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芳宋建平王國秋
埃索美拉唑聯合莫沙必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觀察
張紅芳1宋建平2王國秋3
目的 評價埃索美拉唑聯合莫沙必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8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給予埃索美拉唑聯合莫沙必利,對照組給予莫沙必利。觀察4、8周的臨床癥狀改善和8周后的內鏡下變化情況。結果 兩組療效、內鏡檢查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 埃索美拉唑聯合莫沙必利治療返流性食管炎較單獨用藥療效顯著。
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消化系統的一種難治性疾病,是由于過多的十二指腸內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和(或)膽汁逆流導致吞咽異物感、疼痛、食管反酸,最終可引發食管內膜產生潰瘍、糜爛和纖維化等病變引起的癥狀和組織損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飲食得到較大改善,但同時也產生了攝入物不平衡現象,使肥胖發病者增多,促進了胃食管反流患病率地不斷提升。據報道,反流性食管炎占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48%~79%[1,2],嚴重者可至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其發病機制主要為機體抗反流的作用減弱,同時食管內膜不斷受到反流物的損傷入侵。本次研究選取42例返流食管炎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與莫沙必利聯合治療,結果證實效果可觀,現報道如下。
1.1 入選標準 具有反酸、燒心、胸痛、吞咽困難等反流性食管炎相關癥狀(病程3周以上,至少每周3d出現此類癥狀);一個月內經胃鏡、B超、心電圖、胸片、生化檢查等排除消化性潰瘍、肝膽胰疾病糖尿病、呼吸疾病、心肺疾病;排除其他病變(如真菌性食管炎、藥物性食管炎、食管癌等)并確診為RE;4周內未使用質子泵抑制劑、H2受體拮抗劑、促動力藥物或黏膜保護劑。
1.2 一般資料 選擇8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符合標準,其中男48例,女34例,年齡18~71歲,平均43.5歲。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42例)和對照組(40例);患者組間年齡、性別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患者給予埃索美拉唑40mg,1次/d,口服;莫沙必利5mg,3次/d,餐前30min口服。對照組患者給予莫沙必利10mg,3次/d,三餐前30min口服。給藥前告訴患者服藥期間避免咖啡、巧克力等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煙酒等,睡時將床頭抬高10~20cm。觀察兩組患者4、8周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和8周后的內鏡下變化。
1.4 主要癥狀記錄和評價[3]癥狀評定方法:無任何表現癥狀記為0分;有輕微可感知癥狀,但在耐受力之內記為1分;可感知癥狀,但可正常工作記為2分;有顯著癥狀,難以耐受,會明顯影響工作記為3分。根據癥狀積分進行療效評定為顯效:積分減小80%以上;有效:積分減小50%以上;無效:積分減小50%以上。
1.5 內鏡評價標準 內鏡評價采用1999年全國反流性食管炎研討會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病(炎)診斷及治療方案(試行)[4],提示組織輕微改變其他正常,記為0分;提示有呈點形或條形的潰爛現象,記為1分;提示有條形潰爛和非全周融合記為2分;提示大范圍潰爛,記為3分。惡化或無變化為無效;改善≥1個等級為有效;食管炎消失為痊愈。
1.6 統計學方法 癥狀積分以及療效數量統計均采用SPSS 20.0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癥狀改善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4、8周的臨床癥狀緩解情況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情況比較[n(%)]
2.2 內鏡下病變改善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8周后內鏡下病變改善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內鏡下病變改善情況[n(%)]
2.3 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主要為腹瀉2例、頭疼2例、食欲減退1例,所有不良反應輕微,不影響繼續用藥,治療結束后癥狀消失。兩組在治療前后血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無異常。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目前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特別是內鏡廣泛應用對食管炎的檢出率明顯增高。RE的發病機制比較復雜,有關因素有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胃酸反流及食管清除力下降等。食管下段括約肌(LES)是抗反流屏障中最主要的結構,具有防止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作用,LES功能障礙是該疾病的基本病因。促胃液素、胃動素、蛙皮素和P物質等均可使LES收縮[5]。此外,還與胃排空延緩、胃內壓增高導致胃體部原發性蠕動缺乏及波幅下降等多種因素有關[6]。故RE由多種因素促成,但主要因素有兩個方面,抗胃內容物反流機制下降和反流物對食管黏膜的攻擊增強,前者主要為LES功能障礙,食管對反流物廓清能力下降所至,后者主要為反流物對食管黏膜的損傷所至[7-8]。
目前,臨床治療RE的主要機制是改善LES功能狀態抗反流及避免反流物刺激損傷食管黏膜。但單獨的治療方法療效卻不理想,因此,選取藥物聯合治療。埃索美拉唑是奧美拉唑的左旋異構體,也是用于臨床第一個作為光學異構體合成的PPI,其光學性質穩定,可避免很多不良反應。埃索美拉唑為一種呈現弱堿性的藥物,可在酸性濃度較高的壁細胞產生積聚,并聯合對H+-K+-ATP酶產生抑制作用,從而抑制胃酸分泌。埃索美拉唑40mg能維持胃內pH值(24h胃內pH>4的時間百分比為68%)[9],更具有生物利用度,使其具有更好的臨床療效和相關疾病的治療能力,作為新一代的RE藥物正在廣為應用。
莫沙必利是第四代促胃腸動力藥物,是強效選擇性5-羥色胺4受體(5-HT4)激動劑,起效迅速,可以促進食管的蠕動以及括約肌的運動能力,降低反流作用[10]。除此之外,莫沙必利能夠通過對十二指腸和胃的調節作用,降低反流物的存在率,從而達到治病的作用。另外,莫沙必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不良反應較少,無延長QT間期的作用,對于藥物的繼續應用無依賴,因此莫沙必利具有較高安全性。
本次研究表明,埃索美拉唑與莫沙必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均較為可觀,但兩者聯合用藥能夠從最大限度地減少反流發生及減輕胃酸對食管黏膜的損傷,同時對食管進行保護,從而促使黏膜盡快修復,其癥狀緩解總有效率和內鏡下病變改善總有效率與單用埃索美拉唑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埃索美拉唑聯合莫沙必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不良反應小、依從性好,易于接受。
[1] 于皆平,沈志祥,羅和生.實用消化病學[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43-43.
[2] 張新坡.奧美拉唑治療返流性食管炎療效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05,9(8):759-760.
[3] 蔣烈.奧美拉唑聯合莫沙必利治療返流性食管炎22例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07,23(2):194-194.
[4] 中上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會.返流性食道(病)炎診斷及治療方案(試行)[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1999,16(6):326-326.
[5] 陳珠.實用內科學[M].10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 1552-1554.
[6] 郭建強,谷成明.多潘立酮的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新發展[J].中華消化雜志,2001,21(1):39-40.
[7] 柯美云.現代胃腸病學[M].上冊.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729-733.
[8] 宋文先.西沙必利聯合奧美拉唑治療重度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觀察[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1,18(4):246-246.
[9] 鐘捷.埃索美拉唑與奧美拉唑對胃食管反流病24小時胃內pH效果比較[J].中華消化內科雜志,2003,23(8):491-492.
[10] 劉明東,徐肇敏,陳隆典.枸櫞酸莫沙必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療效[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3,20(6):491-492.
R571
A
1673-5846(2014)06-0034-02
1河北藝術職業學院醫務室,河北石家莊 050011
2河北省新河縣人民醫院,河北邢臺 055650
3石家莊市第二醫院,河北石家莊 050000
王國秋,Tel:1798093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