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誠
兒科門診合理用藥分析
徐 誠
目的 通過科學處方分析,規范兒科合理用藥。方法 隨機抽取門診藥房2012年1月至12月的兒科處方2 140張,統計各項處方指標數據及補充指標數據,采用用藥頻度分析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平均用藥數為4.68種,注射劑使用率為57.9%,抗生素藥物使用率為82.7%,平均每張處方藥費為120.38元,中成藥使用率為73.8%,糖皮質激素使用率為20.1%,注射劑中抗生素兩聯用藥為21.0%。結論 抗生素使用存在不合理現象,注射劑使用率偏高,中成藥使用率也較高。
合理用藥;兒科門診;處方分析
從嬰幼兒起兒童的機體和器官就開始不斷地增大,功能也在不斷完善,這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因此,兒童在解剖、生理、生化、病例、免疫等方面與成人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其差異程度也不同,這些不同直接導致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與成人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在研究兒童生理特點和用藥特點時,應嚴格掌握用藥指征和藥物劑量,指導兒童合理用藥是臨床藥師的重要責任[1]。本文對門診西藥房兒科處方的合理性進行調查分析,為推動兒科合理用藥提供臨床數據。
1.1 一般資料 2012年1月至12月隨機抽取每月門診兒科處方,共計2 140張處方。
1.2 方法 以WHO規定的限定日劑量(DDD)值、藥品說明書、《中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作為藥物利用研究的標準,對患者年齡、性別、診斷及用藥等進行統計分析,判斷臨床用藥合理性。
1.3 兒童DDD值及用藥頻度(DDDs)的計算 參照《現代調劑學》兒童給藥劑量年齡折算表,依據資料中兒童的平均年齡為4.6歲,設定兒童用藥劑量為成人劑量的1/3,確定兒童用藥的DDD值,計算DDDs并進行排序。
2.1 患兒情況 年齡1歲(含1歲)以下的360例,占16.8%;1~3歲的590例,占27.6%;3~6歲的590例,占27.6%,6~18歲的600例,占28.0%。男性患兒1 120例,占52.3%;女性患兒1 020例,占47.7%。
2.2 常用抗生素前5位DDDs排序 見表1。
2.3 處方各項指標統計結果
2.3.1 處方指標 資料來源中處方的平均用藥數為4.68種,含注射劑藥物的處方1 240張,使用率為57.9%;含有抗生素藥物的處方1 770張,使用率為82.7%。
2.3.2 補充指標 平均每張處方藥費為120.38元,中成藥使用率為73.8%(1 580張),糖皮質激素使用率為20.1%(430張),注射劑中抗生素兩聯用藥為21.0%(450張)。臨床診斷分類前5位者,見表2。

表1 抗生素前5位DDDs排序

表2 臨床診斷分類前5位(n,%)
3.1 抗生素使用情況分析 由統計結果分析,抗生素使用率為82.7%,遠高于衛生管理部門規定的50%。特別是個別藥物的DUI值明顯偏高,必須加以重視。分析臨床診斷,發現70%以上患兒是呼吸道炎癥。因此,醫生較多使用抗生素,但使用率偏高,存在濫用抗生素現象。醫院應加強抗生素使用的管理,指導醫生合理、安全地使用抗生素。
3.2 處方品種及金額分析 由統計結果分析,平均用藥數為4.68種,符合處方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平均每張處方藥費為120.38元,相對較高,這與本院為中醫院有關,醫生一般都有中西藥合用的習慣,因此,用藥品種和用藥費用均要高一些。
3.3 注射劑使用情況分析 本院注射劑使用率為57.9%,遠高于WHO制定的13.4%~24.1%的標準,存在不合理現象。分析原因,對注射劑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注射劑藥物純度高、見效快、不良反應小。但卻忽視了注射劑的不良反應及使用風險。還是要對患者及家屬加強宣傳教育,真正做到“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靜滴”[2]。
3.4 糖皮質激素使用情況分析 糖皮質激素藥物中使用頻次最高的是琥珀酸氫化可的松,其具有抗炎、抗過敏和抑制免疫等多種藥理作用。而他不良反應與用藥的療程、用法、用量有關,主要不良反應有抑制小兒生長發育、胎兒畸形、并發感染、誘發潰瘍病,大劑量靜脈輸液時如速度較快可能出現全身性的過敏反應[3]。因此,在選擇退熱藥物時,要合理使用激素類藥物。
3.5 改進措施 兒童用藥除注意一般用藥原則外,由于兒童生理的特殊性,對藥物的耐受性、反應性與成人存在不同的特點,因此更應科學地選擇藥物品種和用藥途徑,盡量避免或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在抗感染藥物的使用中,應根據臨床癥狀、體征等進行經驗用藥,待細菌培養和藥敏實驗后再合理選擇。在糖皮質激素的使用中,應避免長期使用而造成的機體免疫力、反應性降低,以導致掩蓋原發疾病的性質,延誤診斷及治療。在注射劑的使用中,雖然具有發揮作用比口服藥物快的特點,但也應秉持能口服不注射的原則,根據病情和藥物特點合理使用注射劑[4]。
兒童合理用藥是臨床合理用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障兒童的健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兒童藥品種類及劑型相對缺乏,因此如何規范、準確、合理地使用藥物愈發困難。臨床只有不斷提高兒童臨床用藥水平,減少不合理用藥現象,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兒童的用藥安全。
[1] 張曉樂.現代調劑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1: 197-199,393.
[2] 易著文,張建江.關注小兒使用抗菌藥物的安全問題[J].中南藥學,2005,3(5):310-312.
[3] 田春華,沈璐.兒科臨床研究與兒童用藥安全[J] 中國藥物警戒,2009,6(9):518-521.
[4] 陳兆波,張振海,胡家全,等.某院門診兒科用藥合理性調查分析[J].中國藥房,2007,18(4):313-314.
R452
A
1673-5846(2014)06-0025-02
昆山市中醫院,江蘇蘇州 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