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朝陽 王小嵐 李雪鴿
重癥監護系統在重癥監護病房中的應用
謝朝陽 王小嵐 李雪鴿
目的 探討重癥監護系統在重癥監護病房(ICU)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ICU的60例患者,分為兩組,研究組采用重癥監護系統管理,對照組采用傳統的人工監護方法,分析比較兩組患者死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以及滿意率。結果 研究組患者死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ICU中應用重癥監護系統,顯著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明顯降低了患者住院期間的并發癥發生率,且患者滿意率高。
重癥監護系統;重癥加強護理病房;應用
重癥監護病房(ICU)作為急、危重癥患者集中監護治療的科室,患者病情復雜、危重、多變,工作量大、管理繁瑣[1]。以往重癥監護的醫護人員將大部分時間浪費在床旁設備體征數據與觀測數據的記錄及醫療文書書寫上,而并未把更多的焦點關注在患者個體上,費時費力、準確度低、風險高[2]。伴隨現代化醫學的進步,臨床工作中大量引用計算機技術、數字信號處理技術,使監護數據記錄更為準確、及時、規范;同時較好地減輕了醫護人員的負擔,節約了治療時間,為臨床診斷、治療與護理提供了可靠的保證[3]。為此,本院運用重癥監護系統于ICU臨床工作中,不斷地探索、改進,充分發揮該系統的優勢,改善ICU的危重監護管理,獲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ICU的60例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研究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為20~52歲,平均年齡為(36±4)歲;對照組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為18~50歲,平均年齡為(34±4)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研究組則采取重癥監護系統進行管理, 具體管理為:①監護儀:包括DATEX、飛利浦等品牌的監護儀,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②呼吸機:包括拉菲爾、西門子等品牌,根據患者需求進行各種參數的設置,可選擇輔助呼吸或是控制呼吸模式;③CVP監測系統;輸液泵、注射泵,可實現對液體的入量進行準確調控;④系統采用DICOM、ICD10等進行系統集成,實現醫院中各種報告資料、影像結果、檢查檢測、麻醉手術等信息的共享;⑤護士可將臨床儀器記錄下來的患者信息如生命體征、引流量、尿量等記錄到臨床系統中,醫生可隨時觀看到護理記錄,及時獲取患者信息。
1.3 觀察指標 病死率:包括A(搶救不及時致死率)和B(病情監測不力致死率)的總和。并發癥發生率:患者在ICU住院期間發生的如壓瘡、墜積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發癥的總和。滿意率:通過向患者發放ICU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包括對ICU儀器的先進性、工作效率、病情知曉度等方面的滿意調查。滿分100分,60分為臨界值,≥90分為優,80~89分為良,60~79分為中,<60分為差。滿意率是指獲評優和良的患者例數占總例數的百分比。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病死率和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病死率和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病死率和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2.2 滿意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滿意率為93.3%,對照組患者滿意率為63.3%。研究組患者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重癥監護病房是一所醫院中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4]。通常ICU的患者病情急、危、重,由于監護所生成的信息容量大,變動性大,需要醫護人員及時、準確地掌握并記錄患者的病情情況,同時采取處理措施[5]。因此對ICU臨床監護系統管理的需求較普通科室更為迫切。

表2 兩組患者滿意率比較(n,%)
傳統的ICU護理是根據床位數將患者分配給護士管理,忽視了護士工作能力及專業素質的個體差異對患者的護理不周,也容易造成人力資源的分配不平衡[6]。隨著重癥監護系統的推行,大大減輕了臨床醫護工作量,使患者的病情信息獲得更為方便、簡化,直接通過接口自動采集數據[7]。監護儀器將反映病情變化的數據轉換為更加形象、直觀的圖像。同時,使醫護人員的記錄更加全面、細化[8]。其體會總結為以下幾點:①提高了臨床工作效率。利用重癥監護系統自動實現患者信息的采集和保存。患者出入ICU的記錄、體溫單、醫護記錄等自動生成,避免了以往手工記錄的繁瑣,也降低了出錯率。②規范了ICU的醫療過程。實現了臨床數據的細化記收集和全程管理,使臨床信息易控制、可控制,也使患者病情記錄標準化、規范化。③完善ICU的重癥監護管理。系統自動整理記錄患者完整的病情以及診療過程,可隨時調出查看或對醫療效果進行評價,便于管理和控制臨床信息。
綜上所述,在ICU中應用重癥監護系統,明顯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明顯降低了患者住院期間的并發癥發生率,且患者滿意率高。
[1] 陳運奇,盧喜烈,張麗娟,等.遠程心電監測系統在區域協同醫療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學雜志,2009,30(61):15-18.
[2] 熊杰,黃素芳,劉偉權,等.ICU護理評分系統在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2,45(7):581-584.
[3] 熊杰,黃素芳,劉偉權,等.重癥監護護理評分系統在ICU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2):21-23.
[4] 潘夏蓁,姚海欣,林碎釵,等.重癥監護護理評分系統介紹[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4):378-380.
[5] 李麗,曹梅利.ICU重癥監護臨床信息系統的初期應用管理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8,7(15):132-133.
[6] 李剛榮,穆云慶,李晴輝.信息化管理是提高醫院效益的有效途徑[J].重慶醫學,2008,37(21):2396-2397.
[7] 梁瑜,周霞.重癥監護臨床信息系統在心外ICU的應用及體會[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8,5(18):67-68.
[8] 王芳.重癥監護護理評分系統在ICU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2,10(5):1195-1195.
R473
A
1673-5846(2014)06-0149-02
禹州市人民醫院ICU,河南許昌 46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