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芝
現階段的語文教學越來越趨于個性化,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語文教學著重培養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強調學生自身的個性發展。如何將平庸的教材教得更加有創新意義,如何將課堂氛圍組織得更加讓孩子們產生興趣,這都是我們研究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法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個性化教學法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有不同于其他階段的本質區別,小學階段的學生們正是心理和身體快速發育的階段,個體個性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培養的。因此,在此階段的語文教學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們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增加更多個性化的東西,用來為學生們的個性成長提供良好的土壤和條件。如何將平庸的教材教得更加有創新意義,如何將課堂氛圍組織得更加讓孩子們產生興趣,這都是我們研究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法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一、個性化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價值
1.強調教育創新
在任何的改革創新中我們強調的都是實際的結果,而不僅僅是一句前進的口號,因此在整個改革教育中,我們都需要教師來為我們施行。尤其是個性化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是否理解和掌握教育創新的目的和方法直接影響著最終的結果,教師們在對舊的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創新的過程中,要強調學生們的個性發展,尊重其個人空間和時間安排,充分體現改革創新的本質特征,不只是模式的創新,更是對教育的一種創新。
2.突出教師的個性
個性化教學模式的創新強調的不僅是模式的創新,更為重要的前提是教師也要有自己的個性化教學方法,而不是一概而論的大家都一樣的教學模式,沒有個性化的教師素養,是不可能創造出個性化教學模式的。在整個改革過程中,教師是否能體現自己的個性發展,對于教學的改革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我們在強調學生個性化之前要對教師進行個性化培養。
3.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
傳統的教育存在著嚴重的壓迫性,這種壓迫來自于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由于長期以來傳統思維的束縛,學生們在課堂上幾乎都不會質疑書本中、課堂中以及教師講授課程中的問題,即使有時候發現有的是錯誤的,也會被強制的壓迫回去,這種壓迫式的教育模式不僅不能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甚至還抹殺了學生們的個性養成。因此,在改革語文個性化教學模式過程中,教師們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即使有不同于課本的觀點,也要進行適當的引導和鼓勵,加強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4.強化師生平等關系
以往的教學模式都是老師占主導地位,學生只要被動的聽從就可以了,這種關系的發展不利于學生們今后的學習,因此在改革語文教學模式中,要做到師生平等的原則。只有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地位,學生們才能暢所欲言,將自己的想法和學習中的困難說出來,從而得到解決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二、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法的應用
1.注重教師自身個性發展,建立個性教學模式
首先,教師要從自身出發,發現傳統教育模式中的不平等的弊端,從而改善目前與學生的位置關系,更加注重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并且強調學生們的自主個性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扎實的語文功底,還要對學生有平等尊重的心。除了能夠在課堂上為學生們解惑之外,還需要老師們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個性的養成,這對教師不僅是功底上的考驗,也是對教師情懷和胸懷上的考驗。在面對學生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觀點,用朋友的身份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及時發現和培養學生正確的個性導向。對學生的觀點和意見要給予適當的疏導,而不是不聞不問地抹殺。其次,教師要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綜合能力。改變傳統語文教學中只管教不管學生喜好的教育模式,我們不僅要將知識教授給學生,還要激發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過程中的興趣和積極性,以便培養他們正確的語文學習習慣。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不斷的強化自己的能力,為今后的教學補充新的能量,多加入課外的知識內容充實到課堂中,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最后,教師們要善于發現自己的個性教學風格和創新教學模式。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個性發展,這也就代表著每個教師都有著不同于其他教師的教學風格,這種風格的培養不僅能幫助教師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也能更好的突出語文教學的特色。教師要善于對學生進行個體觀察和發現,積極探索和創新屬于自己的個性化教學模式,以此來培養更多富有個性的學生。
2.強調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意識
第一,要為學生建立個性化的思維模式。相對于傳統的教育,個性化的思維模式更加強調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對知識進行學習和掌握,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要求學生進行創新,創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模式,這無疑對以后的語文學習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第二,要幫助學生們形成自己的學習方式。根據個體發展的不同,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接受方式,教師在課堂上所授的知識,需要學生進行理解和掌握,如果學生有自己的學習方式,則會加快對知識的理解,從而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比如,對喜歡先預習在學習的學生來說,給予這類學生一定的時間去完成這類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對喜歡通過閱讀來理解課文含義的,在晨讀的時候要給這類學生創造這種環境以便其學習和掌握文章。只有教師正視學生們不同的學習方式并且加以引導和幫助,才能使學生逐步的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從而為教學和學習的最終目的而努力。第三,適當的課外拓展訓練會加強學生個性化的培養,這對于教師來說無疑是一種可取的教學方式,也是學生可以使用的學習方式。小學語文本身來說是一門十分貼近生活的課程,因此不能僅限于課本內的知識,這對于處于好奇心很重的小學學生來說無疑是枯燥乏味的,我們通過加設課外的閱讀內容來豐富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愛好,建議提供一些可以幫助提高學生能力的書籍,在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正確的引導和強調學生的個性化選擇,通過對不同文章的閱讀,使學生有不同角度的思維鍛煉,擴充學生的知識涵蓋面。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對課外開放性作業的設立來培養學生課外學習語文的習慣,對作業進行個性化的完成,可以允許有不同的結果,但是教師一定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為學生提供自由的學習環境,建立屬于自己的個性化發展模式。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時代新時期的教育改革中,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已經迫在眉睫。只有教師具有個性化區別,才會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個性化的學生,這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必然發展,也是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賴素玉.小學語文教學新理念的確立[J].教育評論,2007,(3).
[2]黃杰蘭.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淺談[J].基礎教育研究,2009,(1).
[3]黃小玲.對話的前提——把話語權還給學生[J].廣西教育,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