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義
語文寫字能力一、高度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
正確的寫字姿勢,不但是寫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體素質的關鍵。而當前小學生寫字姿勢不正確是個普遍存在的老大難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一”大都不到位:握筆離筆尖太近;胸部緊貼著桌邊;頭偏向左側;眼睛離本子太近。其實,“三個一”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有其內在聯系的。“三個一”中,牛鼻子是“一寸”。我們在規范小學生寫字姿勢這個問題上,只需抓住“牛鼻子一寸”進行強化訓練(如在筆的一寸處扎橡皮筋等)直至習慣養成。“一寸”的問題解決得好,則“一拳”“一尺”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二、高度重視小學生寫字基本筆畫具體指導
寫字課教學,對孩子的寫字起步引導十分關鍵。在小學生寫字起步階段,教師要詳細指導生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一橫,一豎,一撇、一捺……教師都要筆筆指導到位。必要的時候,教師要一個人一個人手把手地教。對一個生字,教師在指導學生整體認知之后,教師要先在黑板上畫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學生展示寫字的全過程。教師要邊演示邊講述:這個字是什么結構,第一筆在田字格的哪個部位落筆,每一筆畫的名稱、運筆方法以及筆順。要使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但是,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僅僅范寫還遠遠不夠,由于受到觀察能力的限制,學生的臨摹并不能一步到位。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臨寫的字與書上的范字進行比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情況下,教師不妨讓學生多寫幾遍,可邊說邊寫,說就是讓學生自言自語的寫橫說橫、寫點說點,多熟悉、多訓練。
三、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尋求寫字規律,逐步掌握書寫要領
大多數語文教師,在寫字課的時候,一般情況下總是掛出小黑板,教師做示范,讓生書寫;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邊聽,一筆一畫,指導不可謂不細、不認真,工夫花了不少,學生確實把指導過的字在田字格里寫得不錯,但遇到新的生字學生又無法掌握了。為什么呢?靜下心來我們認真反思這一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喂給式”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完全是一種被動接受,完全是機械模仿。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思考和歸納,從中探索規律,使學生牢固掌握書寫要領,先寫橫,后寫豎,先上后下等等。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四、教師要目的地進行學生寫字訓練,在循序漸進中提高
大家知道,寫字是一種技能訓練,要想練好字,就得下苦功夫,練字貴在精,而不在多。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一個“少”字,保證一個“好”字。因為小學生手指的小肌肉群不夠發達,學習興趣也難以持久。過多的書寫不僅對孩子的身體發育有害,還會影響孩子寫字的興趣。“少而精”的原則,既可減輕兒童的負擔,又能保證每次練習的效果。
練字是長期的訓練,寫好字不可能速成。我們說它能培養人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原因就在這兒。教師必須對小學生進行長時間的訓練活動,提高其書寫能力。寫字與培養興趣、愛好、特長結合起來,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寫字姿勢、熟練的書寫技能、良好的書寫習慣。