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晶
眼科門診護理缺陷因素與防范對策
史 晶
目的 分析眼科門診治療室存在護理缺陷的風險因素及防范對策。方法 回顧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眼科門診治療室存在的護理缺陷,并逐一分析產生護理缺陷的原因,進而有針對性地細化工作流程和實施護理缺陷管理策略。結果 眼科疾病方面是第一位原因,其他依次為患者、護理人員及其他方面。結論 護理缺陷是患者安全的最大隱患,眼科疾病與患者自身因素固然重要,然而護士素質和能力與護理缺陷的發生直接關聯。為此,我科將安全管理的重點放在控制缺陷管理的發生因素和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上,持續提升護理工作質量,確保患者安全。
護理缺陷;眼科護理;安全管理
護理缺陷是指在臨床工作中,雖有某一環節的錯誤,但發現后得到及時糾正,并未發生在患者身上的現象[1]。護理缺陷往往是導致護理糾紛的重要原因,是構成護理差錯的危險因素,易造成護理事故。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眼科門診治療室23次護理缺陷發生原因。概括來說有4個方面:眼科患者、疾病特點、護理人員及其他方面即治療室特殊的工作場所和環境等。所有護理缺陷均未給患者造成任何不良后果,亦未引起護患糾紛。
1.2 方法 對眼科門診治療室存在的護理缺陷因素進行分析評估,有針對性地細化工作流程和實施護理缺陷管理策略:制訂護理人文關懷措施、規范的護理操作告知程序、嚴格查對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強護士專業技能培訓和人文素養提升、控制和預防醫源性交叉感染、實施科學的彈性排班制及建立科室免責的護理缺陷登記報告制度等。
由表1可知,眼科門診治療室護理缺陷發生原因的4個方面中,占第一位的是眼科疾病方面,其次是患者方面,但護理人員方面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具體分析如下。

表1 眼科門診治療室護理缺陷發生原因及次數(n,%)
2.1 疾病方面 眼科疾病技術要求高、護理風險大,且易發生眼部出血、球后出血、眼肌麻痹、一過性黑蒙、眼心反射等并發癥,給護理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此,應注重加強護士專業技能培訓,使其不僅要掌握相關的理論和技能,還要熟知常見并發癥的處置原則,力求操作精準、輕穩。
2.2 患者方面 眼科門診的患者多數視力不佳,年齡跨度較大,不易溝通交流,不能很好地配合檢查和治療:如測量眼壓時小兒不能固視,老年患者行動不方便、伴耳聾等。為此,眼科門診制訂了規范的服務措施,并注重護理人文素質的提升。
2.2.1 制訂規范的護理告知程序 在日益重視維護患者權利,使其有充分知情權和選擇權的今天,護理操作告知程序作為以患者為中心,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正在引起醫療界的關注。為此,我科根據門診治療室的檢查診療項目,制訂了系列護理告知程序,護士規范而有效地進行操作并實施告知義務,滿足了患者和家屬的知情權,減少了疑慮或恐懼感,使其能夠以良好的心境積極配合治療。
2.2.2 嚴格查對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護士收取檢查治療單后,首先將門診病歷醫囑與治療單核對,包括患者姓名、年齡、藥品名稱、劑量、用法及檢查治療項目等,核對無誤后方可執行。完畢后,在檢查報告單上寫明患者的檢查治療結果,執行者簽字。這樣既增加了護士的工作責任心,也減少了護理缺陷的發生。
2.2.3 重視護士人文素養的提升 護理實踐中的人文精神集中體現在護士對患者生命與健康、權利和需求、人格和尊嚴的關心和照護[2]。然而護士人文素養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需要相應的文化積淀、理念熏陶和經驗積累過程。為此,我科利用每天的早班會,經常進行護理職業禮儀、護理美學、護患溝通技巧等人文素養培訓小講座,并制訂了一系列的護理人文關懷措施。使每一位護士都能做到充分尊重患者,確切了解患者的需要,使其得到所需關懷,從而將護理人文關懷與護理實踐的具體步驟緊密結合,切實體現在患者身上。
2.3 護理人員方面 眼科門診護士有13人,平均年齡為42歲,大專以上學歷7人。由于護士普遍年齡偏大、學歷不高、精細的技術操作受限,這些因素都給護理工作質量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我科根據門診患者就診的時間和特點,護理人力資源安排“一切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需要的護理時間設為護士的工作時間,實施錯時排班制:設制了8:30~12:30的班次,在繁忙的時段和易出現安全隱患的薄弱時段增加人力,分擔了工作量,使患者在每一個時間段都能得到較好的護理服務,使有限的護理人力資源得到更趨合理、均衡的使用。
同時,為鼓勵護士說出工作中發生的一些小缺陷,我科還建立了減輕或免于處罰的護理缺陷登記報告制度。其主要宗旨是在科室創建一種氛圍,要求護士人人重視護理缺陷管理,并對缺陷發生的原因、經過、后果進行及時、認真的分析和有效交流,從經驗教訓中學習,達到經驗教訓共享,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2.4 其他方面 手衛生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最有效和最經濟的方法,是國際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CI)關注的重點之一,也是降低院內感染的關鍵[3]。為此,眼科門診治療室配備了流動水洗手設施、醫用抗菌洗手液、張貼“六步洗手法”示意圖等,院感染科不定期進行手衛生監測,護理部下發規范洗手的操作流程標準,并納入護理質量考核的項目,使每位護理人員都嚴格遵守,確保手衛生的安全管理。同時還進一步加強了治療室環境污染管理辦法。
綜上所述,護理缺陷是患者安全的最大隱患,而在繁忙的工作中又很容易出現;護士的素質和能力與護理缺陷、事故的發生有直接的聯系,是維護安全護理最重要的基礎[4]。因此我科將安全管理的重點放在控制缺陷管理的發生因素和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上,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安全。護理缺陷管理不僅提升了護士綜合素質和防范能力,而且對健全護理管理制度,持續改進護理工作質量,均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然而護理缺陷管理是一項復雜的、長期的工作,需要管理層重視、多部門合作,營造安全文化,使護理向“零缺陷”努力。但對于護理管理者來說,若能將護理缺陷管理細化在護理工作過程的每一環節無疑將是一種新的工作模式。
[1] 劉義蘭,張亮,王桂蘭,等.對我國護理差錯事故管理的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9):827-829.
[2] 李惠玲.護理人文關懷的基本理論及臨床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1):878-880.
[3] 汪月忠,葉志弘,同俏靜,等.院內感染控制和預防的精細化管理[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2,28(3):234-236.
[4] 周立寧.營造安全文化,防范護理缺陷[J].中華護理雜志,2004, 39(3):192-192.
R473.77
A
1673-5846(2014)06-0169-02
邢臺市眼科醫院門診,河北邢臺 0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