、自制性、堅持性和果斷性。
意志薄弱就是指這些良好的品質發展較差。有的兒童在教師的多次教育下,決心改正自己的缺點,那痛哭流涕、真心誠意的樣子,令父母深信不疑,氣消恨散。孩子確實是想徹底改正錯誤,但是由于自覺性差,背著老師、父母,不知不覺中錯誤又重新出現了;由于自治性差,知道不該做的事又做了;由于堅持性差,改正了一段時間的錯誤又犯了。例如:有個兒童,她過一會就會把手指放在嘴里去舔,教師、父母很著急,苦口婆心地講了很多道理,但孩子還是要舔手,當問到她究竟為什么要舔手,孩子回答:“我真不想舔手,我忍不住”。
對于因意志薄弱而屢教不改的孩子,首先教師不要急躁,應該認識到這不是一下子能解決的問題,其次應從多方面入手,如提高認識、明確目的,增強責任感;多親熱感化,鼓勵表揚,增強自尊心;通過娛樂、體育、學習、日常生活等各種活動逐步提高自控能力。
二、氣質類型的表現
常見的氣質類型有四種: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郁質。其中膽汁質、多血質類型的兒童,屢教不改的現象異常嚴重,膽汁質的心理表現中,有這樣一些特點,如精力旺盛。如果教師、家長引導、安排不當,就會導致兒童去做一些不該做的事,養成不良習慣。膽汁質的兒童,情緒、言語動作發生急速而難以克制,這類兒童的錯誤言行發生了,就是有人批評制止,一時也難以收場。膽汁質的兒童還有準確性差、浮躁的特點,如寫字筆畫不準確,常掉落或打爛東西,除了有趣的事外,做其他什么事都粗心大意,馬馬虎虎。
多血質的兒童有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常常手腳不停,有的還自編一些動作來滿足身心的需要。這種兒童經常把老師和父母交代的一些事情聽漏掉,集中上課時愛動手動腳影響別人,上課坐不住等等。
對氣質類型引起的屢教不改,應該深入了解兒童的情況,總結經驗,預防在先,恰當安排一些有趣有益的活動。如:看圖書、下棋、折紙飛機、玩魔方等。在老師上課時可多讓他們動手、動口、動腦,要注意適當的提示和重要事情的強調,要注意表揚和鼓勵。
三、思想認識不夠穩定
兒童的思想認識處于不穩定階段,兒童對事物的認識是朦朧的、膚淺的,再加其他影響,所以處于不穩定的擺動狀態。教師、父母教育改正了缺點,已形成的正確認識,有時又會翻來覆去。例如有個兒童,愛撕作業本,做一次作業,撕一次本子,一個本子用完時本子也就沒有了。教師多次教育,經常督促,孩子終于改了。但時隔不久,發現又開始撕本子了。究其原因,她說:“我到小朋友家去玩耍,小朋友寫得不好他爸爸就把本子撕了。”可見平時的父母所作所為,應做出榜樣,以利效仿和教育。教師、父母要滿懷希望抓反復、耐心反復抓。
四、心理活動的無意性太強
無意性簡言之就是無目的性,心理活動的無意性和無意注意、無意識記、無意想象、無意回憶等,對兒童的各種活動都有一定的消極的影響。如上課時幼兒在心不在,畫畫、寫數字時一會兒就到了九霄云外,吃飯時發呆、發笑等。如有一次我叫一個幼兒回答:“數字5像什么?”那個幼兒看見老師穿的美麗連衣裙,就不知不覺地停止了學習活動,聯想到其他與教學內容不符的。心理活動的無意性越強,消極影響就越大。
五、外界因素對其影響
兒童的是非善惡觀念較差,注意的集中性和穩定性發展較差,比較容易接受外界影響,而造成屢教不改。兒童的外界影響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外部感覺的影響,通過眼、耳、鼻、舌、身五種感覺器官產生的感覺。如兒童看見窗外“一行白鷺上青天”,就停止教學活動或正在做的事,去想孫悟空騰云駕霧的事去了。二是外界趣事的影響,兒童在自己的生活經歷中,對很多事情感興趣,比如跳繩、打乒乓球等體育活動,聽故事、看圖畫書等文娛活動,一些兒童上課“開小差”“坐飛機”,就是受了外界趣事的影響,以致老師多次屢教不改。
對受外界影響而屢教不改的孩子,教師應注意觀察了解孩子的各種活動,總結經驗,避免環境對感官的不需要的影響;同時,要強調活動的目的任務,要檢查督促,強化該項活動避免受趣事的影響。
屢教不改的原因雖然很多,但只要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對屢教不改的幼兒比較屬于哪一種類型,了解情況,對癥下藥,常言道“良醫還需對癥藥、治病必須根除掉”。有缺點、有不良習慣的幼兒,屢教不改的孩子改正錯誤走向正軌。屢教不改并不是像想象的高不可攀,只要我們對幼兒多一份溫暖、多一份愛,伸出慈母般的雙手擁抱我們的世界,那太陽下最神圣的人,生命的字典中不存在屢教不改一說,用全身心的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兒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