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堯鳳 馬休玉 張新風
激勵護理對抑郁癥患者康復的影響
張堯鳳 馬休玉 張新風
目的 探討激勵護理對抑郁癥患者康復的作用。方法 選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抑郁癥患者,共9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均予以常規(guī)護理及帕羅西汀治療,研究組另增為期8周的激勵護理;臨床療效評定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康復功能評定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復療效評定量表(IPROS)。結(jié)果 治療1周后研究組HAMD評分均較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4、8周后,研究組及對照組HAMD評分均較治療前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兩組IPROS量表總分及各因子分均較治療前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治療8周后,研究組IPROS總分、工療情況、生活能力、講究衛(wèi)生、關心和興趣因子評分較對照組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激勵護理對抑郁癥患者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抑郁癥;激勵護理;生活康復
抑郁癥患者在長期治療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生活主動性差、自卑、不愿意參加社會活動等現(xiàn)象[1]。針對患者社會功能受損的癥狀,本文采用了激勵護理的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荊州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的住院的患者,符合CCMD-3(《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中有關抑郁癥的診斷標準[2]。排除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和重大軀體疾病,無嚴重藥物不良反應,入組前須簽署知情同意書。共收集9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每組45例。其中研究組中男23例,女22例;年齡20~40歲,平均(30±10)歲。對照組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21~39歲,平均(31 ±11)歲。以上兩組各項資料經(jīn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本研究采取平行對照研究的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在醫(yī)生指導下接收系統(tǒng)的藥物治療,給予帕羅西汀20~40mg/d,并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一般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安全護理等),研究組另接受為期8周的激勵護理,具體方法:護理人員認真評估患者的病情,每周為其制訂合適的任務[3],然后督促患者盡力完成,若患者如期完成,便給予不同種類的獎勵,獎勵方式包括口頭表揚、評為先進療養(yǎng)員、日常生活用品、喜歡的食品、零花錢等。護理人員為每例患者建立檔案,讓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感受到自身的改變。
1.3 療效評價 于治療前及治療后1、2、4、8周評定療效,臨床療效評定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康復功能評定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復療效評定量表(IPROS)[1]。由2名受過專業(yè)培訓的精神科護師負責實施,評定前做一致性檢驗,kappa值=0.7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包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HAMD評分比較 組內(nèi)比較,治療1周后研究組HAMD量表評分較治療前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4、8周后兩組量表評分較治療前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治療第1周后,研究組HAMD評分較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各時點兩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s),分]
注:組內(nèi)比較*P<0.01,組間比較△P<0.05
時間 研究組(n=45)對照組(n=45) t值 P值入組時 28±5 28±5 0.3714>0.05治療1周后21±5*△26±5 2.3547<0.05治療2周后16±5* 18±5* 1.8514>0.05治療4周后11±4* 12±4* 0.9851>0.05治療8周后8±4* 9±4* 0.4413>0.05
2.2 IPROS評分比較 組內(nèi)比較,治療8周后,兩組IPROS量表總分及各因子評分均較治療前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治療8周后,研究組IPROS總分、工療情況、生活能力、講究衛(wèi)生、關心和興趣因子評分較對照組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PROS評分的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PROS評分的比較[(±s),分]
注:組內(nèi)比較*P<0.01,組間比較△P<0.05
?
激勵理論是一種持續(xù)激發(fā)動機的心理過程[4],是指管理者通過設計適當?shù)莫剟畲胧{(diào)動被管理者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其參與正確行為的動機。激勵水平和工作效能成正比,激勵水平越高,完成任務的努力程度和滿意度越強,工作效能就越大。激勵護理主要是指護理人員階段性的為患者布置任務,檢查任務的落實情況,給予適當?shù)莫剟畲胧ぐl(fā)患者參與的主動性,誘導患者積極融入社交人群,提高生活適應能力,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樂趣。抑郁癥是一種以情緒低落、興趣下降、樂趣喪失為特征的精神疾病,由于患者對生活缺乏信心、動力不足,常容易出現(xiàn)主動性缺乏,生活懶散、行為退縮等癥狀[5]。本研究在藥物治療和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對抑郁癥患者實行激勵護理,患者起效時間明顯提前,治療1周后研究組HAMD量表評分較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治療8周后,研究組IPROS總分、工療情況、生活能力、講究衛(wèi)生、關心和興趣因子評分較對照組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通過實行激勵護理可以明顯提高患者對個人衛(wèi)生的處置能力,使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配合并參加科室的集體活動,盡可能積極主動與工作人員或其他患者交往,逐漸恢復社會功能。
[1] 王永香,顧康瑩,錢一平.家屬參與健康教育模式對抑郁癥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19):2290-2292.
[2] 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所標準(CCMD-3)[M].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1:87-89.
[3] 王明蘭,鄒來英,樊立鳳.激勵護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的作用[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2,11(3):338-338.
[4] 王靜華.激勵理論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病案,2009, 10(9):30-32.
[5] 尤紅,朱亞利,辛博,等.綜合心理護理干預對抑郁癥康復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1):11-12.
R473.74
A
1673-5846(2014)06-0144-02
荊州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湖北荊州 434000
張堯鳳(1972.1-),大學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心理護理
馬休玉,E-mail:13872293762@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