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軼 高 勁
(上海海事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上海 201306)
201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519322 億元,對外貿易總額38667 億美元,貿易規模位列世界第一。中國對整個世界經濟,特別是對亞洲地區產生著越來越大的影響。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崛起,金融市場的改革和創新的深化,都進一步推動了經濟全球化步伐,為人民幣國際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中國作為新興市場國家,每年吸引著數以億計的國際投資,國內金融市場的不斷改革和完善加之充足的外匯儲備和幣值的長期穩定,以及與周邊國家不斷深化的經貿往來,都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優勢條件和發展動力。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也存在著重重障礙。我國雖然已開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但資本項目仍未完全開放,這無疑大大減緩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長足發展,但創新和完善程度與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目前還并不足以支撐人民幣真正的國際化。復雜的外部環境也讓人民幣國際化面臨各種障礙。如廣泛使用人民幣的亞洲各國經濟發展不均衡,經濟水平差距明顯,與個別國家之間長期存在政治爭端等。另外,我國金融體制與國內金融市場發展還不夠完善,外匯市場發展水平較低,交易規模有限,都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障礙。
貨幣互換(又稱貨幣掉期)是指兩筆金額相同、期限相同、計算利率方法相同,但貨幣不同的債務資金之間的調換,同時也進行不同利息額的貨幣調換。
2001年12月6日,我國同泰國簽訂了第一份貨幣互換協議,至今我國進行貨幣互換已有13年的歷史。但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我國簽署的貨幣互換協議中的協議貨幣還是美元,在此時期,協議的態度也還是試探性的,推行人民幣國際化的意圖也并不強烈。本文對2008年以后簽訂的貨幣互換協議進行總結和分析。
美元在2008年次貸危機后遭遇了信任危機,歐元也因歐債危機遭遇信用障礙。自2010年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來,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擁有了一定的地位。加之人民幣幣值穩定,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和使用。
2013年10月9日我國同歐盟簽署貨幣互換協議,表明中國正加快融入國際金融市場,人民幣的流動性和在市場上的認可程度,顯示出人民幣的國際化步伐正在加快。
貨幣互換協議為進一步深化區域金融合作奠定了基礎。亞洲地區雖然經濟總量大但金融發展水平與歐美還有明顯差距。通過貨幣互換協議加強與周邊國家的金融合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營造良好發展氛圍,使人民幣能夠先獲得廣泛認同,避免獨自進行國際化可能出現的 失敗。

表1 2008年12月至今我國簽訂的貨幣互換協議 單位:人民幣
人民幣尚未實現完全自由兌換,獲得人民幣的途徑很有限,只能通過和中國進行貿易或者在香港金融市場上購買人民幣債券[1]。在這種情況下,貨幣互換協議為他國獲得人民幣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鼓勵他國使用人民幣,提升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增加人民幣成為他國儲備貨幣的可能性,推動了人民幣的國際化。
貨幣互換協議幫助中國擺脫美元制約。貨幣協議的簽訂鼓勵我國貿易伙伴使用人民幣,減少我國貿易中美元的使用,既可以減少我國過多的美元儲備和對美元的依賴,也避免了因美元匯率波動所造成的匯率風險。
結合我國目前的經濟形勢,貨幣互換協議是實現人民幣輸出的短期方式,可以完成人民幣的輸出,為貿易中人民幣結算提供有效途徑。我國長期的貿易關系中仍需要保持貿易順差。從根本上仍需要大力發展生產,提高國內就業率,不能像美國那樣采用貿易赤字的方法向外輸出貨幣。
目前貨幣互換協議的使用頻率很低,僅作為一種保障措施。目前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不夠高,使用頻率小,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因此,發展以本幣為計價貨幣的貨幣互換,提高相關國家使用人民幣的積極性,才能更好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我國簽訂的貨幣互換協議僅限于經常項目下的貿易用途,部分資本項目仍存在管制。人民幣離貨幣國際化的自由兌換要求還很遠,還需要實施更多的推進措施,更強大的經濟支持才能真正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
貨幣互換協議的適用范圍還不足以使人民幣成為真正在全球范圍有影響力的國際貨幣。協議的對象還僅限于與我國有貿易往來的一些國家,這個范圍對于國際化來說遠遠不夠。積極擴大貨幣合作國家范圍,才能通過貨幣互換協議更有力地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
人民幣要實現國際化必須要完成其作為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儲備貨幣的職能。人民幣成為結算貨幣就要求跨境貿易中大量使用人民幣結算。我國的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境外人民幣直接投資業務剛剛起步,跨境貿易的人民幣結算就成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動力。在我國與周邊國家進行貿易時應盡量采用人民幣結算,提高人民幣的使用率,增強他國對人民幣的信心,使人民幣更好地履行其結算職能,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表2 為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2012年至2013年5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及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量數據。
從2009年7月試點開始后,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前期發展緩慢。原因之一是出口退稅政策還未明確對于人民幣結算的具體退稅細則[2]。半年后跨境貿易結算業務量開始逐步上升。2011年結算量明顯增加,銀行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2.08 萬億,同比增長3.1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收付平衡狀況得到顯著改善。2012年全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累計為2.94 萬億元,較2011年的2.08 萬億元增長了41.3%。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為2802 億元,同比增長152.66%。

表2 2012年至2013年5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情況 單位:億元人民幣

圖1 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走勢(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
從目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發展狀況來看,進口比重最大,而且主要集中在國內經濟發達地區和海外華人聚集地區[2]。
人民幣幣值穩定,會增加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總量。人民幣國際化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人民幣國際化需要通過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來提高人民幣的使用率,使各國熟悉和認可人民幣,進而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同時,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不斷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也將逐步擴大。
第一,降低外貿企業的匯率風險,促進對外貿易發展[3]。采用人民幣完成貿易結算,規避了采用美元、歐元結算所面臨的外匯匯率波動產生的匯兌成本增加。減少了匯率風險,提高了進出口企業進行貿易的安全性,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從而鼓勵企業進一步擴大對外貿易規模,促進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第二,推動我國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跨境人民幣結算的發展可以提高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的使用率,進一步優化人民幣的匯兌機制,并逐漸提高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這對我國香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上海國際金融和航運中心的建設中,跨境人民幣結算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場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衍生品交易成本。同時,鼓勵香港銀行擴大人民幣交易,更加便利的貿易結算也鼓勵香港企業與內地的合作。
第三,優化國際貨幣體系結構。作為GDP 排名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2013年我國貨物貿易規模位于世界首位。為維持國際貨幣體系穩定,人民幣理應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但目前人民幣的影響力并不足以維持這種地位。發展跨境人民幣結算,增加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使用率,改變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我國在與其他國家貨幣結算中選擇人民幣,改變國際貨幣體系結構的不對稱性。
第四,規避匯率風險。減少因匯率變化造成的外匯儲備損失。由于美元作為國際主導貨幣,無論是貿易還是外匯儲備,我國仍大量采用美元,這就需要承擔巨大的匯率風險。發展跨境人民幣結算,可以減少國家外匯的持有量,進而減少持有外匯所帶來的成本損失,保障國家財富應有價值。
第一,在目前采用人民幣結算的跨境貿易中,存在貿易結構失衡、結算單向等問題。原因是人民幣的覆蓋面和影響力還不夠。人民幣流通渠道有限,出入境攜帶人民幣現金最高限額為2 萬,限制偏好現金結算的邊境貿易規模,同時現金貿易結算不享受出口退稅。當前我國巨大的出口順差,也導致人民幣難以輸出,同時,我國目前只開放了經常項目,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這也影響著人民幣的輸入。
第二,人民幣面臨升值預期,匯率風險影響人民幣結算的意愿[4]。人民幣升值,會影響出口貿易采用人民幣結算的規模,在貿易順差的基礎上,更加不利于人民幣的輸出。人民幣目前仍是國際貨幣市場的“小貨幣”,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也很多,匯率更易被影響。出于規避風險的考量,美元、歐元等幣值穩定的“大貨幣”在貿易結算中顯然更受青睞。
第三,金融體系不健全,清算系統不夠完善。作為支撐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基礎的支付清算系統還不能為跨境貿易結算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務,只有少數幾家銀行參與支付清算服務。與境外金融機構的合作也不夠緊密,在境外進行人民幣結算還可能會被收取過高的手續費。這些都給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進一步發展造成阻礙。
第四,缺乏有效的金融監管。目前關于跨境人民幣結算的相關監督措施還沒有相應的跟進。在事后監督、海關報關、防范經常項目下和資本項下資金相互混淆、跨境人民幣流動基金監管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針對以上問題,可以采取以下對策。
一是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建立有效的境外人民幣回流渠道。二是穩定人民幣匯率,開發人民幣匯率風險規避和理財產品,緩和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擔憂。三是學習借鑒外國先進經驗,完善支付清算體系,積極與周邊各國開展銀行業務合作。四是加強金融監管,建立健全跨境資金監管體系。
貨幣互換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是我國政府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最具影響力的實質性舉措,貨幣互換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提供了資金來源,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為貨幣互換提供資金出口。這兩項制度配合使用,相得益彰、相輔相成。在共同促進的基礎上,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1]徐明琪. 貨幣互換協定助推人民幣國際化[J].社會觀察,2012(5).
[2]李婧. 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看人民幣國際化戰略[J].國際金融,2011(2).
[3]孫琪琦. 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J].商業時代,2010(1).
[4]韓瑛. 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探討人民幣國際化問題[J].財經界,2013(3).
[5]巴曙松. 人民幣國際化的邊境貿易之路[J]. 宏觀中國,2003(22).
[6]姜波克. 國際金融學[M].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7]吳宇. 人民幣國際化之貨幣互換路徑分析[J].上海金融,2013(4).
[8]黃華芳. 從貨幣互換協議看人民幣國際化[J].經濟觀察,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